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溯婉
自主品牌正集體陷入困境,不幸的有各自的不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6.67萬輛,環比下降2.41%,同比增長7.60%,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6.23%,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2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30個百分點。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繼續延續上年9月份以來的下降趨勢,連續10個月下跌。
目前,在長安、長城、奇瑞、比亞迪、吉利、江淮六大自主品牌中,長安借助合資企業的經驗,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旗下原有產品升級以及新產品的推出,從小車奔奔、悅翔品牌到逸動品牌再到CS35、CS75,從而拉動長安今年上半年銷量增長超過30%,除了長安外,其他幾家的銷量皆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而銷量下滑有各自的原因。
長城汽車曾高度依賴SUV來拉動增長,成為去年增長最快、利潤最高的車企之一,然而,今年來,長城汽車[微博]的技術短板開始顯現,哈弗H8屢次拖延上市,讓消費者逐漸失去耐心,股價跳水、人事變動等問題相繼而來,長城前不久痛失自主品牌盟主的寶座。而奇瑞、吉利此前在主品牌不夠強大的情況下開始多品牌運作,而當初的戰略推廣并沒帶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局面,反而陷入“多生孩子打亂仗”的僵局,經歷多品牌戰略失敗,走了彎路的奇瑞、吉利重新調整發展戰略,今年上半年皆未走出負增長的困局;比亞迪在傳統燃油汽車方面僅在原有車型上升級,今年缺乏全新車型,因此在合資車企頻頻推出新車的圍攻下難逃銷量下滑的命運;江淮在乘用車業務上進行多輪變革調整,但難擋銷量下滑之勢,目前依然承受較大壓力。
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在轎車方面的較量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為何到當下才整體節節敗退?除了自主品牌自身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外,與整個車市大環境發生變化也有莫大關系。隨著一線城市的銷量逐漸飽和以及越來越多城市限購,合資品牌渠道開始下沉,目前,不僅是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已基本上是合資品牌的天下,二線市場自主品牌也受到了合資品牌產品巨大的沖擊,甚至三四五線城市都開始與合資品牌短兵相接,由此前不同層面的競爭,變成在同一空間比拼。不僅如此,隨著合資品牌零部件國產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規模不斷擴大,成本得以有效控制而價格也在不斷下探,自主品牌原有在價格方面的優勢逐漸殆盡。
從去年來,合資企業推出了大量的A0級、A級車產品,蠶食自主品牌的地盤,新卡羅拉、凌派、致炫、高爾夫7等合資品牌A級車產品層出不窮,且價格便宜,其中致炫、新威馳等小型車的起步價甚至下探到7萬元以下,自主品牌們對此顯然準備不足,迅速被分流走部分消費人群。6月,中國品牌轎車表現不佳,市場占有率為2009年以來月度新低。
此外,汽車消費者的口味也在發生變化。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覃柳明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記者采訪時談到,該公司為了推出首款轎車景逸S50,對市場進行深入調研發現,第二代消費者對轎車要求提高,希望產品在性能、質量、可靠性等方面達到全方位均衡,而自主品牌往往以單一優勢競爭,或者是價格低,或者是空間大,或者是配置多,很少有自主品牌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具有全方位均衡的訴求,而合資品牌往往不僅在每款車上做到全面均衡,而且做到有個性。假如自主品牌要突圍,也需要在這方面努力。
一種觀點認為,今年是自主品牌最艱難的時刻,自主品牌經過調整后將逐漸恢復。但也有觀點認為,自主品牌真正艱難的時刻還沒有到來。汽車專家孫木子認為,目前中國車市依然處于上行階段,一旦中國車市增速放緩或進入負增長,或引發自主品牌進行一輪洗牌。
在外資品牌大舉進入新能源領域之前,比亞迪、江淮等自主品牌紛紛選擇朝新能源車領域突圍,并取得不錯的進展,國家也在頻頻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新能源車的發展,自主品牌是最大的政策獲益者。不過,跨越混合動力而直接發展純電動車的彎道超車,這對自主品牌來說是相當高難度的挑戰。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