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沈而默 《 國際金融報 》
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11月28日表示,對股市“充滿信心”。
然而,與監管層信心滿滿相背離的是整個市場信心的缺乏——今年以來,股指下跌超過10%;近一年來,接近七成的A股有效賬戶沒有參與交易。面對不斷下跌的股價,股民心痛卻無奈。
信心是整個市場都在尋找的東西,我們從監管層的表態中聽到了信心,卻沒能從每一個交易賬戶的背后找到信心。A股市場的信心何處尋?
中國資本市場如同中國經濟一樣,飛速發展,20多年的時間里走過西方發達國家200多年的歷史。在發展速度創造世界奇跡的同時,作為一個新興市場,不得不面對快速發展中所遺留和積累的問題。
中國資本市場在設計之初,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偏重融資功能的設計和定位導致目前一二級市場仍然存在扭曲。重融資輕投資、重圈錢少回報使得投資者對于股票二級市場愈發悲觀。
就在股民紛紛離場的同時,反而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涌入資本市場。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800家擬上市公司正在排隊等待IPO。與此同時,股市淪為上市公司“提款機”、高管套現的現象屢屢出現。
不僅如此,優勝劣汰的機制在A股市場幾乎形同虛設。且不論一批有著很好成長路徑的公司紛紛在中國香港、美國市場上市,單就經過層層審批最終得以登陸A股的上市公司而言,近些年來鮮有退市案例。業績變臉乃至“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反而因為炙手可熱的殼資源,成為機構、散戶爆炒的對象。更有甚者,不惜通過各種包裝甚至作假來取得上市資格。
而違法成本低成為A股市場中內幕交易、欺詐等行為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懲戒缺失的逆向激勵又怎么能讓投資者不去“聽消息”“探內幕”?
監管層的一句“信心”可能會帶來市場信心的短暫提振,但是這種“喊話”式的信心并不能取代整個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帶來的信心。
信心來自“永不停頓的改革開放”。值得肯定的是,目前監管層已經著手在股市的各個層面進行大力改革,從發行到退市、從分紅到信披,雖然步履維艱,但是劍已出鞘。
對于股市的下跌,監管層已經表示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是股市的信心更待基礎性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股市的底部需要等到走過才能回頭確認,股市的信心卻要在改革的摸爬滾打中不斷磨礪。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