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08月16日訊
“深港通相關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國務院已批準《深港通實施方案》。”李克強總理在8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表示。
西南證券認為,“深港通”機制設計或借鑒滬港通經驗。“滬港通”的順利開通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可復制的共同市場模式,這一模式未來可復制到其他市場及資產類別。“深港通”的機制建設在很多方面將與目前的滬港通相似。初期投資者準入標準或與“滬港通”相同,未來有望進一步放寬。預計初期深股通的標的范圍為深證300或深證1000成份股,以及深交所上市的A+H股。港股通標的范圍不變的可能性較大。往未來看,隨著機制的穩定,滬港通和“深港通”的覆蓋率均有望進一步擴大,直至實現標的全部放開,并與QFII、RQFII一樣可參與新股、定增等一級市場。深股通初期或同樣有總額度和每日額度限制,將與滬股通相近,總額度在3000億元左右,每日額度在100-130億元左右,或相應擴大港股通額度。預計稅費和成本將與滬港通類似,實際費用略高于QFII和RQFII。
深市與滬市的比較分析。深交所成立于1990年12月,略晚于上交所。與上交所僅有主板不同,深交所分為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三個板塊。深交所上市公司普遍規模較小,民營企業及新興行業企業較多,和上交所(上市企業普遍規模偏大,國企較多,且集中在傳統行業)形成互補。深交所企業成長性好,收入及盈利增速較快,但估值也高于上交所股票,且因成長性好、市值偏小、題材豐富,投資者換手率較高。
深交所以新興行業公司為代表。深交所上市公司中有更多的新興行業的公司,以可選消費、醫療保健、信息科技行業等為代表的新興行業企業或將有較好的投資機會。海外機構投資者的配置邏輯。從QFII重要股東持股數據來看,海外投資者較為青睞深圳市場的消費、醫藥及信息科技等板塊,對傳統周期性行業(金融、原材料、工業)中的部分個股也有一定配置。深港兩地上市公司。與滬港通類似,深圳香港兩地上市公司可能會被納入“深港通”。滬股通對投資深股通的借鑒。從目前滬股通成交較為活躍的股票來看,這些公司多來自于保險、銀行、食品飲料、交運、汽車、證券、家電和建材等行業。預計“深港通”開通后,這些行業中的相應龍頭公司同樣有望受到海外投資者的青睞。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