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能源供需短期不平衡 導致能源短缺
作者:林伯強
[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8月全國發電量相比2020年累計同比增長11.3%,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為71.9%。 ]
[ 今年中國電力供應結構中,火電占70%以上(其中65%以上是煤電),電力消費結構中工業用電占70%(其中45%以上是高耗能),兩個70%疊加到一起,對電力供需影響非常大。 ]
年初以來,全球石油、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例如歐洲由于能源消費結構對天然氣的依賴較高,且主要依賴進口,因此短缺現象更為嚴重,歐洲天然氣價格甚至已經上漲了600%;另外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等多國電價飆漲,美國電價同樣大漲,甚至蔓延到居民端電價,煤炭價格也屢創新高。不少輿論開始反思新能源的弊端,比如破壞環境、發電不穩定、成本高等。那么,我們應該怎么看待這些問題?
發展新能源(風電光伏)無疑是為了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不穩定和成本高的確是其主要特性和缺點,但新能源不應該為這輪能源短缺負責。從全球來看,目前新能源占比很小,不足以影響能源大局。比如,中國是新能源大國,但風電光伏在當前電力結構中比較小(9%左右)。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8月全國發電量相比2020年累計同比增長11.3%,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為71.9%、水力發電量14.1%、風力發電量6.8%、核能發電量5.0%、太陽能發電量2.2%。風電、光伏發電端影響非常有限,不可能是此輪缺電和限電的主要原因。
隨著全球經濟從疫情中逐步復蘇,整體能源需求增長恢復很快,供應相對較為乏力,其中原因很多,包括復產、物流、氣候問題,等等。
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能源需求下降4%,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降幅。國際原油市場也因疫情沖擊,需求大減,曾一度暴跌至“負油價”。全球主要產油國和輸出國紛紛大幅壓低產量,以保證市場穩定。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經濟逐漸回歸正軌。中國率先復工復產,出口市場份額在5月份創下近年新高,歐美等國三季度消費明顯回升。一方面全球逐漸適應疫情沖擊,各行各業復工復產,能源需求強勢反彈;另一方面全球物流出現缺箱和進口國港口塞港等不利因素,沖擊了產業鏈和有效供給,不僅推動運價全面加速上漲,還導致能源供需短期失衡。
全球極端氣候問題也是能源供需短期無法很好平衡的原因之一。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干旱天氣正在全球范圍內頻發,2021年巴西降雨量已降至20年來最低,同時遭遇干旱問題的還有美國多個南方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均面臨這一危機。中國今年水電發電也受到了氣候影響。除了極端干旱天氣,極端寒流等也使得能源供需失衡。美國得克薩斯州今年2月還曾因極端寒流進入“重大災難狀態”,全州40%電力供應中斷,導致電力系統危機。
對全球而言,目前的能源短缺是相對的,因為歐佩克還在限產。作為全球油氣進口第一大國,中國近年來對天然氣、原油等能源對外依存度上漲很快,全球油價、天然氣價格的定價權在國際市場,全球油價、天然氣價格上漲也會直接給中國的油價、天然氣價格帶來影響。
但從中國能源電力結構看,煤炭還是占主導地位,是影響中國經濟和社會活動的主要因素。8月以來,廣東、江蘇、遼寧和黑龍江等多個省份相繼出臺各類限電限產措施,電力供應緊張問題一時成為焦點話題。國內的“限電”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主要原因與目前國際上的能源短缺本質上是相似的,主要是需求增長太快,供給跟不上,導致能源系統不平衡。
對中國缺電情況展開分析,電力需求增長過快導致供給相對不足,主要是由于高耗能產品價格(如鐵銅鋁)大幅度上漲,鼓勵了高耗能生產,加上疫情影響后工業生產的加速復蘇(包括外貿訂單)等,帶來了電力需求大幅度增長。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1~8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3.8%,這讓近年來習慣性應對溫和性電力增長的供應端,顯得措手不及,力不從心。電力需求大幅度上漲的壓力主要在煤炭上。然而,由于煤價快速上漲,而電價無法靈活相應調整,導致煤電系統出力不足。上游煤炭價格是影響火電企業經營成本的主要因素,電成本、電力系統的效率、資源稟賦共同決定了中國的煤價和電力成本,火電企業度電邊際利潤將主要由電煤價格決定。
現階段中國不應該缺電。從煤電裝機總量上來看,今年的煤電利用小時數應該在4500小時左右,因此全國電力裝機夠用。長期以來,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占據主要地位,火電(基本是煤炭發電)滿足了電力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和電力平穩運行。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前期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較大,煤電利用小時數最高接近6000小時。2012年之后,伴隨著高質量經濟增長理念和環境治理,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逐漸下行。近年來煤電利用小時數只有4000多,說明煤電產能足夠。
今年中國電力供應結構中,火電占70%以上(其中65%以上是煤電),電力消費結構中工業用電占70%(其中45%以上是高耗能),兩個70%疊加到一起,對電力供需影響非常大。所以,解決這一輪限電的主要工作也應該從這兩個70%入手,從電力需求側和供給側同時用力。近日政府采取了及時的應對措施,基本思路也是電力需求側和供給側同時用力。
從供應側,中國的能源系統以煤為主,煤炭是重要基礎能源,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如果煤炭價格持續走高,會對上下游產業鏈和經濟運行帶來比較大的影響。此次政府干預煤炭價格,是希望抑制煤炭價格非理性上漲和投機。而隨著政府多項舉措的出臺,尤其是政府加強監管、嚴厲查處資本惡意炒作動力煤期貨,煤炭期貨價格很快回落,但煤炭現貨價格取決于煤炭需求、煤炭產能釋放的速度和冬季煤炭運輸保障,在政府政策的作用下,預計煤炭現貨價格也會逐漸回落。
從需求側,國家發改委提出了重大電價改革,朝電力市場化走出了非常大的一步,主要體現在高耗能行業市場交易價格不受上浮20%限制。目前高耗能行業(重工業)占了超過45%的用電量,而且高耗能行業對電價很敏感,電價上漲會抑制高耗能的電力需求,對煤炭的需求也會相應下降,可以較快地使電力供需達到平衡。因此,如果政府的電價改革得以切實實施,發揮從需求端抑制煤炭用量的作用,則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解決限電問題。當然,電力系統調配能力和煤炭運輸體系順暢也同樣重要。
總結一下,政府短期釋放煤炭優質產能,盡快穩定降低煤炭價格,提升發電企業發電積極性;同時調整工業電價政策,特別是放開高耗能電價上漲限制,是抓住了電力供需和煤炭供需的主要矛盾。理論上政府的政策措施對于解決缺電問題是及時有效的,但現實中政策如何得到執行決定了電力供需是否可以盡快平衡。在電力價格上,以往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是電價可以大幅度下降,但是如果電價上漲比較高,是否得到有效執行,是短期盡快平衡電力供需的關鍵。
(作者系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李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