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對話(一)政策支撐——讓扶貧政策更加精準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曹煦 |論壇現場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0期)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施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精準扶貧,重在“精準”二字,要進一步深化對國情的“精準”認識,找準方向,精準施策。
扶貧政策如何更加精準,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首屆中國扶貧論壇現場,圍繞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脫貧、就業扶貧等切身工作中的感受體會,來自部委、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嘉賓各抒己見。
楊眉:很高興有機會跟各位專家和在座的嘉賓朋友一起來交流和探討有關精準扶貧的政策解讀及實施。
參加本場高端對話的專家,既有來自國家相關部委的司局級領導,也有來自省市級政府的分管扶貧工作的地方官員,還有知名企業的負責并直接參與扶貧項目的企業高管。
就像剛才開幕式上各位領導和專家所言,脫貧是一場攻堅戰,而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這個底線目標概括起來說就是,到2020年,讓農村的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并完成“兩個確保”。
“兩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兩個確保”就是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打贏這場攻堅戰,需要頂層設計,需要有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國家政策。接下來我們就分別請來自國家部委的領導專家,來自省市級政府的地方官員,以及來自企業的負責人,分別跟我們介紹和交流國家相關的扶貧政策,以及如何落實和利用這些政策,讓扶貧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安利民:易地扶貧搬遷要從五個方面做好政策支持
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也是“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中任務最艱巨的一個。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有規模大和難度大兩個特點,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一個是要在規劃層面做好頂層設計。9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印發實施了《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對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搬哪些人”“怎么搬”“錢從哪兒來”“搬后怎么脫貧”等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了搬遷工作資金籌措渠道和資金使用進度安排,強化了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第二個是要加強后續脫貧政策保障。因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搬遷是形式、是手段,目的是要解決搬遷后的脫貧問題,以及后續的發展問題,以及帶動他的就業持續發展的問題。8月23日,汪洋副總理在貴州主持召開了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強調易地扶貧搬遷自始至終不能忘了“扶貧”這個初心,不能偏離“脫貧”這個目標,要求規劃要聚焦脫貧、搬遷要聚焦脫貧、標準要聚焦脫貧、舉措要聚焦脫貧。關于后續脫貧政策,剛才的環節里都提到了,大家說了很多,各部委也出臺了支持政策。
第三個是要保證進度。“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981萬人,今年的搬遷目標是249萬人,還需要同步解決好搬遷群眾后續脫貧問題,時間緊,任務重,且中西部地區搬遷貧困人口664萬人,占到67%點多。像甘肅,需搬遷50萬貧困人口,而甘肅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它的資源稟賦條件,決定它的難度相當大。我今年4月份來的時候,對定西做了深入調研,回去以后對甘肅和定西的扶貧搬遷情況做了了解,感覺難度還是挺大的。國家規劃是在對地方情況進行摸底的基礎上制定的,針對性較強,關鍵是要按進度穩步推進,同時解決后續就業發展、公共配套服務等問題。
第四個是要堅持標準。汪洋副總理一再強調,易地扶貧搬遷政府幫助建的房是扶貧的房、保障住房安全的房,不是致富房,不能讓貧困戶因搬遷舉債,更不能因搬遷致貧。我們也調研了一些地方,總的看,執行得比較好。昨天聽甘肅省和定西市發改委同志介紹,甘肅省建檔立卡搬遷人口住房建筑面積嚴格控制在人均25平方米以內。
第五個是要加強考核評估。目前,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各地也要建立考核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獨立評估作用,重點看搬遷以后能不能脫貧,住房建設合不合標準,工程質量達不達標,搬遷群眾有沒有借債,搬遷資金使用合不合規,有沒有違法亂紀行為。
有了政策支持以后,國家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大大拓寬了資金渠道,安排了近6000億元用于易地扶貧搬遷,必須完成1000萬人的搬遷脫貧。因此,必須要加大對后續脫貧的支持力度。《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圍繞后續產業發展、搬遷群眾就業脫貧等,明確了五大脫貧路徑:發展勞務經濟脫貧一批;發展現代服務業脫貧一批;資產收益扶貧脫貧一批;低保兜底脫貧一批;發展特色農林業脫貧一批。
嚴東權:要把產業扶貧放在第一位
其他的各項扶貧措施,如果沒有產業做支撐都很難穩住,所以任何時候一定要把產業扶貧放在第一位。產業扶貧工作怎么抓,我們歸納為“五個一”。
第一,要編制一個好的規劃。這個規劃解決精準的問題,以前很多的工作扶農不扶貧,這一次規劃最主要的是緊盯貧困人口,讓我們的扶貧資金跟著貧困人口走,保證貧困人口能夠精準受益。
第二,要選準一個好的產業。各地的產業都很多,關鍵要根據各地的基礎、市場和資源稟賦來選擇特色優勢產業。產業扶貧是經濟活動,特別要尊重經濟規律,政府只能給農民提供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市場引導,以及資金扶持,而不能包辦代替,不能給市場做主。
第三,要打造一個好的龍頭。貧困人口要學習脫貧,要把產業搞起來,必須要有龍頭帶動。各級政府要千方百計打造龍頭企業、合作社以及大戶,通過大戶來帶動這些貧困戶實現脫貧。
第四,要建立一套好的機制。各地都創造了很多好的做法,包括股份合作、訂單幫扶、各種股份收益等。這其中關鍵要按照市場的機制,用政府扶貧資金、社會資源以及金融資金,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貧困戶很好地捆綁起來,解決以前扶農不扶貧的問題。
第五,要形成一個好的體系。這個體系包括金融扶持體系,還包括保險扶持、科技人才扶持,這些體系是發展產業的一個重要保障,離開了這些,肯定保不了產業。
產業扶貧既要政府來推進,更需要各方面的社會力量、企業家以及各方面的愛心人士來參與, 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力量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
馬建斌:學生資助是脫貧攻堅重要的基礎性措施
第一,學生資助是脫貧攻堅重要的基礎性措施。治貧先治人,如果沒有貧困人口素質的提升,就很難有穩定脫貧和高質量的脫貧。而要提高貧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質,就一定要保障貧困人口子女能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特別是要從經濟上保障,這就是學生資助工作的責任和使命。
第二,學生資助政策的不斷完善為脫貧攻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為了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近十年來國家不斷出臺學生資助政策。現在我們國家的學生資助政策是:學前教育階段,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關的保障措施;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兩免一補”,對貧困地區來講是“三免兩補”;高中階段,對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免學費政策,民族地區達到100%,西部貧困地區超過94%~95%;國家助學金覆蓋面,全國來講一二年級達到40%左右,西部地區超過40%,個別地區是100%;在高等教育階段,在本專科,我們可以說做到了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群眾三不愁:開學前不用愁,入學時不用愁,入學后不用愁。
我也懇請媒體在報道中一定要全面客觀報道學生的家庭情況,也要全面客觀的報道學生在學校享受到的資助政策,這是為社會責任、為公眾輿論負責,也是為捐助者負責。
唐曉明:定西易地扶貧搬遷的做法
從2004年至2015年,定西市以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為推進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抓手和關鍵舉措,實施了17批次工程項目,投入國家專項資金13.7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430個,幫助4萬戶20.2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走出一條具有定西特色的路子。我們的做法主要有三點:
一是精準區分“三種對象”,做到因戶施策。對五保戶、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采取“易地扶貧搬遷+集中供養”的方式進行搬遷安置;對于人多地少、依賴承包地不強和居住特別分散的農戶,結合實施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棚戶區改造等工程,或者建設集中安置點以及鼓勵進城買房等多種方式進行安置;對于承包地面積大、依賴性比較強的農戶,采取“易地扶貧搬遷+扶貧貸款”的方式,以自建住房、回購閑置房屋等形式在村內“插花式”進行安置。
二是堅持“三個結合”,發揮整體效應。首先堅持與精準脫貧相結合,對“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貧困戶,進行搬遷安置和生態移民。堅持與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結合實施新型城鎮建設、“棚戶區改造+”政策,鼓勵群眾靈活采取進城、進鎮安置等方式。堅持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結合災后重建,統籌整村推進、危房改造等項目,改善人居環境。
三是針對“三類區域”,指導群眾增收。對在山坪區繼續耕種原有承包地、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搬遷安置農戶,引導扶持發展草牧業、中醫藥、馬鈴薯、林果、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和旱作農業,持續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對川區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安置的農戶,引導融入有帶動實力的企業流轉土地,發展商貿流通、設施蔬菜、畜牧養殖等富民產業,逐步提高財產性收益,多元增加收入;對在市區、城區、中心鎮和園區等地域安置的農戶,加大技能培訓力度,扶持發展勞務、運輸、餐飲等服務業,重點增加工資性收入。
張文聰:銅仁市精準扶貧的六個堅持
這些年來,銅仁市委市政府結合自身實際,探索精準脫貧的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們概括為六個堅持。
第一,在精準上要堅持下功夫。精準兩個字出自銅仁,并把這個經驗推廣到全國。在精準識別方面我們下了很大的功夫,進行了5次“回頭看”,每次“回頭看”中都出臺一些獎懲機制對工作不力的人員進行問責。去年通過“回頭看”,把原來89萬貧困人口剔除掉19萬,真正把精準做得扎扎實實,做到該進的進來,不該進的出去。
第二,把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將基礎設施向鄉鎮以下行政村延伸,打通精準脫貧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目前貴州省縣縣都通高速,今年市里又新建5條高速公路,還有村通鄉的公路建設。
第三,產業扶貧方面要增強造血功能。圍繞品種、品質、品牌來做農產品的文章,實施了三個萬元工程:萬元山,萬元田,人均達到萬元錢。此外,我們著力培育產業主體,著力引進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我們還推進產業融合,農業園區基本上都打造成了旅游觀光的休閑區域。再就是大力推進電商扶貧。
第四,堅持生態這條底線。銅仁在這方面一直在做一些探索,這些年來我們堅持退耕還林等項目,盡可能讓轉移的貧困人口在護林中發揮作用,最近這兩年匯集了1.63萬人口。
第五,解決錢的問題。把破解資金瓶頸作為我們的抓手,通過國開行貸款、成立扶貧發展基金、實施精扶貸等方式進行金融扶貧。
第六,是構建大的扶貧格局,扶貧不光是政府一家來做,要發揮社會的力量形成合力。
張吉忠:扶貧政策要因村制宜因戶施策
寧夏的貧困區域主要集中在西海部地區,這一地區曾經是我們國家最貧困的地方,也是我們有組織有規模扶貧開發的一個先河。寧夏目前還有9個貧困縣,800個貧困村,58萬貧困人口,按照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我們自治區提出“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高,力爭提前脫貧”。我們確保9個縣全部摘帽,800個貧困村全部消耗,58萬人口全部脫貧。從政策層面上講,目前我們自治區的扶貧工作已經解決了扶持誰的問題,下一步,應該重點解決好拿什么來扶和怎么扶的問題。
第一,整合扶貧資源。整合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信貸資金和農民自籌五位一體的扶貧資金、資源整合機制,目前最主要的是在金融扶貧上下功夫。縣一級作為脫貧攻堅的責任主體,目前9個貧困縣全面推行了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的試點,根據脫貧攻堅的規劃,形成多渠道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格局。
第二,發揮好市場的作用。充分發揮好市場在扶貧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包括在產業發展、項目選擇里面,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種什么?養什么?種多少?養多少?要由市場說了算。
第三,發揮群眾主體的作用。扶貧資金、扶貧政策要接地氣,就必須要因村制宜,因戶施策,讓貧困村、讓貧困老百姓根據他的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來自己選擇他們的項目。
第四,有關機制體制創新的問題。精準扶貧要創新機制,在這方面我們采取一些托管、入股分紅、定點就業、資產收益等形式。在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的基礎上,發展一些新產業、新業態,比如說像鄉村旅游扶貧、電子商務扶貧,通過這些產業的發展,帶動產業壯大。
總之,在政策層面上講,使我們的項目跟著規劃走,貧困戶跟著項目來干,專項扶貧資金盯著貧困戶來用,不斷擴大老百姓的就業創業的技能,增加收入。
陳文明:通過就業扶貧激發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精準扶貧發表了重要講話,黨中央國務院又專門做了整體的戰略部署,作為吉利集團,積極響應,全力參與。李書福董事長個人過去在抗震救災方面捐助了5億多元,這次精準扶貧,吉利集團力爭把它做實,做出成效來。
第一,組織領導要做實,不是空的。董事長掛帥,黨委主抓,基地承辦,伙伴協同,全員參與。我們專門成立了社會責任部,同時我們總部黨委人力資源部、財務部、書福基金會,再加上基地的負責扶貧的領導,還有一個院校的校長,組成精準扶貧推進項目組,具體由我來負責。所以精準扶貧是大事,只有加強領導,才能強勢推進,保證這個項目能夠做好。
第二,項目任務要做實。我們首先到各基地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研,認真研究扶貧的方案,同時和當地的市區縣政府對接,資源共享,最后確定在5個省9個市縣區作為重點扶貧單位和地區,用3到5年的時間,投資4到6個億,幫助特貧人口12000多戶,現在長期的計劃已經都有了,今年打算2000戶貧困戶對號入座,這是我們的目標。
第三,精準扶貧從四個方面入手,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特產扶貧。我主要講一下就業扶貧,我們是工廠,一個崗位上下游可以帶動10到15個就業機會,我們就給貧困戶爭取這個就業機會,把我們企業發展和精準扶貧捆綁在一起,我們估計要解決6000個左右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