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原標題:有高度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應如何以新聞構建“良善市場”?
《財經》雜志主編何剛稱,作為有影響力的媒體機構和個人,一定要考慮到自身的發言需要有理、有據、恰當、合規。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愧對自身的影響力。
當下,全球經濟格局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新技術不斷涌現,各市場主體面臨轉型。有高度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既承擔著啟迪民智的責任,又需要將產業向縱深推進,他們應該如何以新聞構建“良善市場”?
在7月2日第一財經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聯合主辦的“與改革開放同行:2023財經媒體發展論壇”上,多位財經媒體資深人士表示,堅持正確的良善導向,并以“理性主義”來保證新聞的準確性,是新時代財經媒體的發展邏輯,也才能以財經新聞構建起“良善市場”。
“良善市場”需要理性
如何理解“良善市場”?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力奮認為,良善市場是財經媒體對市場準則的基本尊重,對優化市場運作的激勵,及其高度的專業自律。
作為《亞太經濟時報》《華商時報》《蛇口通訊報》等創刊總編輯,韓耀根表示,感覺到任何時候都存在這些問題(成為世界一流財經媒體遇到的阻礙),某種角度來說還在于我們辦媒體人的心態,這很重要。創辦媒體,塑造品牌、維護品牌,本身就是一個市場博弈問題,只要市場經濟在,這個博弈永遠存在,需要保持年輕的心態。
韓耀根告訴第一財經,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形勢是不斷變化的,財經媒體要懂得“適者生存”的道理,否則會被市場淘汰;而財經媒體要能發展下去的核心根本,是在于企業認為這家“辦得好”“質量高”。
在構建“良善市場”的必要條件中,理性主義是一大重要組成。
《財經》雜志主編何剛稱,對于有高度影響力的財經媒體,在描述一些涉及公司發展及經營情況的數據時,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能存在瑕疵。財經新聞最需要倡導和推廣的理念,就是“理性主義”。當財經媒體沒有做到充分的“理性主義”時,被用戶拋棄,被客戶嫌棄,都會難以避免。
何剛進一步表示,每個行業的標準,是由行業具有引領性的媒體機構和個人所初步界定的,財經媒體也是如此,“作為有影響力的媒體機構和個人,一定要考慮到自身的發言需要有理、有據、恰當、合規。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愧對自身的影響力。”
他說,“我們曾經有一篇稿件提到說,A公司今年增長了30%,B公司今年增長了40%,所以A公司不太行;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該稿件沒有考慮到A公司的規模是B公司的10倍,這就是數據的陷阱。“他表示,在對公司、市場的評價分析中,其實有很多可思考之處,需要多一些理性的成分,包括不能用數據以偏概全,數據相關的公允度還需要更充分,論證也需要更嚴謹。
如何完善
若以“良善市場”為目標,我國的財經媒體距離成為“百年大刊”還有多遠?有哪些待完善之處?
何剛認為,成為“百年大刊”涉及到的是一個理念和方法的問題,而且方法會反過來影響理念。對于財經媒體來說最重要的是“準確性”,包括真正嚴格地運用制度、流程,以及開展各種專業培訓來不斷提升“準確性”。
何剛稱,“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比較正確的道路,就是用研究咨詢來延展財經的新聞報道和評論,這條道路被世界同行證明是可持續百年的,這里面沒有例外。”他感慨道,“我們終于不是去想弄快遞、蓋個樓或再干點別的什么生意,而是做媒體本身的生意,這個特別好。”
對于未來財經媒體需要努力的方向,《經濟觀察報》社長、總編輯劉堅表示,如果我們期望中國在未來能夠有財經媒體的百年老店,其實一定是整個社會和市場共同努力的結果。
“市場,是以市場方式來配置資源,是市場經濟;而良善市場,是要求市場各方參與者,都要在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規則下行事。”劉堅表示,因此一方面需要財經媒體自身以及相關從業者的努力,另一方面則需要監管者、立法者等各個方面人士的努力。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王蒙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