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監管者當理性應對全民炒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 07:36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金巖石 面對全民炒股的熱情,監管者一時不慎,會成為戳破股市泡沫的那一根針。所以,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對于是否應該采取行動抑制資產泡沫,普遍慎之又慎。主張積極干預的意見認為,金融監管機構聽任股市泡沫肆意膨脹,直至股市泡沫破裂而引發金融危機,這是不負責任的。反對意見則認為,股市泡沫是市場現象,監管者其實無法干預任何資產定價市場,他們既沒有這個責任和義務,也沒有適當的工具和授權。 其實,股市泡沫有良性,有惡性,它和股市與生俱來,絕不可能銷聲匿跡,也無法預測何時破裂。格林斯潘在1996年就判斷美國股市已處于“非理性繁榮”, 此語一出,股市應聲連日暴跌,但后來還是一路狂奔,直到2000年3月才崩盤。在格老看來,股市泡沫只有在破裂時才會消失,監管者既沒有義務也沒有工具來調控資產泡沫,所以只能在泡沫破滅時采取行動來減少損失。如果我們接受格老的立場,那么現在監管機構該做的事情首先是備戰,即準備在泡沫破裂時采取行動來降低風險擴散造成的損失。 備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股市泡沫保持良性狀態,不要人為地擠壓泡沫,制造股災。因為股市泡沫的崩裂也是不到一半的概率,多數情況是泡沫自己化虛為實。在股市高燒之際,最容易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是投資人,而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和管理層所操縱的內線交易。在股權分置改革的進程中,非流通股的入市已成定局,但是如果不出臺規范大股東關聯交易的相關法規,結果等于是默認了大股東的內線交易。以內部非公開信息為基礎的關聯交易是在挑戰證券監管機構的權威,會極大地傷害監管機構的權威和證券市場的誠信。 監管者還必須加強對從業中介機構的有效監管。美國最近破獲了一起內線交易大案,處罰了十幾個人。源頭是瑞銀集團的一個證券分析師在發布股票評級意見之前兩三個小時,先通知其關聯人買入該股,搶占市場先機。該分析師不僅要受罰,還可能被永久禁入。監管者這樣嚴格地把守監管市場的門戶,自然會提振投資人的信心,促進股市泡沫保持良性循環。 股市泡沫要化虛為實,轉危為安,最重要的是提高上市公司整體的資產質量。簡言之:邊吹泡,邊注水,水漲船高方可化險為夷。本輪牛市的基礎是經濟高速成長的證券化,由于可注入的資產儲備質高量大,新開戶的股民基民蜂擁而來,股市泡沫和資產注入二者間形成動態平衡的良性循環。但如果門禁不嚴,以虛充虛,甚至弄虛作假,股市泡沫就隨時可能由良性轉為惡性,進而引發市場投資情緒的轉向,導致股市泡沫的崩裂。 以“擠泡沫”為借口建議政府干預股市,客觀上會使監管者落入兩難陷阱:或者會成為導致股市崩盤的千古罪人,或者會由于言而無信而喪失權威的歷史笑柄。當年英國政府在“南海泡沫”時期立法通過了“泡沫法案”,強行干預市場的發行機制,結果引發了“南海泡沫”的惡性破裂,最后把英國財政部長送進了倫敦橋頭的監獄。這才是真正的教訓,而不是某些人講的政府無作為而導致股市泡沫的破裂。另一個案例是美國在1929-1933年大蕭條時期,因股市崩盤而產生了“證券法”,使監管者“捉鬼有道,看門有法”,從此奠定了現代證券市場的法律基礎和監管準則。 英國和美國這兩次歷史性的政府干預股市,一個發生在泡沫破裂之前,一個發生在泡沫破裂之后;一個通過了泡沫法,一個通過了證券法。思路截然不同,后果任人評說。(作者為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