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應為資本市場注入信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22:26 中國經營報
在救市呼聲和指數暴跌的二重奏中,盡管新基金的發行緊鑼密鼓,但中國股市還是在近日走出了“5·30”以來最慘淡的行情。中國太保、中煤能源、中海集運等相繼破發,市場公認的上證3500點生命線一觸即潰。如果從去年10月24日最高點算起,上證跌幅已近50%,理論上,股市無疑已近崩盤。 市場的非理性暴跌凸顯了投資者對A股市場脆弱的信心,一方面源于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雙重考驗;另一方面源于對未來股市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這已不是簡單的靠增加資金供應來解決。在非理性下跌的過程中,政府既未像美聯儲一樣高調“救市”,亦未向投資者釋放充分的正面信息。這會使投資者誤讀政府對市場化調控的善意,反以為政府對此聽之任之,甚至是刻意為之。這是投資者信心逐漸崩潰的關鍵。因此,政府緊急啟動危機應對預案,采取有力的“反恐”措施安撫市場的恐慌情緒,為市場重新注入信心,恢復市場理性,已迫在眉睫。 毫無疑問,由于忌憚把“救市”與“政策市”混為一談,政府已經錯過了救市的最佳時期,政策的邊際效應已經大打折扣,立竿見影的做法是對當前中國資本市場一些不合理的制度進行徹底“清理”。我們看到,中國股市最近的暴跌和一些公司的巨量再融資以及大小非解禁引發的恐慌有著必然的聯系。有關方面對再融資的緘默和大小非解禁壓力的應對失當,反映了有關方面在基礎制度方面建設的不足,這種“制度缺失”顯然不能依靠市場自身來調節。在規則殘缺的情況下,證監會應及時對股市的異常暴跌進行解讀,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甚至果斷出手對再融資、大小非解禁等引發市場動蕩的行為進行強力規范,履行其穩定市場的職責。 對于再融資,管理層必須“從快、從重”出臺規范措施,避免上市公司合法惡意圈錢。對于今年高達5萬億元之巨的“大小非”減持,則需要考驗管理層的智慧,必須緊急拿出應對方案。股改支付對價之后,“大小非”獲得了合法的流通權,直接限制其流通是破壞法治之舉,但我們也應看到,讓非流通股完全通過交易市場進行流通,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沒有先例。 “大小非”成本低廉,當前無論以何種價格轉讓都屬暴利,沒有任何理由不加速減持,而且,在當前貨幣政策非常緊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面臨資金饑渴,通過減持“大小非”成了這些企業彌補資金缺口的最好選擇。貨幣緊縮政策對資本市場的這種間接影響雖是我們始料不及的,但須應對有方。 顯然,如何規范“大小非”減持,避免對市場造成的過度沖擊,并非是證監會層面所能妥善解決的問題。建議由國務院高層牽頭,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在短期內對大小非減持進行合理規范。證監會則應加快建立大宗交易制度和柜臺交易市場,并通過將國有股直接劃轉社保等措施,避免股改行情完全演化為減持行情。同時,應將印花稅直接劃轉建立投資者權益保護基金,在大盤非理性暴跌之際進行直接干預,實際上,這也是發達國家資本市場正常的干預措施。 美國次級債危機原本給了中國資本市場極好的崛起機會,但由于兩國應急措施的差異而使形勢逆轉,中國資本市場反而成為本次金融危機的最大買單者。這足以說明我們尚缺乏完善的處理金融危機的應急機制,亡羊補牢,對于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資本市場,為時未晚。 中國經營報記者:馬光遠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