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2日,格隆匯發表一篇文章,一位名叫“老司機”的讀者寫了一篇《致香港證監會的一封公開信:你們會把港股帶向何方?》,文章痛斥香港證監會縱容老千股,拒絕高科技公司進入港股,不保護中小投資者,導致香港股市“一潭死水”,優秀公司紛紛逃離。文章在港股投資圈引發強烈反響,很多人為此文叫好,但也有人不同意文章觀點。新浪港股特邀香港本土知名財經博主、以“老千股手記”聞名的湯財,對“老司機”文中提出的觀點作出回應。
文/新浪港股專欄作家 湯財 微信公眾號(xlgg-sina)
作者簡介:湯財,香港知名財經博主,尤以“湯財老千股手記”聞名,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下載“新浪港股通”,獲取更多名家評論。
筆者一直對“格隆匯”那一套渲染式“唱黑”香港股市非常反感,昨天看到格隆匯老司機“致香港證監會的一封公開信:你們會把港股帶向何方?”,如骨鯁在喉,不得不發聲。昨天在編輯大人盛情之下,決定對老司機先生在格隆匯的文章作出評論,希望大家在港股做股票時,不要說別人出老千去騙你,然后又叫別人“搬龍門”,學習A股制度。
A股制度本身就有不成熟的地方,加上股民水平真的較低,很容易就被概念忽悠,最近ST欣泰被曝造假退市,竟然還有人不怕死購入大量股票開板,就是一例。但說這些就是扯遠了,先扯近一點,把這篇文章逐段逐段看清。
筆者先聲明,和老司機一樣,也是“一名普通投資者,沒讀過劍橋這樣的名校,沒進過投行,沒做過大壯,甚至英文都講不利索”,但作為一個非常成熟的港股投資者,是絕不會怨天怨地,說港股的黑。港股的黑,是明擺著的黑,你自己不入道,又說制度不公平,又說甚么“基本被玩壞的,處于垂死狀態的市場”,又說甚么“如果香港這個市場徹底玩完了,香港證監會還有任何存在的必要嗎?”,我想這位老司機,可能不太老司機,要了解這一堆說話,先要了解香港的監管制度的歷史。
由于當初香港股票交易所是一群經紀組成,目的只是為了讓買賣雙方有一個交易的場所,后來因為交易逐步熾熱,經紀眼看融資的需求增多,故增設交易所,導致開始增多。
但交易所的增加,造成訊息混亂,亦因交易所的激烈競爭及上市前后龐大利益下,導致上市公司的質量大幅下降,所以政府為免投資者對股市失去信心,于是開始加強管理,先是在1973年3月1日緊急頒布《1973年證券交易所管制條例》,規定自1973年3月2日起,創立任何交易所,需要獲得財政司或港督的批準,所以香港只能有維持4個交易所。
后來,經過多年的商討及籌備,最終在1986年成立香港聯合交易所,并規定上市后的股票只能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但在1987年股災后,市場人士對股市又失去信心,于是政府決定進行調查,發現香港聯合交易所權力審批及監管上市公司權力過大,故把部分監管職能轉移至獨立的證監會,經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證監會的權力增大,在2004年進行的雙重存檔的制度,使香港聯合交易所及證監會有互相制衡的權力,從而使香港股票市場的發展更加健康。不過,其實證監會只是一個獨立于政府 的法制機構,香港聯合交易所更只是一所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所以并不具法定的權力,香港的上市規則也是一套規則,并不具法定的效力,由于政府并無直接監管, 加上資金來自四方八面,所以香港的交易情況是比較自由的,且深受各地資金的相互影響。
老實說,如果你真的要改變這一切,應該是港交所和證監會共同的努力,而不是只是去找證監會,這位在美股及A股打滾的人,連香港的監管制度也未有搞清就寫這些意氣的東西,似乎有失偏頗。
文中,“我知道你們都在中環高大上的寫字樓辦公,西裝革履,談笑風生,拿著令人羨慕的高薪,港股的漲跌與你們其實沒有太大利害關系。我也知道你們很多人其實都是外籍身份,三年任期一到,將另謀高就,香港這個市場有沒有長遠的未來,與你們其實也沒有太大關系。”
現在,香港交易所的CEO 是中國人李小加,一個黃皮膚的人,隨便在網上一找,他的履歷是這樣的:
“李小加1984年畢業于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后任中宣部《中國日報》社記者。1986年赴美留學,先后獲得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新聞系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博士學位。曾先后服務于華爾街著名的達維律師事務所與布朗伍德律師事務所,主要從事金融證券與兼并收購工作。在此期間,李小加曾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美國律師參與發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全球主權債的發行工作。
李小加也參與了中國最早一批國企跨境上市的交易,是中國金融證券業改革開放的最早實踐者之一。
1994年加入美林證券,主要從事中國政府與企業的融資與海外發展工作。1999年任美林證券中國區總裁,負責中國業務的決策與發展。在美林期間,李小加先生主持牽頭進行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一系列資本市場的重大交易與發行。
2003年加入摩根大通任中國區主席,總體負責 摩根大通在華業務。摩根大通中國業務于近年取得了迅猛發展。自從加入摩根大通,李小加牽頭進行業內多項重大交易,包括中海油196億美元競購美國尤尼科等。2006年,摩根大通成功完成中海油、中國鋁業、中國招商銀行等股票發行上市工作。李小加參與策劃發起的中國海洋石油競購尤尼克事件,則被認為開創了中國企業的新時代。”
可以見到,他其實是一位中國人,然后接受西方教育,但卻是在中國國家的支持下,接手不少國內企業的集資工作,所以你不能說他“香是港這個市場有沒有長遠的未來,與你們其實也沒有太大關系”,這幾年的提早交易時間、滬港通、同股不同權事件,均是希望把老司機的一套把它置入香港市場,不可不謂用心良苦。
但是證監會的人,看盡了不少風風雨雨,有些制度確實早年香港已經歷過,例如同股不同權,這給了企業家能夠以較少資本控制公司,使得每一個投資者不能獲得公平的待遇,我們也沒有集體談判制度,政府也不會為我的損失“包底”,本身就形勢這么弱,如果上一個同股不同權的制度,究竟投資者能否阻止大股東上下其手呢,我想你自己也明白我說的意思,這只會令港股市場更妖魔化,更人治,而不是向更好的方法發展。
筆者只是有從事港股的投資,由2007年來,筆者只有在2011年和2014年輸錢,每年回報都有接近20-30%,靠的只是簡單的遵守不買老千股和買入穩定派息和業績增長的股票,老實說,我對老司機的玩法,其實有質疑之處,因為可能他把美國股票那種反映將來和中國那套概念炒籌碼的一套混集了,所以就在市場中賺不了錢,然后就怨天怨地怨制度,相信這不是一位成熟投資者的所為。香港的股票,其實滿現實,做出成績,穩定增長,定必高升,可能他只認得騰訊,但根據筆者手上的資料,2009年至現在,在1,258只在當年有的股票,大約900多只也升了,升率約75%,所以我相信是他的偏好問題,多于是市地的問題。近年筆者對老千股的研究很成熟,相信筆者已辨認到約700多只老千股,如果有采用,相信是有一些幫助的,回報定可增加。
我看到他那些德高望重的朋友、搞二級市場的同志和上市公司老板的看法,老實說,我明白他對監管文件的疑慮,但他是否有找過文件去了解下呢,僅憑自己的吹吹水,聊聊天,就把別人的看法躍然于紙上,這是否對事情有幫助? 筆者認為是沒有的。
這套新制度只是仍在咨詢中,相信老司機要了解一下,連結如下述(http://www.hkex.com.hk/chi/newsconsul/mktconsul/Documents/cp201606_c.pdf),筆者大約摘文件說下大概。今次的修訂,目的是增加一個上市政策委員會,對一些上市政策重新判定,并把上市覆核委員會重組成為上市監管委員會,以對小部分個案重新評核,但大部分個案仍由上市部負責。至于港交所CEO雖然為上市政策委員會的當然委員,但他并未上市監管委員會的委員,以避免利益沖突,這亦是合理的做法,因為港交所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要賺錢自然不顧質素,所以就形成上市公司質素低落了。不過,這次改革的死門在于港交所上市科的態度,如果他們凡是小事都列作例外,這就導致由證監會控制了所有新股的審批,這完全是現在A股做法嗎? 老司機先生應該支持才是呀。
至于二級市場同志,我承認港股除了2015年較為好做外,其余2年真是不好做,但是今年本地資產股大放光芒,派息股也不錯,你們炒香港股,只是認識騰訊嗎,我覺得老司機兄很失敗,后文還要只舉出星凱控股(1166,前美盛周氏、榮盛科技、蒙古礦業)的例子,只是代表他對港股的認識非常淺,靠他來養家真是還要很久很久的日子了,老千股還有這些嗎,網上大量方法能找到老千股,難道沒花時機間找找小弟的文章一看嗎?
還有上市公司主席,我真的不明白他是如何的想法,公司市值低,你們有想過辦法去提高市值嗎,每每搞一些令人半懂不懂的事情,只要學學西方那一套,持續增長、持續派息增加,股價就能上了去,你看看舜宇光學(669)、騰訊(700),大家都是玩這一套呀。但你們這些民企只想搞大資產,搞壞業務那一套,盈利和派息都不穩定,這肯定是估不了,這套方法,連美國市場都不太認可,股價都大跌,在精明投資香港者眼中,自然估值會低,你也很難怪別人給人低估值。自己做不好,竟然把責任推給他人,我真是服了,只能騙騙A股的小散,拋幾個概念,錢真是非常好賺。
到這兒,這個老司機還是覺得規矩是證監會訂的,這是無藥可救,犯了認知性的錯誤,上面已提過,不談了。
至于他提了那四點垂死現狀,我覺得還是有點道理,第一點提及了香港的IPO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國企公司,當無疑問,國企作為相互的投資者也沒問題,用貸款我也認同,但成交量方面,筆者翻過資料,2005年每日平均成交量是180億多,2015年平均每日成交量是1,000多億,這是否‘還是只有那么可憐的五六百億’呢,我覺得完全是偏頗了。至于A股的成交大方面,我不予置評,但是成交大是否真正是價值發現,是對市場好事,聞說市場最高峰時成交額的傭金就多于上市公司盈利、顯然就是散戶過多,散戶過多,變成了一個賭場,這是否一個健康的市場。是否估值低就導致市場融不了資? 我就覺得不一定,只是老司機先生把市值低和不能集資混淆了,究竟上市公司做高上市公司市值有甚么要素,不要和我說打莊,但很多國內上市公司還是做不了對股東老實坦白,把公司踏踏實實做好,滿口談夢想,但最后做不了,這很難有人相信的,市值就會低。閃電俠和貝索斯說的東西,雖然稍有偏差,但總算達到目標,別人給到高估值也是值得的。至于做老千是否真的這么好賺,我卻覺得未必,老司機的想法大偏激,做老千總有技術,剩后多留意筆者小文吧,做老千可不是很容易騙飯吃。
至于第2點,我相信他夸張了,過去十年,恒指確實毫無寸進,但是否代表賺不了錢,我覺得未必,一大堆不是恒指成份股的中型股崛起,如創科(669)、舜宇(2382)、互大(1282)、天虹(2678)、長城汽車,都是十億變百億,甚至千億,只是他可能錯過了,就怪港股市場不公平。美股是否沒有老千、A股是否沒有老千,我是否定的,只是那些炒概念的垃圾股,還是向上升升升,港股就很公平了,明擺著是老千,買不買是你決定,所以這是老司機的問題,不像A股講情懷、講夢想,這么好騙的。只是老司機太天真,覺得上市公司虧錢都會贏錢,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怪的態度。
第3點,阿里巴巴是否好公司,我是抱懷疑態度,如果你覺得一家賣假貨、賣支付寶也不光彩的公司、然后幾年后盈利大增幾倍,然后只付一點利息,原價私有化的公司,是好公司,我覺得已沒討論空間。科技的東西不實在,很難估值,但實在的東西易估值,很難說誰對誰錯,然后利用股市評論員數目作為投資標準,我覺得完全是說廢話。至于大額現金增發借殼,只是對股價有正面效應,但對每股資產是有很大的攤薄,難道股價上升就代表公司質素改善,我真是感到和老司機這位先生聊天是浪費時間,況且你認為是優質資產的東西,可能后來只是一坨屎,事實上,我在港股十多年觀察,好的公司多會IPO,不會選后門上市,后門上市側面證明,一有不少暗箱操作,二是資產未達上市水平,要用這方法才能曲線上市,所以對于老司機說法,我深感佩服。然后拋出甚么證監會管得不好,又再犯上常識性錯誤,已是第三次了。至于他提及的賣殼,別人明買明賣,有公開價錢,小股東的股票也有出路,現金認購,小股東不能反對,只能無奈贊成,這是對香港股市是好事嗎?
至于第4點,只怪老司機不做功課,私有化是很浪費殼價行為,老板當然算計過,這是否香港估值低,香港的市場是國際市場,估值是合理,但國內畢散戶市場,散戶知識多不高,給一個瘋價錢也可以,其實這班人回國騙同胞,你有否感到是有點不妥。對市場不了解,就滿口老千,估值低,這么直觀的思考,我相信這人真的沒讀懂港股市場呢。很多資料給你找到是老千股,只是撇除這些,確實賺錢不難,問題是你能否接受。
至于他所謂的建議,雖有認同之處,我只能苦笑。
第1點說的是甚么打開退市制度,你知道2002年的仙股事件如何形成嗎,煩請你自行腦補一下情形,是否要整個市場輸錢,你才高興? 港交所會損失不小市值,所有證券公司也不會支持,要推動很難。港股已有一套嚴格制度決定是否退市,老千股有錯嗎,問題應該在于防犯老千股的行徑,引導他們不要做老千,不是一桿子切掉老千。這和A股的政策市有何分別呢?
第2點說甚么大開前門,你舉的是阿里巴巴,前文已說過某公司的行徑確實不太厚道,在其他制衡大股東的制度出臺前,其實打開甚么前門,只是制造更多輸家,股市會變得更加死水,我覺得一個制度是具整體觀,不是東補一個,西補一個,見甚么缺甚么就補甚么,不留下空間想想有甚么副效果,說的是簡單意氣,做得避免反效果是更難。
第3點,大力保護中小投資者,我非常認同,但不認同簡單粗暴地變A股市場,這就把香港多年金融經驗糧暴被毀,香港投資者想東西理性,賺到錢就去做,只是不熟悉港股投資手法的港股投資者會輸錢。個人認為只要加強老千股教育,相信買老千股的人必會減少,加上加速檢討老千股手法,阻塞賊人騙錢之道,并引入集體起訴權,相信騙局會慢慢消失。
老司機在最后仍然不忘說證監會不對,犯上不少事實性錯誤。
看完整文,寫完這文,筆者寫到手也痛了,只希望大家理性想清楚文中的理據有很多不恰當的地方,只有激性,沒有理性,缺乏全局觀,參考價值欠奉,要做好港股市場,就用自己的錢去投票,做得好多買,不好就拋掉,這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評價器,不用做甚么激烈的行為。港交所和證監會只要加快工作速度,阻塞漏洞,相信老千行為會減少,雖然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我相信邪不能勝正,請你們好好做!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劉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