券商股欲突圍
本報記者 宋璇 《 國際金融報 》
新三板擴容塵埃落定。雖然擴容的消息流傳已久,但近期A股下跌的主要因素中并不包括這一因素,因此,盡管監管部門一再強調新三板擴容對A股沖擊不大,但在危如累卵的市場信心面前,A股依然感覺“壓力山大”
有助緩解IPO壓力
上周五,中國證監會宣布,經國務院批準,決定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首批擴大試點除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外,新增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濱海高新區。按照“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穩妥實施”的原則,設立“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逐步將條件比較成熟的園區納入試點范圍,為試點園區的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報價轉讓等服務。
新三板定位于為成長性、創新性中小企業提供股份轉讓和定向融資服務,這將有利于加強對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促進民間投資和中小企業發展。
針對新三板推出后可能引起市場擴容的疑慮,證監會負責人表示,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功能屬于小額定向融資,擴大試點后,融資額也很有限,對市場擴容影響很小。
證監會負責人還指出,從中關村公司股份轉讓試點情況看,6年來掛牌公司100多家,定向增資總額只有17.29億元,公司單次融資規模也只有幾千萬元。其二級市場流動性不高,2011年平均換手率只有2.93%,涉及的資金量有限。新三板建立以后,拓寬了資本市場服務面,將有利于緩解交易所市場的發行上市壓力,穩定市場預期。
年均融資2000億
與監管部門態度一樣,有不少人士對新三板帶來的影響持樂觀態度。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微博)認為,新三板推出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完善,對初創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形成支持,新三板的規模還小,與主板形成有效補充而不是沖擊。
但也有不少人對新三板擴容的態度表示謹慎。“從體制上來說,新三板的推出理順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結構,但若從短期的資金流向來看,分流是必然結果,尤其是在A股賺錢效應逐步減小的當下。”深圳一家私募基金投資經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銀河證券6月份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場內市場交易股票數量約2400家,以年均300家IPO數量計算,3年后將達3300家。根據美國資本市場經驗,場外市場交易股票數量約占總體40%。據此粗略估算,3年后場外交易的公司數量保守估計約在2200家左右,考慮到政府當前對于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展的政策意圖,最終的場外公司數量3年后可能在2500家以上。假設新三板公司平均融資額度為2億元的話,未來3年場外融資需求可能在5000億元以上,年均需求接近2000億元,從而對場內資金供給造成不可忽視的分流效果。
此外,上述私募人士認為,隨著轉板制度的建立,在供給充分的情況下,未來創業板和中小板的估值也將經受考驗。因此,在新三板改革過程中,A股難免產生陣痛。
受益股借機突圍
不過,新三板擴容對于籌備了許久的高新園區和憋屈了很久的券商來說,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
從高新產業園區來看,此次被納入試點的上海張江和武漢東湖兩個高新區均為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新示范區,天津濱海是國家科技部首批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試點單位,這些園區規模較大,綜合實力居前。
國泰君安行業分析師梁靜表示,試點園區將吸引更多新企業進駐、員工入駐,同時提升園區知名度,主營業務如房地產、物業租售收入增長可期。此外,有創投業務的園區企業將受益于退出渠道的豐富,創投業務的項目成功率及收益率均將因此提升。長期而言,新三板的發展壯大將有助于推動更多的園區公司由單一地產開發商向“地產+創投”模式轉變。
“而券商的投行、投資、經紀、資管和直投等幾乎所有業務都有望全面受益于新三板擴容及后續發展。尤其是做市商和轉板制度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盈利模式。”梁靜預計,2012年至2015年,新三板市場的擴容與改革有望為券商帶來的年收入分別為4.3億元、22.8億元、86.4億元、292.1億元,收入貢獻度由0.28%上升至11.68%。
此外,上述私募人士認為,一些依托于園區的創投公司也將從中受益,因此,持有創投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策略統計,目前,A股有近80家公司持有創投公司股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