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安倍經濟學”,日本經濟曾從低谷走向黎明
周艾琳
根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當天上午在奈良發表演講時中槍 。據媒體報道,安倍晉三在上救護車時還有意識,目前安倍晉三已經沒有生命體征。
截至北京時間7月8日12:54,日經225指數漲0.52%。作為避險貨幣,日元一度對美元大漲,美元/日元報135.5。不過,過去一年,日元已累計對美元貶值近23%。在全球加息潮下,日本央行始終將利率維持在0.10%,并繼續維護10年期債券收益率不高于0.25%的政策。
如今,日本經濟顯露疲態。疫情嚴重遲滯日本國內經濟復蘇,包括能源、食品等物價高漲,雖拉動了日本遲遲不動的通脹率,但也造成新的消費低迷;日元貶值意在拉動經濟,但對美元創下近24年新低的日元也使得日本進口成本飆升,日本面臨更嚴峻的滯脹風險。
這一番圖景也與2013年安倍晉三任首相時的經濟復蘇趨勢呈現反差。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經濟在2013年前三季度走出了負增長,踏上復蘇道路。在當時的日本政府看來,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安倍經濟學”(Abenomics)。
2014年1月24日,安倍也是第一位在世界經濟論壇(又稱“冬季達沃斯”)上發表主旨演講的日本領導人。第一財經記者當時曾報道,在當晚發表的特別致辭中,安倍表達了排除萬難推進改革、讓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心。他表示,日本正在走出長期通縮,并正在回到財政整頓的正軌上。
“這并不是黃昏,而是日本迎來新的黎明。”安倍宣稱,“我愿意像鉆子那樣強勁地打破既得利益。在未來兩年,在我的鉆頭下沒有任何既得利益得以豁免。”
安倍于2012年末上臺后推出的“安倍經濟學”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安倍經濟學包含“三支箭”(three arrows),即激進的寬松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促進增長的結構性改革。
2013年4月,日本央行宣布的史無前例的“量化與質化寬松”計劃(QQE),在日元貶值的帶動下助推出口有力反彈、通脹提升, 被認為是安倍經濟學奏效的顯著表現。
隨后,安倍的“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也開始發揮作用。日本政府決定自2014年4月起將有效企業稅下調2.4個百分點,從38%降低至35.6%。與此同時,消費稅由5%上調至8%。此外,日本廢除過去數十年來對大米生產的補貼、允許非處方藥在線銷售、放開電力市場等。
同時,當時安倍還承諾將繼續推進前瞻性的改革,其中包括在2020年前讓女性占據30%的高層商業職位,讓外國股東在日本公司治理中擁有更多話語權,并且改革勞動力市場,使工人能夠從舊產業轉到新產業中去。
當時,日本正在安倍經濟學的推動下逐漸走出過去二十年來的通縮,日經指數也在2013年當年足足上漲了57%,創下過去40年來的最好表現。
不過,時任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當時就表示,日本經濟擴張“很大程度上來自財政刺激以及出口”,若要增長持續,消費和投資必須要主導發力。
在2014年的論壇上,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向安倍提問說,日本發行更多政府債務為經濟刺激計劃融資是否會導致債務危機。安倍表示,這只會復興經濟增長,日本可以增加稅收來償還債務。
“日本經濟正開始打破通縮。今年春天,工資將會上升。早該來臨的工資上漲將會導致更高的消費。”安倍說。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方便表示,九十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政府債務額及其相對名義GDP的占比(政府部門杠桿率)均出現大幅上行,直至安倍政府上臺后,政府部門杠桿率才出現小幅回落。這一方面是因為“安倍經濟學”刺激之下日本經濟有所起色,同時對政府債務的增長有所制約。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逐步增加權益投資占比,收益提升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日本政府的財政狀況。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日本的政府債務再次大幅增長,根據Wind數據,政府部門杠桿率創出新高,2020年為225.3%。
截至2021年底,日本政府債務占名義GDP高達2.25倍。日本政府債務擔憂升溫。在歐美發達國家通脹水平持續創出新高、美聯儲和歐央行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市場對于日本央行能否繼續維持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心存疑慮,擔心如日本央行此時選擇調整金融政策,龐大的政府債務負擔可能造成日本政府信用惡化,并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沖擊。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