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黃湘源:誰來為股市泡沫埋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08:00 每日經濟新聞
筆者在上周發表的文章中就已經指出:泡沫不泡沫,泡沫大不大,該分析研究的是股價,而非股民。泡沫的成分都沒有搞清楚,還說什么事?
相比于矢口否認股市泡沫,承認存在一定的泡沫,應該說是一種進步。可是,此次調高印花稅措施的推出,非但并未觸及形成資產價格泡沫化的利益機制,反而誤傷了熱情入市的無辜股民。可以斷言,短期雖然不難起到強制股市調整的作用,但從長遠看來,不可能對于抑制和消彌泡沫有任何具有實質性意義的積極作用。其實,僅限于所謂的“結構性泡沫”,從一開始就是就是玩的掩耳盜鈴。“結構性泡沫”,簡而言之就是以有結構性泡沫來說明整體無泡沫。
當前股價非理性溢價的表現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基于新股發行溢價的一二級市場人為制造的火箭式價差,一是基于不可比和不可持續兩大特性的業績虛增和資產重新估值。
上市公司成為稀缺資源是中國股市的一種特有的歷史現象,問題的形成有其歷史的原因:一方面,中國股市的優質上市資源先是由于擔心國資流失而不讓上市,后來又爭先恐后地到海外上市,而使得本土股市無緣分享國民經濟增長成果;另一方面,中國股市稀缺的是具有高質量高價值和可以給投資者帶來高回報的上市公司,然而,對不符合上市要求的ST公司非但不果斷予以退市,反而以借重組的名義大肆進行殼資源的搶救性開發,連股改也對它們特別給予“重組換對價”的政策優惠,這導致和助漲了股市投機盛行的泡沫炒作風氣。
在融資本位的體制下,本來就是大股東靠新股發行溢價圈錢,大資金靠一二級市場價差牟利,而在全流通條件下,由于流通溢價成了大股東也可以共享的利益,大股東和大資金找到了利益共同點,股價非理性溢價也就有了更大的動力。業績的虛增成倍地推高了股價,股價的上漲又為業績的預期增長提供了合理推理的依據,并反過來再刺激了預支業績預期的股價透支。 上調印花稅的政策含義指向于改變目前股市的單邊預期,就目的而言也許無可非議。但是,市場價格的漲跌魔棒攥在政府手里,卻又要“買者自負”風險,這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公平的。政策調控不擠股價泡沫而擠股民錢包也是不奇怪的。只要股價泡沫生成的政策條件未變,投資者總得做好埋單的準備就是了。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黃湘源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