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陽
在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趨勢下,A股投資者視野越來越國際化,主題投資呈全球化特征,美股部分行業個股異動往往成為A股主題投資風向標。但投資者需仔細辨別美股映射所帶來的機會,采取相應方式進行投資。
一般而言,美股對A股影響往往反映在兩個層面:一是從市場風險偏好角度對A股整體產生作用;二是從以板塊題材為代表的結構性機會發揮提示作用。這種以美股“映射”作為標的的主題投資往往存在兩種方式:某個行業基本面扭轉被先知先覺的美股投資者所挖掘,這往往帶來相關行業個股階段性上漲,對A股中的“映射”股形成持續性提振;A股投資者“捕風捉影”式的純炒作,這往往令相關股票價格突然拉升,但持續性一般。
由于國內投資者對A股投資的邏輯正在同成熟市場接軌,投資者風險偏好變化所引起的估值波動在A股中的影響逐步降低,因此過往簡單盯住美股波動預測A股大盤表現的方式正在失效,今年以來在美股迭創新高背景下,A股二次探底更加體現我國資本市場的“獨立性”。
美股對A股第二個層面的影響正逐漸顯現。去年美股對A股指示結構性機會的兩個比較經典的案例是頁巖氣與“蘋果皮”概念,A股中相關個股一度出現一輪頗具規模的單邊上漲行情。近期市場傳聞稱“股神”巴菲特旗下公司將收購面臨破產危機的尚德電力,直接催發在美國上市的尚德電力股價大幅飆升,隨后尚德電力內部人士印證公司正在尋求機構投資者的消息,直接提振A股相關股票表現。不過,這一次美股映射對相關板塊提振作用稍顯單薄,未在A股帶出一陣持續時間較長的“光伏熱”,這與此前的頁巖氣和“蘋果皮”概念的表現大相徑庭。
這種表現差異本質上反映的是美股中相關題材概念的帶動能力。事實上,頁巖氣和“蘋果皮”并非獨立事件,其實是美國引領本輪生產力重構,在能源和技術革命上突破的呈現,美國憑借領先的技術和創新能力,領跑本輪生產力重構。A股享受到美股的映射效應,從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12年的頁巖氣、“蘋果皮”,雖然在創新和技術上落后,但A股往往能享受這種技術溢出帶來的映射效應:要么能分享到新技術產業鏈上的一環,如“蘋果皮”概念;要么在資源稟賦相似基礎上,能進行產業模仿和復制,如頁巖氣概念。這就是頁巖氣與“蘋果皮”概念能在A股表現不錯的原因。
相較之下,諸如無線充電、3D打印、谷歌[微博]眼鏡等率先在美股中掀起波瀾的科技類題材,A股中相關個股與該類題材關聯度較低,A股投資者更多是“照貓畫虎”,又不完全是“捕風捉影”。該類題材股雖具備一定持續性,但美股中相關題材熱度一旦降溫往往也意味著A股中該類題材炒作結束。
因此,對A股投資者而言,適當做好“提前量”,把握美股映射可能為A股帶來的投資機會,不失為在震蕩市中博弈超額收益的不錯方法。不過,在具體操作中,投資者應時刻警惕“貪婪”二字,嚴格區分“題材炒作”與“價值投資”區別,畢竟巴菲特本人從未想到過他的價值投資能被當作一種“題材”消費。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