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達:市場的本質已發生變化(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7:50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2008年的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而且影響市場的負面因素居多,次貸危機、美國經濟衰退、大宗商品漲價、國內CPI高企、通脹壓力日重,以及從緊的貨幣政策,2008年的市場與2007年的市場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劉明達:2008年的市場與去年相比發生了本質變化。 要比較今年市場與2007年市場的變化,首先要明白過去兩年股市為何暴漲,一是因為股改的順利實施,中國證券市場開始獲得了正常、健康的發展環境,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民間積累了相當的財富,人們敢于參與一個健康的市場,從中分享中國經濟成長帶來的收益。二是因為行業景氣周期帶來的眾多行業的集體性繁榮,其中金融、房地產表現最為明顯,從而帶動整個市場由低估向正常市盈率發展,直至出現了高估值泡沫。 但是,2008年市場的本質已經發生變化。過去兩年股市高漲以至出現泡沫,是由于短期股市供應不足,但2008年這一點將發生改變,巨額融資、大小非解禁,股市將變得供大于求。供大于求將整體拉低市場估值,供應結構的轉變將徹底改變市場本身。 第二個核心點是周期性行業估值也將變低。人們對經濟的周期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大部分行業有著極強的周期性,這并非企業能力所及,但人們認為短期盈利可以長期實現,從而導致泡沫出現,海內外估值價差甚大,就說明了這一問題。比如,A、H股目前仍然存在較大的價差,但事實上,未來A股可能比H股更便宜是情理之中的事。因為對于同一只股票而言,以后將更多的在A股市場供應,加上港幣貶值,A股比H股貴就完全沒有邏輯了。 比如目前市場普遍預期中信證券業績增長4倍,每股收益在3.6元以上,但是,在這超好業績之下股價一路跌到60元附近,市盈率只有16-17倍,而不是有如去年一度超過30倍。要相信,“市場先生”是沒有錯的,這一結果是市場對未來風險的折扣,因為市場相信,證券市場不會像過去兩年那么火爆。 對于周期性行業高估值泡沫的破滅,投資者是必須警惕的。很快大家將會看到,很多股票跌得很多,但是市盈率并未跌,因為盈利在降低。中長期中國經濟不會大起大落,正因為此,人們會更樂觀,但是,人民幣升值、出口受壓,產業變革、大宗商品漲價、歐美經濟放慢以至衰退等等,這些都會導致結構性調整,而這種結構性調整,會不斷毀滅過去兩年市場暴漲形成的高估值。 經濟觀察報:除了市場本身正在發生質變之外,投資者普遍擔心CPI高企,通脹壓力日益趨重,2008年政府采取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由于人民幣升值將抑制出口,美國經濟衰退跡象又使出口可能雪上加霜,短期國內消費提升可能無法彌補這一缺口。有一種觀點認為,為了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今年第二季度以后貨幣政策可能會放松,以確保整體經濟增長不致大幅下滑。您對此有何評價? 劉明達:我不是經濟學家,對于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我無法給予準確的回答。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一個經濟體要平穩的發展,高通脹是不能接受的。高通脹對經濟的打擊非常沉重,一方面我們要拉動國內消費,當然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包括抑制未計入CPI的房價,包括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等,之后,消費才可能得到充分釋放。因此,短期內,只能控制過度投資,以壓抑通脹。而壓抑通脹幾個月內無法實現,也許需要12-18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 經濟觀察報:如您所述,市場本質已發生改變,市盈率將不斷走低,您是否對市場十分悲觀?而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之下,作為一個繼續身在其中的投資機構,您認為投資的機會在哪兒? 劉明達:上面所談并不表明我對2008年、以至以后的中國證券市場十分悲觀,相反,我認為市場正在向理性回歸。作為一個投資者,要時刻警惕風險。我一直謹記前花旗總裁桑迪·韋爾的一句話:“大部分時間我都提心吊膽,但也正是那些恐懼讓我一往無前。” 我對中國經濟中長期內保持高速、平穩的增長充滿信心,這種增長必然傳導到證券市場,這種信心是源于資本市場不斷走向健康、各種元素不斷市場化,政府的管理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具體到投資策略,我們仍然堅持一貫的投資策略:尋找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領導型企業。我們仍將投資于具備這種特質的企業,在核心投資理念不變的前提下,那么,在當前這種市場背景下,我們具體考量的視角也會因之而微調。當前經濟最大的威脅來自于高通脹,高通脹將不得不抑制投資,在高通脹之下,那些具有很強定價能力、需求又相對旺盛的企業是不會受影響的。 另一種投資機會是這種市場氣氛所帶來的機會。市場往往帶有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慣性。比如過去兩年,種種宏觀、微觀因素都普遍向好,眾多周期性行業繁榮,證券市場又供不應求。而此,國內股市一舉從2005年的過度低估不斷上漲,而良好的預期又不斷自我強化,以至市場一路從過度低估直接奔向高估值泡沫。2008年,市場本質發生徹底改變,供大于求,周期性行業盈利下降,市場又開始向下的循環,進而對很多充滿潛力的企業可能出現過分低估,一旦這種情形出現,那就是價值投資者的機會。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