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
沒有人不盼望牛市。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那么,什么才是撬動滬深A股牛市的支點呢?對此,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業績,一說是改革。至少就目前而言,筆者個人更傾向支持后者的觀點。
按照“晴雨表”理論,業績本該是撬動牛市之當仁不讓的支點。很多人過去不也都是這么理解的嗎?可問題是,在過去的那么多年,我國的GDP持續增長,在金融危機風雨飄搖的全球經濟中一枝獨秀,然而,滬深股市卻一路走低,甚至在國際股市的舞臺上可以說是表現最反常的。在此情形下,投資人還能期望業績增長能給大家帶來業績浪,并由此而推動出一波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嗎?
沒有業績增長,也就沒有投資回報。就此而言,將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的牛市預期寄托于業績增長的觀點,本無可厚非。不過,滬深股市迄今為止事實上的政策市定位并不支持這一點。因為決定股票發行上市的前提,并不是能不能給投資者帶來可持續的回報,而是對融資的需求是不是能得到當時政策條件的支持。在“重融資輕回報”思維的慣性作用下,對失信行為的約束與懲戒機制難以到位,使得作為信息披露核心的業績成了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又怎么談得上成為充分體現投資價值并進而撬動牛市的支點呢?再清楚不過,對這種“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體制不來一場根本性改革,投資回報幾乎就是奢望,更不用談什么牛市不牛市了。
滬深股市的根本出路在改革。而發行改革的關鍵并不在于發行審核機制審得出審不出白紙黑字背后的造假,而在于將發行權還給市場,決不能再在明知對信息披露的失真,業績預期的失實以及回報承諾的失信缺乏約束力的情況下,還不惜犧牲行政信用為那些動機不正且不誠信的發行行為背書。這是監管者真正履行起維護市場公平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職責的前提,同時,也是使投資者對市場有可能真正在法制和誠信秩序的軌道上健康運行有信心的保障。
為業績正名,重建市場信任刻不容緩。離開了真實性,就沒有誠信,信息披露為中心的市場機制一旦失去了其所立足的基礎,任何失實失真或不具備可持續性的業績預期和市場估值就都將變得沒有意義。為此,筆者一向主張,凡涉及業績的一切信息披露都應以確保誠信為前提。發行人一旦被發現造假欺詐,理應退市,徹底退款賠償,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玩忽職守、欺上蒙下的保薦人,除了剝奪其保薦資格之外,理應依法追究其刑責。唯其如此,才有可能斷絕一切造假欺詐玩火者的僥幸心理,使他們不要說造假作假秀假,連動一動玩假的念想都不敢。唯其如此,IPO才不至于令投資者感到恐懼。也唯其如此,才有可能令業績真正成為具有真實含金量的估值定位標桿,從而從根本上消除以往那種不實業績預期所給市場帶來的信息誤導和投資風險。否則,對業績價值的一切理想主義的頂禮膜拜再虔誠也是沒有意義的。
有人說,改革無牛市。筆者不同意這種說法。雖然說,改革本身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制造牛市,但成功的改革必然會給市場帶來改革紅利。這是已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實踐所證實。同時,這也正是我們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啟動的改革充滿期待的道理之所在。期望中的改革,將對現在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作較大幅度調整,新的經濟形態將更有力地保障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在涉及資本市場的改革方面,已經披露的“三八三改革方案”提出:“深化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重點從發行環節實質審核轉向信息披露。監管重點從行政性審批和保護金融機構,轉向防控風險為本和保護金融消費者。”這與各方投資人所期待的IPO改革預期是相當一致的。
所以,有理由相信,新的改革紅利將成為滬深股市的長期利好。我們寄望于改革成為撬動滬深股市長期牛市的支點,其理由也正在這里。
(作者系知名市場評論人)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