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A股IPO大降:交易宗數同比縮水2/3 籌資規模縮水八成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勞佳迪 | 上海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27期)
近期,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安永”)發布了《全球IPO市場調研報告:2016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僅有63宗IPO交易,籌資額326億元。
這與去年上半年“在A股掛牌的新股有190家,籌資總額1470億元”相比,不僅交易宗數縮水近三分之二,籌資規模也縮水了近八成。
雖然目前A股IPO融資功能得到逐步恢復,但休養生息的階段也伴隨著發行暫緩的陣痛。記者從證監會7月1日最新披露的《最新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請企業情況》看到,截至6月30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894家,已過會117家,未過會達到了777家,其中有733家將繼續排隊待審。
值得一提的是,A股上一次排隊企業家數飆至800家還要追溯到2012年11月。此時,港股再度成為企業轉戰的主場。《中國經濟周刊》注意到,2016年上半年全球十大IPO交易中,香港主板就占了三席之多。
A股IPO平均籌資額同比下降37%
IPO排隊企業的大量積壓折射出了證監會發審偏保守的態度,這似乎倒逼求錢若渴的企業另辟蹊徑。值得一提的是,和去年上半年截然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A股IPO都以小單為主,大型IPO更優先地選擇了港股。
根據安永的統計,上半年A股IPO的平均籌資額從上年同期的1.27億美元下降至7800萬美元,同比下降了37%。也正是因為缺乏大型IPO,前十大IPO籌資額大幅下滑八成以上,創下了2008年以來同期新低。
記者了解到,上半年A股IPO交易中,共有67%的公司籌資額少于7500萬美元,過億美元級別的大單成為稀缺品。據悉,今年至今最大規模的IPO是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籌資額3.99億美元,緊隨其后的第一創業證券融資金額為3.59億美元,排名第三的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后,終于在6月初籌集到2.78億美元。
而去年同期,國泰君安作為超級巨無霸登陸A股資本市場,僅此一家就狂掃了48億美元。相比之下,盡管港股也不復去年以45億美元融資撼動全球榜單的華泰證券這樣的IPO旗艦,上半年依然深得銀行股歡心。
據悉,上半年香港三宗最大的IPO交易中,就有兩宗屬于內地城商行:浙商銀行和天津銀行。這兩家公司均于3月在香港主板上市,分別籌集了19億美元和9.89億美元。
與此同時,香港市場還吸引了正值風口的飛機租賃行業的垂青。港股三大IPO中,除上述兩家公司外,中銀航空租賃有限公司作為亞洲最大的飛機租賃方,也剛剛在6月籌集了11億美元,成為今年迄今香港第二大單的IPO。該行業的另一家公司——國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也準備于今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此前包括巴菲特、李嘉誠和鄭裕彤等在內的一干資本大佬們紛紛殺入這片藍海。
“由于對美元利率走向的不確定性和對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今年香港IPO市場一直相對平靜。”安永大中華區財務會計咨詢服務主管劉國華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事實上,2016年前6個月香港主板共完成23宗IPO,籌資總額55億美元,這兩項數字較去年同期僅分別下降26%和67%,要比A股的慘烈數據好看得多。
劉國華還對記者表示,在2016年初的市場波動后,港股投資者的信心正在恢復,截至6月24日,恒生指數從2月的最低點已經攀升了10%。“我們看到估值上升,第二季度有37%的IPO以中間價以上定價,而第一季度的比例為32%;另一個積極的信號是,服裝標簽制造商恒生(兆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今年被超額認購2000余倍,這是自2014年以來被超額認購的倍數第三高的一次。”
監管層放緩上市公司IPO速度
不過,盡管2016年頒布的IPO新規改革了以往先繳款后申購的打新舊制,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新股發行對二級市場的沖擊,但“災后重建”期的中國證監會政策仍在不斷收緊發審節奏,A股的穩定成為決策層首要考慮的關鍵詞。
今年以來,證監會連續出臺了針對并購重組和借殼的監管政策,7月1日,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借殼標準”——《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稿)發布不到半個月,監管層再度果斷出手,制定三大配套措施來強化借殼上市的事中事后監管,其目的在于要形成嚴格借殼上市“全鏈條、全環節、全主體”的監管安排。
6月首次公布終止IPO審查的有關情況時,證監會更強調重點關注IPO帶病申報的問題,表示要強化問核工作力度,從嚴審查把關,堅決把不符合條件的企業擋在IPO門外。
安永大中華區A股業務主管合伙人汪陽對記者解釋:“中國政府為了保持資本市場的穩定,開始逐漸控制和決定公司上市的節奏,未來IPO的速度將繼續被證監會所決定。”
安永審計部合伙人湯哲輝也表示:“現在已經有超過800家公司準備在中國大陸上市,而有意開啟IPO流程的潛力公司也同樣不在少數。然而短期內,證監會將對市場狀況進行密切的關注,并會相應地對新上市的公司數量進行調節。”
據《中國經濟周刊》梳理,去年上半年發布IPO半年報時反映的恰是整個“政策牛”的面貌,A股IPO“堰塞湖”在上半年“泄洪”,IPO排隊企業降為565家。當時,一季度每月發行新股數均為20多只,二季度IPO發行明顯提速,5、6月新股數更是分別高達44家和43家。
然而,彼時被熱烈討論的是證監會加速發審在為注冊制出臺鋪路,此時關于注冊制的官方態度已風向大轉,2015年出現的股市大幅波動令監管層始料未及,徹底暴露出A股的內在頑疾,如何練好“基本功”已經被放在IPO注冊制度重大轉變之前考慮。
今年以來,市場改革的重心正轉向風險防范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為了更好地分配監管資源以及支持創業公司,2012年底推出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也已正式分為兩個不同的層次,“創新層”和“基礎層”。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市場主管合伙人林怡仲預計,今年下半年A股IPO數量或與上半年相當,全年A股IPO數量在120宗左右,融資規模600億~800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相比去年全年規模最多可能縮減60%。
湯哲輝則對記者判斷:“相較之下,香港IPO市場在2016下半年中預計能迅速升溫。有相當多的擬上市公司正等待著合適的時機,這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大型企業的上市。”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