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投行實驗室研究員 曾雯璐(微博)/文
“國金的獎金和業績提成,從來沒有在春節之后發的,熬幾個通宵也會趕出來。”
IPO重啟以來,保薦代表人重獲青睞。高昂的薪金和轉會費,催生了不少為跳而跳的職業保代,保薦代表人流動性大成為不爭的事實。
但也有一些券商,隊伍非常穩定。比如海通、光大、國泰君安和國金。
海通、光大和國泰君安(微博)屬于老牌大型券商,投行業務啟動時間早,發展時間長,有不少保代已經在同一家券商供職超過10年。他們吸引人的地方不單單是豐厚的薪酬,大券商平臺、金字招牌同樣是極大的誘惑。
而國金顯然不具此類優勢。但是作為一個市場導向明顯的中型券商,能保證其保代隊伍5年內僅走5人,也確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海通光大國君平臺優勢明顯
大券商做投行更容易留住人。
海通、國泰君安、光大,上海三大老牌券商,在保薦人流動性方面頗為穩定。這三家券商投行,工作10年以上的老員工不在少數。
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的注冊保代名單,目前海通證券注冊保代共計69人。據理財周報投行實驗室數據,在海通證券投行工作超過10年的保代有14名,2005年-2007年間進入海通證券工作的有19名,而2009年-2010年間少有流動。
這69名保代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將投行職業生涯奉獻給了海通證券。比如潘晨和孫劍峰。潘晨2001年進入海通證券投行部門,這也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至今沒有變動,其于2008年取得保代資格。孫劍峰1998年起就供職于海通證券投行部門,并于2004年取得保代資格,成為首批保薦代表人。
還有這樣一部分人,在海通之前跳槽頻繁,之后便扎根海通證券,例如羅曉雷。羅曉雷1996年入行,后輾轉于君安證券、申銀萬國和廣州證券,每個工作的時間都不超過三年。2004年羅曉雷進入海通證券,供職至今,現任海通證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
海通證券的保代從其他券商投行跳槽進入的較少,絕大部分來自企業、銀行、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期貨經紀公司等,或者是公司內部其他部門轉崗。
國泰君安和光大證券同樣凝聚了一批穩定的保代。根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國泰君安注冊保薦代表人共計39人,其中居然有31人從工作伊始即供職國泰君安,至今仍未有變動。不少已經是工作超過10年的老員工。
而光大證券目前共計有60名注冊保薦代表人,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其中2007年之前加入光大證券的保薦代表人有40名,2008年-2009年間加入光大的保代有15名。
國泰君安和光大證券均不乏轉了一圈又回來的保代。比如國泰君安的陳福民、劉向前,以及光大證券的沈奕、王成林和趙慶。
陳福民1996-2003年在國泰君安投行部門任一級業務董事,后跳至紅塔證券投行總部任總經理,4年后再回國泰君安,任董事總經理。劉向前2000年-2003年在國泰君安投行部任高級經理,后跳至紅塔證券投行總部任董事,4年之后又回到國泰君安投行部門任執行董事。職業路徑與陳福民極其相似。
光大證券的沈奕1997年-2004年間一直供職于光大,后跳槽至恒泰證券投行部門,5年后回到光大投行總部任投行總監。王成林和趙慶同樣經歷了光大證券-恒泰證券-光大證券的職場路徑。
“國企比較養人,上海的國企尤其如此。海通和國泰君安給保代穩定和固定的收入比較多。”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國金保代5年僅走5人
國金的保薦代表人隊伍也相當穩定。目前國金證券共計47名注冊保代,其中有34個保代在國金投行起步伊始的2006年-2007年間即加入,至今仍然供職于國金證券。
國金不具備大平臺的資源優勢,投行業務起步也晚,保代薪酬也低于業內平均水準。但是國金的保代隊伍,5年內只流失5人。這樣的穩定性并非偶然。
在采訪中理財周報記者了解到,國金保持保代隊伍穩定性有三個殺手锏:公司整體統籌項目、利益兌現及時以及行政決策機制簡單。
國金證券內核部總經理廖衛平說,“一般投行小團體很厲害。但項目小組和后臺的配合我們做得很不錯,這是整個公司層面的協調。國金后臺的資本市場部不參與項目的利益分成,所以后臺和前臺從來沒有扯皮的事情。”
國金證券副董事長王晉勇則認為,“好的激勵機制肯定對業務的發展有很好的作用,但光靠這個肯定是不行的。我覺得國金的投行大家還挺齊心。也就是說大家有一個共識,就是集體的成就終究能實現個人的成就。所以國金的協作可能比很多券商要好。”
另外,國金證券堅持利益兌現及時。廖衛平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我們發的錢在業內不算多,但是有一點,兌現及時。利益兌現及時,能保持激勵的有效,這個有時候比錢多那么一些還重要。”
“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廖衛平笑著說。
據了解,國金投行部門的薪酬屬于行業內中下水平,沒有達到市場平均水平。保薦代表人的簽字費也不同于一些大券商只要報了就有簽字費,國金投行的保代,項目如果不通過就沒有簽字費。
“但是我們的獎金、我們的業績提成,從來沒有在春節之后發的。我們每次發獎金,熬幾個通宵也會趕出來。”廖衛平如此說道。
國金投行利益兌現能堅持做到及時,簡單的行政決策機制是保障。“我們業務導向非常明確,不做過多的管理操作。這個崗位你是責任人你就定,很多事不需要經過董事長總裁。這不是錢多少的問題,給項目負責人一個主人的感覺。我們沒有公司統籌這部分資金。”身為保薦代表人的廖衛平,言及于此輕松地笑了一下。
國金保代起步的時候,有10個保薦代表人,現在公告的有46個,據國金透露,到年底國金的保薦代表人數量要超過50人。
“我們保代的流失率,在業內絕對算少的。我們經歷過這么多風波,換成其他券商早已經散掉了。”國金證券副董事長王晉勇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組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