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福島核電站事故后,日本的核電停止,政府雖決定大力導入可再生能源,但開發耗時,導致對LNG、煤炭、石油的依存度變高。
自2月底俄烏沖突后,西方國家對俄實施嚴苛經濟制裁,迫使多家西方大型企業考慮撤出經營多年、利潤可觀的對俄投資項目,包括兩大油氣項目“薩哈林1號”和“薩哈林2號”。
8月5日,俄方宣布另設運營商接管“薩哈林2號”油氣項目,給項目原外方股東一個月時間申請是否保留股份。原運營商大股東殼牌集團決定撤出,兩家日本企業三井物產公司和三菱商事公司在日本政府的強烈要求下,已向俄方申請并獲準保留共計兩成多的股份。
10月13日,俄政府又宣布設立新公司接管“薩哈林1號”油氣開發項目,外國投資者需要在新公司成立后1個月內重新提交準入申請,并經由俄方決定是否同意加入。而這也是俄羅斯此前將“薩哈林2號”收歸國有后,第二次在能源方面做出的強硬措施。
對于“薩哈林2號”項目,雖然兩家日本企業已申請且獲準保留相應股份,但昔日殼牌持有的27.5%的股份賣給誰,日本的相關方非常關心。
最新消息顯示,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10月15日表示,取代殼牌公司加入“薩哈林2號”項目的新參與者將在今年年底前確定,接手殼牌留下的股份。
誰是俄天然氣的替代供應方
日本政府除了強烈邀請三井和三菱這一既定路線之外,也在努力尋找能確保天然氣運輸以替代俄羅斯的國家。日本2019年的天然氣進口來源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為39.2%,卡塔爾為13%,馬來西亞為11.2%,俄羅斯為8.2%,可見日本十分依賴澳大利亞的出口。
日本從澳大利亞進口天然氣的比例在2009年為12.5%,十年后增加了兩倍多。原因在于,當時日本進口最多的印度尼西亞在2010~2020年間因為各種原因天然氣出口低迷,日本因而越發依賴可以穩定供給的澳大利亞。
不過,澳大利亞的天然氣確認埋藏量占比不到世界的1.6%,長遠來看仍然不穩定。另外,8月末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勸告澳大利亞政府要討論液化天然氣(LNG)出口管制的相關措施。其理由為,2023年面向澳大利亞國內用的天然氣供給量較其需求量將下降10%,因而擔心天然氣供應不足。受此動向影響,日本政府相關人員不僅害怕液化天然氣價格再度上升,對于天然氣無法穩定供給的畏懼心理也在變強。
除了頁巖氣等非傳統型天然氣以外,傳統型天然氣的確認埋藏量較多的國家依次為俄羅斯、伊朗、卡塔爾、土庫曼斯坦。在這些國家中,日本預計能得到穩定供給的只有卡塔爾。雖然日本和伊朗的關系并不糟糕,但如果考慮到歐美各國和伊朗的緊張關系,所謂的穩定供給也并不穩定。土庫曼斯坦由于并不靠海,日本依靠其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基本不可能。
日本在俄羅斯的北極圈開發項目中也出資了,即在俄羅斯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格達半島推進的Arctic LNG2項目。三井物產旗下企業出資比率為10%。該項目生產的液化天然氣中約八成預計將在冬天利用破冰船,向東繞行北冰洋航線向亞洲各國出口。項目預計年產量為576萬噸,其中一成可向日本出口。雖然總量并不多,但全球范圍內天然氣的開發和生產地點有限,原本該項目有望在2023年向日本正式輸送。
不過,由于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該項目的開發在最終階段幾近停滯。對此,時任日本經產大臣萩生田光一在3月31日明確表示不退出。原因在于很難保證有替代方案。
在日本政府、能源相關企業去碳化的過程中,可預見將來天然氣的需求會走低。例如,東電與中部電力的火力、燃料合資企業JERA在2021年底合約到期之際,沒有更新與卡塔爾方面每年55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長期買賣合同。
液化天然氣主要將氣體的燃氣進行液化,從卡塔爾出口會導致價格升高。因此,日政府和相關企業看準了薩哈林油氣田可以穩定地出產,構想可在日俄間鋪設天然氣管道(符拉迪沃斯托克-新瀉,薩哈林-北海道等)。尤其是,2011年福島發生核電站事故,所有的核電停止,日本陷入深刻的能源危機。2012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后,日俄關系獲得改善,上述構想也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但是日本國內政界對俄羅斯仍有很強的威脅意識,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仍有很強的回避感,構想并未成為現實。
日本能源無解的三元聯立方程式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經產省直面三個難題:一是福島第一核電事故的處理與東電的重建;二是核電的再定義;三是電力、燃氣市場的自由化。當局者將此稱為“無解的三元聯立方程式”。核電事故的處理現如今仍沒有結束的跡象,東電靠國家擔保勉強維持的狀況沒有改變。
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遭受石油危機后,實行不過度依賴單一能源的大方針“能源混合化”。在大地震前的2010年,發電構成為核電和LNG占比均為29%、煤炭約為25%,剩下的是石油、水力等。然而,福島核電站事故后,日本的核電停止,政府雖決定大力導入可再生能源,但開發耗時,導致對LNG、煤炭、石油的依存度變高。盡管如此,由于依然堅持實現碳中和的方針,所以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較小的LNG的依存度不斷走高。另外,2016年開始的電力、燃氣的市場自由化,加速了供給的不穩定。自由化只有在供給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效力,在供應量不足、成本高漲的現狀中,只會加大供給不穩定。
因此,岸田首相在8月24日的GX(Green Transformation,即綠色轉型)推進會議上要求,集結支持核電重啟的相關方的力量,在確保安全性的大前提下,通過延長運營時間等,最大程度利用既有核電,并開發建設包括新的安全機制的下一代革新型核反應堆。但是,受核電事故影響,日本國內對重啟核電有強烈的反感,要獲得發電廠周邊地區的理解并不容易。假設即使重啟現存核電得到推動,但沒有核廢棄物的最終處理場所,只能將廢棄物留存在發電所內,那在5~15年內就會量滿為患。
另外,要新設下一代核電設施,包括選擇建設場所在內,可能需耗時20年以上。民間企業方面,以國際石油開發帝石株式會社為中心的企業群,開展Ichthys LNG項目,花費20年時間在澳大利亞西部海面上開發燃氣田。項目已于2018年投產,現在每年產能約600萬噸LNG。
但是開發新的油田,要耗費一定時日,在去碳化的潮流下,是否應該繼續投資開發數十年后才能運作的新油田,日本國內也有慎重的聲音。
(作者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桐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