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馮鑫:暴風停息后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目前的業績變動,是暴風的短期調整,還是長期交“學費”的開始?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李云蝶
暴風停歇后,一場秋雨讓“野子”馮鑫的雄心成了“野望”。
10月14日晚間,暴風集團發布公告稱,預計2016年1-9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1432.26萬元-2029.04萬元,同比下降15%-40%,其中非經常性損益金額達到1650萬元-1850萬元。
這樣的數字或許讓投資人有些出乎意料,就在兩個月前,暴風剛公布了一份亮眼的半年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暴風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幾乎翻倍,增長181.57%,達到1886.34萬元。
同樣讓人意想不到的還有它的股價。暴風集團的股價已從3月29日的114.98元跌至目前的60元上下。
發生了什么?
“短期調整”
關于這場“突如其來”的業績變動,暴風在財報預期中給出了兩點原因。
其一是不斷推出的新產品和不斷加大的營銷推廣力度,造成了成本及費用的大幅增加,其中,尤其強調了“電視面板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所導致的成本大幅增加;其二是公司累計推出了兩期股權激勵計劃,導致股權激勵費用大幅增加。
逐一分析,的確,過去一段時間,暴風試圖從一家工具公司向硬件公司轉型,截至目前,今年一共發布了兩款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硬件和六款電視產品。
5月底,暴風發布了第五代魔鏡產品5和5Plus,由于其所處行業還在培養用戶習慣階段,相比主流消費電子產品并無太多出貨量,因此無論生產還是營銷,都面臨成本過高的問題。
同樣在5月份,暴風一口氣推出了四款電視產品——三款不同尺寸的VR電視(43/50/55吋)以及定價在“999元”的暴風超體電視“40X戰警版”;而后,九月份,又發布了超體電視2的“45X/45XS星際迷航版”。
在中怡康發布的《2016年十一彩電市場報告》中,“十一”期間液晶市場線上主要品牌中,樂視出貨量排在第一,PPTV、小米分列二、三,暴風TV排到第四。此前,暴風預計,其旗下暴風統帥2016年電視出貨量合計將達到100萬臺。
電視作為高成本產品,在出貨量沒有達到一定量的情況下,很難形成盈利。
并且,今年8月,主流尺寸的電視面板價格上漲,其中40英寸、43英寸漲幅更是高達12%-15%。作為幾乎純粹倚靠硬件盈利的公司,暴風TV受生產成本影響大于其他互聯網電視公司。而在國內外對手的激烈競爭中,暴風靠“壓價”來獲取新用戶,無形中又增加了負擔。
除此之外,今年剛一開年,暴風科技就曾向144名中層管理人員和核心團隊成員授予160.57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95.83元)與243.35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36.32元)。其中,授予的股票期權占總股本的0.58%,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占總股本的0.89%。
不過,這場業績變動僅僅是“突如其來”的短期調整嗎?
數字“游戲”
之前兩期財報中的數字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2016年上半年財報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8.64%。其中,來自暴風TV的銷售商品同比上升約3326%,約為2.28億元,超過了廣告業務收入的2.11億元。
但作為銷售商品的主體,盡管暴風TV的毛利率同比上升約22%,達到了4.55%,但其所在子公司——深圳暴風統帥科技有限公司,其凈利潤卻是虧損狀態,且虧損額超過了7900萬元。
作為一種單價較高的硬件產品,互聯網公司的確可以靠推出電視產品來拉高短期營收、帶動股價,但在電視成本過高、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實際上犧牲了公司的盈利能力,直接導致凈利潤下滑。
盡管暴風集團營業利潤為虧損5667萬元,即使算上營業外收入和支出,虧損額依舊達到了4262萬元,但歸屬于母公司的上半年凈利潤卻實現了1886.34萬元的盈利,甚至還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81.57%。
有媒體分析稱,這是典型的借由少數股東向上市公司輸送利潤的情況。虧損額巨大的暴風統帥,由于上市公司在董事會中占有多數席位,并實際控制其經營活動,在會計準則中可以將子公司納入合并范圍核算,因此暴風集團的收入會呈現大規模的上升。
因此,這是會計上并表以擴大資產規模,盈利方面又用損失少數股東損益的方式來達到為上市公司輸血的效果。
這個現象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去年年報中,同樣出現了凈利潤為負但是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盈利的情況。整個2015年度,暴風科技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3億元,同比增長313.23%。
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凈利潤中,投資收益所得1.04億元占到了凈利潤的61%,暴風的投資收益主要來自出售子公司北京暴風魔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暴風魔鏡)的股權。這樣看來,去年凈利潤的大部分來自出售子公司的股權,而不是靠主營業務增長所得。
商業模式挑戰
嚴格來說,這種會計處理方式其實也無可厚非,只能說暴風的資本運作精妙。不過再看看暴風幾大主營業務,就能發現真正的挑戰還在后面。
在9月25日的暴風十周年會上,馮鑫把公司比作一只代號為“N421”的暴風蟲,指以DT(大數據)為“1”個核心,圍繞體育和影業打造“2”塊內容再生平臺,依托“4”塊屏幕(PC、手機、VR、TV),以廣告、電商、金融、硬件、O2O和游戲等“N”種商業形式和載體,來實現下一個十年規劃的目標。
只不過,暴風所依托的核心DT(大數據),需要建立在大量活躍用戶的基礎上,但比較暴風的產品核心業務,在馮鑫確定的“影音”、“TV”、“VR”、“體育”的四大戰略平臺中,除了“暴風影音”,絕大多數業務都是近幾年才剛剛開展,更有甚者是今年才剛剛誕生,累積的數據有限。
而擁有十年歷史的影音播放軟件,其最開始的本地影音文件播放市場定位,導致了暴風在網絡視頻的影響力較小。其在PC時代雖擁有大量用戶,但進行線上和移動化轉化進程相對緩慢。
在這種情況下,兩年推出四大業務,并把其中三個賦予了重要的戰略地位,這是否是謹慎思考的結果?
況且,在今年文娛市場爆火的情況下,BAT中,不僅騰訊、樂視等一直以數字娛樂為主營業務和主要收入來源,阿里也在6月份正式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娛版塊”,將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音樂、體育、UC、游戲、文學、數娛綁定,成為重要戰略。
甚至連萬達這種不缺錢的房地產公司也來分一杯羹,暴風打算如何迎頭趕上?
截至記者發稿前,《財經國家周刊》就相關問題詢問暴風科技方面人士,后者以“按照創業板規定,定期報告前三十日上市公司避免接受調研及媒體采訪”為由,回絕了采訪。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周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