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21世紀經濟報道
明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當前,我國經濟恢復面臨壓力,需求不足、部分行業周期下行風險顯化,經濟恢復的關鍵節點已經到來。壓力中蘊含動力,風險中存在機遇,合理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是把握關鍵節點、助推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的必需。8月以來,人民銀行通過MLF中期借貸便利降息、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非對稱調降,帶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持續降低。總量型貨幣政策先行發力之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是貨幣政策支持實體、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有效抓手。當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尚存較大發力空間,結構性貨幣政策積極“做加法”將是立足當下貨幣政策支持經濟恢復的重點方向。
當前貨幣政策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趨嚴峻。經濟恢復內部基礎尚需穩固,外部環境更趨復雜。二季度以來,需求不足成為制約我國經濟企穩恢復的關鍵問題。“豬周期”再起疊加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下,我國結構性通脹壓力加大,部分月份CPI增速可能“破3”。同時,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不確定性進一步提升。俄烏沖突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場出現較大波動;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高企壓力下貨幣政策加速轉向,加息產生外溢影響,部分經濟體衰退風險抬升。
貨幣政策著力穩就業穩物價,兼顧內外均衡。面對經濟內部基礎尚需穩固和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兩大問題,貨幣政策更加強調政策的有效性和效果的精準性。一方面,貨幣政策著力穩就業、穩物價,助力經濟恢復、保障民生,應對內外多重通脹壓力,保持物價運行在合理平穩區間。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兼顧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在立足自身、護航國內市場穩定發展基礎上提高應對外部不確定性和溢出影響的能力,培養經濟的韌性。
在總量貨幣政策保駕護航的背景下,結構性貨幣政策進一步做加法。當前流動性淤積現象明顯,結構性政策工具“精準滴灌”的優勢凸顯。今年我國局部城市遭遇散發疫情,實體經濟受到較大沖擊。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減退,實體融資需求偏弱與流動性供給過剩的矛盾愈發顯著。具體而言,疫情以來央行通過降準、上繳超萬億利潤、投放各類再貸款等手段向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但由于散發疫情持續擾動下市場對于年內經濟修復的預期并不穩固,有效融資需求恢復緩慢,資金淤積在金融體系中而未能順利流向實體經濟。另一方面,疫情沖擊下小微企業等受困主體亟需政策救助,疊加碳減排、煤炭清潔等重要產業領域需要金融層面的支持,央行仍需要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上述背景下,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滴灌”的優勢可確保政策提供的支持將準確的流向特定的主體,在不引起貨幣超發和“大水漫灌”的前提下實現對受困主體或重點領域的支援。
存量結構性政策工具待落地,助力下半年寬信用修復。今年以來貨幣政策操作呈現總量+結構并舉的特征。結構性工具包括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科技創新再貸款、普惠養老再貸款、交通物流再貸款等。盡管上述再貸款大多設立于今年二季度,但由于散發疫情的持續擾動,經濟實體的正常生產經營受阻,大部分政策工具尚未順利落地。長期性政策工具總額為31000億元,截至6月末已發行額度占比82.4%,剩余17.6%的可用額度按100%的支持比例計算,下半年可以帶動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貸款新增5454億元。而階段性工具大多仍待落地:科技創新、交通物流、普惠養老等再貸款總額3400億元,截至6月末尚未投向實體經濟;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待用額度為9172億元,將重點投向普惠小微企業、煤炭清潔能源等領域。總體而言,下半年存量結構性政策工具仍然存在較大的落地“做加法”的空間,總量18026億元的剩余額度將持續支持銀行信貸投放,進而帶動年內寬信用修復。
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精準投放功能。進一步發揮精準投放功能,打開創新結構性政策工具箱。4月以來資金面持續寬松而銀行負債成本較低的背景下,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對于銀行的激勵效應邊際減弱,銀行主動提升對特定領域的信貸支持的動力不足。針對此種現象,一方面央行需要進一步加大OMO對于資金面的指導能力,降息壓縮“政策利率-資金利率”息差的基礎上延續MLF縮量續作,主動引導資金利率向政策利率回歸;另一方面將商業銀行對特定行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對完成指標的商業銀行予以考核指標或準備金優惠。其次,央行可以創設更多的直達實體經濟的政策工具。2021年12月創設的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由“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工具”轉換而來,而當下局部疫情持續擾動之下,類似創新型工具的覆蓋范圍可以拓展至疫情受困區域的中小企業以及個人,在延期還款付息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新設一定比例的免息政策等。
(編輯:陸躍玲)
責任編輯:李思陽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