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提供多樣化資產 滿足不同投資偏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3日 01:2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周炳林 不管后市走勢如何,滬深股市股指由去年中至今,漲幅超過160%,我國大規模的儲蓄資金已經接受一次徹底的“洗禮”。人們開始了“資金價值大發現”,切實地覺得用錢可以賺錢(銀行低息儲蓄“橫行”時期這一點并不被顯著感知)。另一方面,一次“全民炒股”經歷也使得“國民風險偏好傾向”出現根本的轉變,即使未來某個時候股市出現回調,套現的資金再也難僅以極低的利率“窖藏”于商業銀行,巨量資金“圍觀”各類資產市場的大場面將出現。 這注定給將來的中國帶來深刻的影響,一旦控制不好,投機性大增的過剩資金在不同資產市場來回涌動,將成為引起中國經濟波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可以想到的當屬房地產。5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07年1-4月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指出,前四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漲幅在6%左右波動。其中,4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3%,漲幅比上月低0.5個百分點。前四月房市出現相對穩定的局面,大幅漲價勢頭被封鎖在幾個城市。 一般而言,股市對樓市效應可分為三種:擠占效應、財富效應以及擠占效應的回吐。處于何種則取決于兩個市場的相對價格變化,盡管已經出現了零星關于股市財富效應的報道,但是,目前兩類資產的增值情況注定了擠占效應仍應是主流,因為財富效應仍可被“再度擠占”而停留股市。然而,兩個市場的相對價格變化不可能一直維持不變,一旦出現逆轉,擠占效應回吐難免出現。實際上,相對于財富效應,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這種“連本帶利”洶涌而來的擠占效應回吐,這或許難免在樓市再次掀起波瀾。 實際上,不合理的價格逼出“資金位移”的表演已經出現,如1998年至2005年間儲蓄大增,存款既可以被看作銀行向公眾的購買行為,又可以被看作是公眾向銀行購買服務的行為。在上述時期,如果將其視為前者,我們看到的是低名義利率、零甚至負(實際)利率、對銀行卡或賬戶征收管理費等行為大行其道;反之,將其視作后者,則是居民購買存款性金融服務的價格在快速上升。從目前的情況看,“存款太貴”形成的“存款資產泡沫”已經在逼走資金,5月13日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數據顯示,居民戶人民幣存款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共減少1674億元,同比多減2280億元(去年同期增加606億元)。 “存款太貴”引來了資金的排斥,導致儲蓄流入股市進而“股市太貴”,那么,順理成章,人們一旦排斥“股市太貴”,投機資金流出股市,暫時相對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價格難免又要經歷一次全面大幅上漲。各類資產泡沫很可能輪番出現。問題的根治一方面在于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需以阻止更多外匯占款帶來的流動性過剩。 另一方面,在流動性過剩的疏導也須盡快采取措施,目前,我國居民面臨的資產可選擇范圍屬于一種“兩點分布”:要么是幾乎零風險的存款或國債,然后以極低的收益率形式向居民征以極貴的“金融服務價格”、要么是高收益高風險的房地產或股票。特別缺乏在零風險和高風險資產間的多樣化、過渡性的可選擇資產,來滿足或者說培育不同居民的投資偏好,為此,開展金融創新,消除金融資產種類的極化現象,大力發展諸如大型績優公司的企業債市場,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