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前的最后幾天,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劉振秋面臨著一個越來越緊迫的難題:正式協調2009年度重點合同煤的價格問題。
上周,劉振秋帶領發改委價格司的幾位官員走訪了電監會,此行的目的就是會商包括規范各地下調電價、應對煤電頂牛局面等一系列事項。
不過,截至昨日,仍然沒有建設性的文件出臺。
這是元旦期間,發改委召集煤電雙方協調未果之后第二次出手。
電煤庫存告急
伴隨著電煤庫存的下降,煤電雙方都在無奈地等待著。
電監會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全國直調電廠存煤3655萬噸,預計可用19天,其中日耗煤191萬噸,日來煤164萬噸。
“但目前分布也不均勻,其中尤以河南、重慶、黑龍江等地較為突出。”中國電力聯合會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華中電監局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13日,河南庫存僅為281萬噸,相比2008年12月已減少了65萬噸,只能堅持13天。目前已有11臺機組因無煤供應而停機,停機容量達240萬千瓦。
另一廂,山西省小煤礦均被勒令進行安全停產整頓,太原市場只有東山煤礦一家年產200萬噸的煤炭企業在維持生產,長治地區幾乎全部停產。
去年12月,山西省煤炭工業局曾發出通知,今年1月各國有重點煤企的原煤生產計劃為1815萬噸,產量同比減少超過37%。
煤炭企業出此“下策”,也有對自身盈利的考慮。
申銀萬國此前發布報告認為,按完全成本推算,6000大卡動力煤現貨價格應該穩定在640元/噸以上,才能使煤炭全行業盈利穩定在2006年水平,一旦價格跌破600元/噸,“產供銷”鏈條已有環節將出現虧損。
截至昨日,秦皇島港務集團發熱量6000大卡的大同優混煤報價,穩定在640元/噸。
煤炭公司認為,如果現貨價格低于目前這個價格,而合同煤價格按照發電公司的要求,2008年上半年的一點家底,將會在2009年賠個精光。
地方出面協調
就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運籌帷幄之時,地方政府卻早已坐立不安。河南、重慶、黑龍江、山東和安徽等地的地方發改委已經出面協調電煤事宜。遺憾的是,協商大多沒有明確的結果。
地方發改委的協調思路是,在目前煤電雙方長協合同價定不下來的情況下,雙方先按臨時價格交易,且臨時價格較去年年初重點煤炭合同價格略上漲。
黑龍江省政府1月4日出臺了一個方案:“比去年年初重點煤合同價格上漲50元/噸的臨時價格方案”,以保春節期間的電煤供應。
河南省政府也出面協調,敲定了電煤臨時價格從去年年初的8分錢/大卡上漲到9分錢/大卡的臨時方案。
由于臨時價格沒有正式合同,在發煤之前,煤炭企業要求對方繳納預付款,且這個預付款比去年的合同煤價大約高100元/噸,這一要求被發電企業拒絕。
煤電雙方面臨著更大的尷尬,“有部分地方發改委采取的措施是‘各打五十大板’,爭議價格一分為二,發電企業不愿意,煤炭企業也不愿意。”一位電力行業的資深人士如此表示。
電企扭虧難題
發電企業普遍抱怨,居高不下的電煤價格,使得他們的扭虧前景變得更加暗淡。
16日,大唐集團公司總經理翟若愚在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2008年集團虧損63.45億元人民幣,因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燃料成本增加了180億元;而整體扭虧為盈成了大唐集團的第一要務。
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和國電集團負責人也都提出今年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扭虧。
在此前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會議上,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表示,去年受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不到位,五大發電中央企業利潤合計大跌660億元。
據粗略估算,五大發電集團去年整體虧損將超過300億元。“這個數字應該只高不低,其中華電和國電應該更為嚴重一些。”上述中國電力聯合會的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早在去年11月7日,在國家能源局召開的內部會議上,中國電力聯合會就提出,電力企業資金鏈斷裂可能性很大。
隨著宏觀經濟增速的下降,社會用電需求已經出現疲軟的跡象。國信證券預計2009年電力需求增速將下滑至3%~5%。
“如果發電量下降,煤炭就算保持目前的價格,電力企業將會繼續虧損。”上述負責人最后說。
相關報道:
相關評論:
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