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小放大” 迎接結構性機會
桂浩明
滬深股市近期出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變化,其特點是中小盤股的走勢明顯強于大盤股。從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編制的風格指數中可以看出,自12月29日到現在,小盤股指數的漲幅已經超過了11%,同時站穩了60日均線;中盤股指數同期的漲幅是10%多一點,雖然也超越了60日均線,領先的幅度則要小一些;至于大盤股指數,同期的漲幅還不到5%,與60日均線的差距非常小。基金重倉股這段時間的表現較差,由于基金重倉股基本上都是大盤股,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表明,時下的行情中大盤股狀況并不理想,倒是中小盤股占據了主動。
有人根據以上這些情況,提出現在要想在股市操作中盈利,辦法只有一條,就是“抓小放大”,集中資金投入中小盤股。當然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畢竟現在中小盤股的平均市盈率、市凈率等要高出大盤股不少,如果要“抓大放小”的話,客觀上就與價值投資的理念不那么吻合了,帶有明顯的投機色彩。作為市場主力的基金,似乎也沒有廣泛采取“抓大放小”的投資策略,不少研究機構提出的2009年度市場操作策略,其重點也是放在大盤股上。的確,現在講“抓小放大”,恐怕難以得到廣泛的認同,至少在不少機構的視野中是這樣。
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抓小放大”畢竟在實踐中已顯現出它們的價值。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呢?需要明確的是,現在股市還處于調整過程中,研究機構都在調低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測,這時如果僅僅是從估值的角度來選擇股票,明顯會無所適從,在企業經營狀況處于較不確定的情況下,價值投資會陷入某種“盲區”。因此,此時投資者選擇股票,自然會更多地從其他角度來考慮問題,譬如企業在應對困境時進行主動調整的空間與能力、外部利好因素對其所產生正面推動力的大小以及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資金的聚集對于其股價的影響等等。基于以上方面的考慮,大盤股自然是相對較被動的,“船大掉頭難”,它們要擺脫危機,成本會很大。在市場資金總體上還較有限的情況下,大盤股的確很難受到廣泛的追捧。反之,對于中小盤股來說,大盤股的這些劣勢也就成為其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資金自然更容易流入中小盤股。事實上現在有不少中小盤股的市盈率、市凈率能夠與大盤股相媲美,因此,提出“抓小放大”并不是鼓勵投機,只是更強調對題材的投資。有人將其形容為是“主題投資”,應該說是有道理的。
另外,最近在香港股市上,外資機構頻繁拋售內地銀行股,導致港股暴跌,也拖累了內地市場。這種拖累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抑制境內大盤股的行情來實現的,這樣也就更使得資金向中小盤股傾斜。在探討2009年的市場機會時,不少人的看法是會有結構性機會,其實,現在股市中所出現的中小盤股行情就是新年的第一個結構性行情。面對這樣的狀況,只有“抓小放大”才是有效的操作策略,投資者應以此為思路,迎接當下的結構性操作機會。
(本文作者為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分析師)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