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理財公司新年答新題: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將端上什么好菜
2022年,是銀行理財產品新舊模式轉換完成后的首年,伴隨宏觀經濟、市場環境等諸多變化,銀行理財市場將呈現哪些新趨勢?能否繼續讓投資者賺到錢?多家理財公司率先給出了回答。
◎記者 魏倩
“立新”與“清舊”,在2021年行業轉型關鍵時期,銀行理財產品整體穩健均衡,仍為投資者取得了不錯的收益,管理規模也穩居大資管市場第一。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27.95萬億元,累計兌付投資者收益6400億元。一家理財公司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表示:“客戶買我們任何一只產品都賺到了錢。”
打破剛兌、全面進入凈值化時代――資管新規實施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投資要求、投資流程等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2022年,是銀行理財產品新舊模式轉換完成后的首年,伴隨宏觀經濟、市場環境等諸多變化,銀行理財市場將呈現哪些新趨勢?能否繼續讓投資者賺到錢?多家理財公司率先給出了回答。
產品端
“固收+”類產品可望有較大增長
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是產品的好壞。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內,有兩類產品崛起成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主力:一是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二是“固收+”類理財產品。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特征是期限短、收益可觀,是過去銀行保本理財的絕佳替代產品,因此,幾年時間內規模驟增。而“固收+”類理財產品屬于含權類產品――固定投資打底,配置一定權益類資產,使得收益具有一定彈性,在過渡期也逐漸成為主流。
不過,上述產品發行均受到監管政策影響――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2021年迎來監管新規,規模和收益率已在下行;同時,理財產品資產計量方法須從攤余成本法改為市值法。這種背景下,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在產品端將有何種變化?
平安理財首席量化投資官唐滬軍表示,一是長期限產品接受度會更高。一方面,隨著理財子公司投教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未來投資者對長期限產品的接受程度更高;另一方面,長期限產品為投資經理投資提供了更具彈性的操作空間,便于捕捉各類資產的長期投資價值。
二是含權產品品類更豐富。含權類產品包括“固收+”、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其中,“固收+”產品在2022年有望會較大幅度增長。“一方面,由于固收類非標資產的資金規模受到限制,‘固收+’類產品成為這類產品的轉型方向;另一方面,從市場需求來看,理財投資者的數量快速增長,絕大部分的個人投資風險偏好與‘固收+’產品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固收+’產品規模的增長,其中開放式的‘固收+’產品以其期限靈活性將更受到客戶青睞。”唐滬軍解釋。
三是主題型產品增加。隨著ESG、養老、低碳等概念的普及,以主題概念、主題行業等為主打的產品將逐步涌現,能充分滿足特定投資偏好客群的需求。未來,含權類、主題型理財產品將為投資者提供品類更豐富、收益更有彈性的選擇。
2021年就開始涌現出不少主題型產品。在服務“雙碳”目標下,2021年,理財公司發行的ESG相關理財產品的數量和規模持續上升。截至2021年6月末,國內市場累計發行銀行ESG理財產品74只,累計發行規模達467億元,產品規模從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實現翻倍增長。
投資端
看好股市結構性行情
與理財產品業績表現直接掛鉤的是理財公司的投資能力。如今,各家理財公司都提出要夯實多資產多策略的投資能力。但無論哪種,都基于理財公司投研團隊對市場的準確研判。
截至去年9月末,興銀理財管理產品規模1.74萬億元。興銀理財副總裁汪圣明說,2022年,要緊扣傳統產業升級、低碳經濟轉型這個主線,配置核心優質資產,同時也要積極獲取逆周期調節下傳統行業穩發展而出現的高票息、高股息以及估值修復等投資機會。
從公開信息來看,理財公司比較一致看好股市結構性行情,但這些公司也強調,整體賺錢效應難度比較大。
興銀理財研究首席徐寒飛日前發布報告認為,對于股市來說,就是風格切換風險上升(小盤、成長的回報可能低于大盤、價值);對于債市來說,也意味著收益率小幅抬升的風險上升。在“先立后破”的定調下,2022年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下降,中下游則可能出現明顯盈利改善,考慮到估值有安全邊際和漲幅相對偏低,中下游行業(尤其是新老基建相關的行業)出現相當幅度的“補漲”行情可以期待。此外,上半年小盤、成長風格板塊調整的風險將進一步加大。全年角度來看,股票市場仍然可能是“結構性牛市”,不過相比2021年,“結構”有較大變化。
匯華理財發布了2022年市場展望及投資運作思路報告。報告認為,2022年A股市場總體賺錢難度較大,結構和節奏仍然是市場的主要矛盾。該報告給出了獲得超額收益的主線方向,包括“雙碳”目標下的新能源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下的科技創新,如半導體材料、模擬芯片、汽車電子等領域;美好生活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消費品等。
匯華理財認為,由于部分景氣賽道里的公司估值較高,因此波動有所加大是大概率事件,賺錢難度或高于2021年。“我們會適當通過一些波段操作去平抑可能出現的大波動。價值藍籌可能階段性有一些基于放松預期的絕對收益機會,但總體勝率仍然較低,把握難度仍較大。”該報告認為。
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存續產品,如按成立以來不同投資性質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看,現金管理型為3.17%;固定收益類為4.75%。
配置端
權益投資比例將適時穩健提升
結合市場趨勢,理財公司2022年在資產端配置策略將會有何考慮?
汪圣明表示,一是要結合理財產品轉型的深化,繼續做好理財市場基本盤。也就是通過做好大類資產配置結合個券的機會挖掘,以主動管理結合量化配置,把固收產品投資管理做好,有效應對估值切換、轉型深化可能帶來的凈值波動,為客戶畫出一條美好的凈值曲線。二是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行“固收+”策略。“+”的種類、門類要更加豐富多樣,從原有的“+權益”,進一步延伸到“+商品、衍生品和另類資產”。另外,還要理順“固收+”背后的資產配置邏輯,使“固收+”的策略在產品端呈現出與傳統的固收投資、主動權益不一樣的特征,創造出風險收益介于純債與主動權益產品之間的績效表現。
雖然過渡期已然結束,但目前銀行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仍以債券、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同業存單、現金及銀行存款等為主,占比超過90%,在權益類資產、另類資產等配置上仍然不足,原因是擔心凈值波動較大,投資者難以接受。從數據來看,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占比仍在低位徘徊,約在1%至2%之間。
唐滬軍表示,理財權益配置的比例將在未來一年中逐步、適時、穩健地提升,并在收益風險特征類似的另類投資策略范圍中尋找投資機會,作為補充類或衛星類配置來提升理財產品整體收益風險比;同時逐步加強資產配置理念在理財產品設計、投資、風控等多個環節的作用,最終達到優化理財產品資產配置效果,為理財產品投資者提供滿意的回報。
他認為,在無風險利率緩慢下行的大背景下,權益類資產在5年或者更長的周期維度上會給予投資者較好的收益。但鑒于權益類資產整體波動較大,權益配置的道路將會是曲折的,需要通過固收類與權益類資產合理配置,疊加另類策略(量化中性、CTA、結構化策略、套利策略等),平滑各類資產(尤其是權益類)的波動風險,在回撤可控的情況下達到穩健收益的目標。
責任編輯:張玫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