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丁立:拯救臺灣經濟 馬英九應抓住共贏機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22:27 中國經營報
臺灣“大選”塵埃落定,時隔8年,天空再度變藍。 這場異常平靜的選舉中,經濟疲軟成為臺灣最大焦點。兩位候選人在主要經濟策略上并無重大對立:無論三通還是放松內地投資,甚至競選辯論也是圍繞經濟政策而不是獨立問題。 馬英九當選次日就喊出“六三三”口號,力圖恢復經濟增長,放松對內地投資,為直航立下時間表……兩岸走向尚未定調,經貿之路已柳暗花明,臺灣商界與島外投資者歡聲一片,內地150萬臺商可謂選舉的最大受益者。臺灣經濟能否走出空洞化陰影?兩岸的經濟政策是否會結束8年冰河?作為臺商投資首選地的長三角發展面臨什么變數?本報記者專訪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上海市臺灣研究會常務理事沈丁立博士。 馬氏低調取勝 《中國經營報》:臺灣選舉歷來有個說法:“選舉就是比誰的犯錯少”。如今馬英九順利當選,您如何點評兩派表現,這對于兩岸未來有什么根本性變化? 沈丁立:國民黨獲勝,首先是基于不執政沒有機會犯錯,而民進黨執政8年則犯了三大錯誤:首先經濟疲軟,其次得罪美國,第三搞僵兩岸關系。兩位候選人也印證了這點,謝長廷并無太多失誤,明顯是受陳水扁之累,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系教授金德芳直接說謝長廷“非戰之罪”;相比之下,馬英九為人低調,形象清廉,體現了孔孟克己復禮等風格,加之此次處理族群問題得當,又為“踢館”事件幾度道歉,最后挺謝的李登輝也不得不說馬當選對臺灣“不是很壞”。 三通是長遠的選擇 《中國經營報》:馬謝競選時候都曾表態3個月內實現“三通”,臺灣事實上是距離上海直線距離最短的國際化大市場,而長三角已經連續幾年成為臺商未來布局的首選地,您如何看待“三通”對長三角可能帶來的改變? 沈丁立:大家比較期盼直航,但直航是政治問題,不是技術問題,技術上3天可以馬上開通,關鍵在于臺灣當局的考慮。民進黨過去要控制兩岸接近進程,主要是政治考量,國民黨對此進行批評;但是國民黨上臺之后,換到了執政地位,也同樣需要做政治和安全考慮。問題在于,臺灣有這些考慮無可厚非,但在全球化時代,安全問題的產生有著太多可能,而三通帶來的益處更將超出潛在的副作用。所以,臺灣方面只要登高望遠,自然會決策三通的,唯一問題只是何時。 《中國經營報》:馬英九除了表示開通兩岸直航之外,還強調放松臺企在內地投資上限、增加內地來臺旅游者等,可謂對過去8年政策的巨大調頭,這能拯救臺灣疲軟的經濟嗎,對于長三角有什么意義?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選舉的承諾全額兌換的可能性很低,您怎么看這次馬英九承諾的有效性? 沈丁立:馬英九上臺是還臺灣人民對經濟增長的8年期待。他不僅是一個謀取權力的政客,也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君子,而非不擇手段。比如,當年他作為國民黨副主席,其政治使命是推翻民進黨統治,但作為臺北市市長,他還得維護法制,面對泛藍民眾包圍臺灣領導人的行為,出動臺北警察保護政府。我覺得主觀上他會去兌現他的承諾,但實施還必須走一步看一步,放松臺企在內地投資上限以及增加內地來臺旅游者的效果也就要看大環境。比如放松對內地投資上限,并非不設置限制?柯糜蔚韧鈦硪蛩匾舱炔涣伺_灣經濟,核心還必須靠自己的創造振興制造業,必須技術升級,加大研發,有能力與日、韓、香港等地競爭,生產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 采取直通等措施可以減少臺商來長三角運營的商業成本,有助于吸引臺商來長三角投資,但這優勢不是上海才有,長三角都有,珠三角也有,可能臺北至少會同北京、上海、廣東都開通直航吧,長三角與珠三角各有優勢。長三角的優勢在于當地人民的教育水平較高,但地緣發展空間較少;珠三角優勢在人多,廣東省整體可開發較大。但是目前長三角與珠三角都面臨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要走高效節能的路線,也都出現了民工荒與人力成本上漲的格局,所以今后臺商在長三角的投資增加也許有限。但是,隨著臺灣推進合作共贏,它的國際形象將更為積極正面,那么更多外資就可能回流。臺灣可以依托內地尤其是兩個臨近的三角洲,為世界生產產品或提供貿易,這就是多贏格局。 推進和解要靠智慧 《中國經營報》:臺灣成為內地最大的投資來源地,內地有150萬臺商,長三角占了絕大部分,目前有媒體統計30萬臺商返鄉投票,和最早臺商不談政治沉默情況有所不同,您如何看待在內地的臺商群體的自我意識變遷? 沈丁立:我們從馬英九的轉變說起,最早他說“我是中國人”,后來是“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然后是“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后來就更多說“我是臺灣人”,更多強調臺灣屬性,但未來可能還將回到“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道路上去。過去8年,臺灣有太多的政治與社會動蕩,與傳統逆反,強調本土、族群、民粹,我覺得今后也將面臨一個回歸的過程。目前臺獨呈現頹勢,人心思穩。內地方面應該以智慧處理臺灣的這個思想變化過程,讓臺商感到可親,以和諧友善的政策,使得臺商在同內地發生生意的同時,取得更多認同。我們要將兩岸關系從目前的“不和不同”推進到“和而不同”的穩定狀態,使在內地的臺商群體的自我意識中更多接受中華和解。 中國經營報記者:徐瑾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