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博士認為,目前制約中國VC發展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項目的來源獲取上有是問題的。目前多項目主要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是項目源泉最多的,很多優質資源渠道不暢通。政府并沒有開放。另一方面,項目持有人找資金不暢,項目的來源及項目需求存在極大的不對稱性的。
第二,VC在戰略投資或財務投資人之間搖擺不定。作為財務投資人,一般來講是建立在一個項目的管理團隊是比較完整的,管理比較完整。這時候做一個純粹的財務投資人是可以的。可是這種情況不多見。大多數企業有缺陷。這時候有很多投資人就成了戰略投資人,出現了股份增持,到最后成了控股了。
如何把管理的輸出和財務投資人這種身份能夠有機的結合?既不能相互侵害,又要相互協調。這是一需要解決的事情。與此同時,VC對一個企業進行投資的時候,從VC早期來看,這主要是一個權益性資本,一個股權性資本。現在來看,這種單一的方式是不對的。還應該包括:股權投資、債權投資、混合投資方式甚至是可轉換債、認股權證。給投資人和被投資人有一個多種的選擇,既要規避風險也要保住自己的力,有的企業怕失控,但又確實缺錢,就以可搞個組合投資方式。
第三,就是退出問題。問題的本質不在于有沒有創業板市場,而在于有沒有多層次的退出市場。這是一個核心問題。
事實上,創業風險投資退出市場是多層次的且在不斷創新的。這種多層次包括:
(1)創業風險投資機構之間的市場退出。由于不同的創業風險投資機構項目投資階段不同以及投資專屬領域不同,投資種子期機構的項目的潛在退出渠道就是投資初創期項目的機構,而投資初創期項目的機構的潛在退出渠道就是投資成長期項目的機構。依此次第而行,在創業風險投資機構之間就形成了一個貫穿種子項目到IPO項目的市場。這個市場非常龐大,大約占整個退出市場的30%。
(2)戰略投資人退出市場。創業風險投資機構通常作為先期投資者,對項目發展起到了孵化、加速和風險釋放的作用,當項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后,一些戰略投資人就會進行接盤。這類退出是規模龐大的并購市場的一部分。同時,一些產業龍頭企業也紛紛設立創業風險投資機構,一方面是對自身閑置資本的利用,另外更重要的是通過以此來尋找未來產業的生長點和利潤持續增長的項目。這類創業風險投資活動更像是一種“前店后廠”模式,財務投資人通過投資尋找新的優質項目,戰略投資人適時地進行收購。
(3)創業企業家回購市場。由于創業者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才接受創業風險投資者的權益性資金投入,當企業一旦度過資金瓶頸期,創業企業家更希望回購出讓的股份。因此,創業風險投資家在決定投資時多半都與創業企業家簽訂有股權回購協議。中國這個市場基本處在萌芽狀態。
(4)OTC市場、創業板市場以及主板市場。這些市場是公開的標準化的股權轉讓系統,可以通過比較充分的市場競價系統對創業風險投資項目進行市場化估值。應該說,目前正在試行的以中關村股權代辦系統,將成為創業風險投資項目重要的退出渠道,而與此相應的創業板市場建設將是決定中國創業風險投資市場能否持續活躍的重要保證。
(5)創業風險投資機構直接IPO市場。隨著對創業投資基金估值系統的完善,以前只以投資項目IPO的基金,也可以直接進行IPO退出了。如海峽群島的kkR基金在泛歐證券交易所(Euronext)上市,其最初籌資目標是15億美元,而最終卻籌集到50億美元。一批美國和歐洲的倡導者(promoters)在隨后的階段克隆了KKR結構,允許公眾投資者加入業績良好的私有股權基金。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由純粹私募到可以公募這一創新,為創業風險投資退出渠道創造了更廣泛的空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