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朱寶 香港報道
中信泰富的“炒澳元”風波終于在平安夜劃上了句號。
12月24日,中信泰富(00267.HK)發布公告稱,中信集團已注資15億美元,擬訂進行的有關認購(及轉換)可換股債券及約務更替的交易已經完成。
公告稱,“交易已于2008年12月24日完成,而在完成時自動轉換可換股債券后,中信集團公司的附屬公司共獲配發及發行1,453,125,000股股份,而中信集團公司已成為中信泰富的大股東,持有中信泰富已發行股本約57.56%的權益。與此同時,中信集團一致行動人士也持有中信泰富已發行股本的70.46%權益。”也就是說,從12月24日起,中信集團已成為中信泰富的絕對控股股東。
同一天,中信泰富與中信集團也已經簽訂約務更替合約,即以12月23日的澳元兌美元匯價,中信泰富的約務更替合約虧損91.55億港元。
中信集團已向中信泰富支付24.7億港元差價(認購股份金額中信集團應付116.25億港元及約務更替中信集團應收91.55億港元相抵銷的差額)。通過這種方式,中信集團將合共15億美元(116.25億港元)資金已經注入中信泰富。
而至于中信集團接手的約務更替合約將如何處理,中信集團表示,54億澳元由中信集團自己消化。
中信集團表示,將支持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亞的鐵礦開發。而對于中信集團控股中信泰富后,中信泰富的董事會與管理層是否會有重組,中信集團方面未作回應。
另外,對于有小股東置疑中信集團以8元價格認購股份一事,中信集團表示,10月20日至今,中信泰富的收市價平均約為6.4元,均低于中信集團的收購股價,而且中信集團還要承擔24個月匯率波動風險,不可能在短期平倉。而中信泰富的礦業、特鋼以及房地產這三大核心業務很好,除去期貨虧損后,每股凈資產仍近20元人民幣,中信集團未來將會對中信泰富的房地產業務在銷售渠道及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對于因中信泰富炒外匯合約巨虧而引辭的中信泰富前財務總監張立憲,據初步調查顯示,張立憲可能存在三個問題,即未經授權,按規定數額一千萬美元以上的合同應由董事長批準。其次,中信泰富與13家銀行一起簽單,未向董事會、交易銀行披露。
另外,張立憲在6月底以前也做過類似交易,并為中信泰富從中獲取利潤,但是并沒有在公司會計報表中體現出來,而是將所賺取的利潤放在準備金賬戶,而不是損益賬戶中。
中信泰富的管理層則強調,從上世紀90年代中信泰富做實業投資以來,并未做過投機業務。
中信集團方面也表示,在中信泰富以往的有關交易中,一些銀行的確存在誤導可能,銀行在推銷產品時,沒有將風險徹底向中信泰富解釋清楚,無合適警示,而中信集團已成立了風險管理委會員,將保證同類事件不會再次發生。
截至中信泰富與中信集團完成交易,中信泰富并未提取備用信貸,中信集團向中信泰富提供的備用信貸也已經終止。此外,在股東特別大會通過相關決議案后,中信泰富的法定股本已由原來的12億港元分為30億股股份,增加至24億港元分為60億股股份。
深度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