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穩增長兩大隱憂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一是如何擺脫對傳統產業的依賴,二是與去杠桿的矛盾如何化解。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劉琳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現出多項積極因素。第三季度我國GDP (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PPI結束了同比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自2012年3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
曾在上半年出現“斷崖式下滑”的民間投資增速在第三季度出現了止跌企穩的跡象,前三季度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2.5%的增速,比前8個月提高了0.4個百分點。同時,消費數據表現搶眼,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1.0%,分別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提高13.3和11.1個百分點。這些都說明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正在加強。
這能否說明宏觀經濟已經走向持續企穩之路?《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發現,作出這一判斷可能為時尚早。目前由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汽車等傳統動能支撐的經濟回穩,尚存在兩大隱憂,穩增長前景仍不能過分樂觀。
第一,眼下的經濟企穩仍然沒有完全擺脫依靠傳統產業驅動的路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對記者表示,房地產和汽車產業是經濟數據回暖的重要支撐。
數據顯示,三季度,雖然工業生產、投資和PPI的數據都有所回暖,預示著工業品的市場需求明顯好轉,“但市場需求變化的背后,一大因素就是最近半年多以來房地產市場回暖、房價上漲,以及房地產帶動的上下游產業發展。”李佐軍說。近期,樓市遭政策打壓,房地產本輪上升周期或已近尾聲,房地產調控的滯后效應可能要等到2017年上半年開始顯現。
消費方面,有賴于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傳統消費“大戶”——購車消費對三季度消費數據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然而,購置稅減半政策在今年底到期后是否延長還不確定,而且政策也存在邊際效用遞減的問題,2017年即使延續減稅,對購車消費的刺激也會減弱。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認為,目前支撐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都會延續到四季度,四季度的增長動力還會進一步增強,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應該沒有問題,但明年上半年的經濟走勢值得關注。
第二,穩增長與去杠桿的矛盾如何有效化解,仍待探索。
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中國企業部門的杠桿率高達170.8%,高出發達國家平均值80個百分點,高出新興經濟體國家平均值66個百分點。“宏觀經濟的企穩,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建立在穩增長過程中各類金融風險的不斷累積之上。”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是債務集中地。目前,國企債務余額占GDP比例已達到120%左右,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在2016年也將達到5萬億水平。“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能負債這么多,這背后都是銀行信貸支撐。”
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國家發改委最近強調要協調好穩增長和降杠桿的關系,但這正是政策兩難之處,不降杠桿,積累風險,動真格降杠桿,國企和地方政府的信貸一收,可能就有經濟收縮的風險。
“企穩的可持續性取決于降杠桿的風險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有序釋放,未來政策必須在二者之間小心權衡,審視度勢做微調。”這位人士表示。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周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