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還值不值得投資?出現了什么問題?未來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發起“港股還有沒有吸引力”大討論,以理性、建設性的態度,歡迎關注港股、關注資本市場的人士,一起為港股建言獻策,共謀港股市場的明天。來稿請至hkstock_biz@sina.cn 。
深港通就要來了,投資者該以何種姿勢參與港股市場?
港股開戶,內地券商哪家強?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的時候,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內部人士透露,到11月14日內地總開戶數已超過10萬,并對此評論:“符合預期,投資者很理性。”一位券商業內人士則稱:“首批89家券商中只有大的幾家港股通開戶過萬,有的比較差的聽說只有幾百開戶。”可能是因為50萬元門檻的問題,或者其他規則的問題,內地投資者并不太感冒及時開通投資港股的賬戶。
不過這次深港通,智通財經認為,值得有遠超滬港通的期待。
國泰君安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其港股通首日成交過億,在券商當中名列前茅。據智通財經了解,國信、海通和國泰君安三家券商在宣布滬港通后,開戶數遙遙領先,畢竟三家券商都有香港分公司,可以提供很多香港市場的貼市資訊。
滬港通開閘伊始,海通負責人曾表示:“由于滬港兩地市場交易規則存在較大的差異,首日公司客服中心港股通業務咨詢的受理量大幅增加。”
內港券商,哪家傭金最便宜?
港股傭金方面,內地券商間的傭金也存在很大差異。“證監會規定滬港通交易傭金不得低于服務成本,所以各券商收取標準不同。”上海一家券商運營部人士表示,“目前滬港通券商傭金上限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下限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三,實際傭金由資金量、成交量和營業部成本決定。且單筆最低收取標準也不一樣,境內券商有的參考境內A股標準最低收取5元人民幣,有的參考港股標準最低收取100港元。傭金和券商的研究能力是投資者考慮的主導因素。”
據了解,國金證券的萬分之一點五傭金并不包含規費,“規費是香港交易所收取的費用,大概萬分之一。所以,如果把規費加在內,交易傭金還是萬分之二點五。”國金證券內部人士當時提及。
與內地券商搶奪客戶時猶抱琵琶半遮面相比,香港本地券商的交鋒則顯得更加簡單直接。香港本地的輝立證券、耀才證券等早早打出了零傭金的宣傳告示。而香港中資券商國泰君安國際、國元證券、安信國際、招商國際、廣發國際、中泰國際等,對傭金的折扣也是有的,甚至包括一直在內地發展的小券商,比如富途(騰訊持股)、老虎、青石等互聯網券商,也可以讓內地投資者享受香港的傭金待遇。
哪種炒股軟件更適合內地客?
說起香港的炒股軟件,筆者不得不提香港的互聯網水平,真的被內地甩開幾條街。看看移動支付,內地已經爛大街了,香港還在期待蘋果支付早點落地。
香港至今還保留著炒股“電話委托”的方式,簡直讓內地人大跌眼鏡。筆者后來詢問香港本地某專業人士,這玩意兒咋還存在?答案:“裝逼用的!不然怎么能體現客戶的尊貴?”難怪券商部門還專門得有人,去守住那個電話來下單。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內地,這早就變得不可思議,也許只有“香港大媽”們才會這樣玩股票。
針對港股通,香港券商的投資成本還包括港交所全新的買賣盤訂單傳遞系統,統一將香港訂單傳至上交所,CCOG即為券商須自行安裝與CSC連接的專用網關,這部分的投資成本約幾十萬港元,內地券商的系統投入成本則在200萬元以內。輝立證券內部人士對此評論:“我們是購買了港交所的系統,而并非借道其他機構。”
至于炒股的交易軟件,香港本地的小券商比較多,專業人士使用彭博軟件比較多,大行的交易員則通過國際通用軟件,甚至可以交流券商、機構之間的風流韻事。為了避免情報外泄,高盛、大摩等美帝的機構后來干脆收購了其他交易軟件做自用,不過大部分機構還是通過彭博終端了解一些市場的“缸邊消息”及數據。
至于香港本地,專業用戶用經濟通比較多,還有就是券商自己開發的軟件提供給客戶使用。由于香港普遍采用的是大利市模式展示行情,而且資訊普遍是繁體字,內地人瀏覽很不習慣,查閱各種數據也很不方便,所以只適用于小眾內地客。
當然,中資券商在香港用得最多的肯定是捷利港信的“交易寶”,畢竟大部分券商沒有自行開發系統。其中還包括潛龍港股終端、通達信港股、富途牛牛等等,可惜潛龍和通達信這些年的重點并沒有放在港股上,難以持續有所建樹。
在香港看股票實時行情是要收費的,而且非常昂貴,這和內地炒股有質的區別。畢竟港交所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也是需要業績做支撐的。即便港交所開放了很多報價系統給內地的資訊提供商,但實際上普遍采用的是“點擊報價”形式,是看不到盤口具體數據的,比如騰訊的“自選股”。
再加上多家終端普遍都存在數據遺漏、差錯等問題,整體上看,港股交易軟件和A股軟件相比,比較落后。
去哪兒看港股資訊?
滬港通、深港通.....通了半天,內地連香港資訊都不通。港交所的披露易之所以很少有內地人去光顧,因為到港交所網站查閱資料真的好難。內地人根本看不習慣那些PDF文件的表述,而且很多公司資料都是繁體字以及粵語表述,再加上內地登錄香港網站普遍不順暢,網速普遍降低。
香港本地的港股資訊網站有經濟通、阿斯達克、財華社等,也存在繁體字以及粵語表述等問題,他們主要服務香港本地存量客戶,對內地新增客戶關注度不夠,也不適合內地投資者。
內地資訊方面,多家門戶長期忽視港股市場,有些門戶的港股頻道長期不更新,還在繼續堅持更新的兩三家門戶,原創報道星星點點,大部分都是轉載資訊,而且不夠貼市。
比如,最近內地財經媒體鋪天蓋地的萬科報道,甚至有演變為娛樂報道的趨勢,實際上香港市場很少關注萬科,他們更在意英國脫歐、深港通、美聯儲、新股IPO及大行的看法。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馬天元 SF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