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蔡繼明:應加快農村建設用地向城市流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20:08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梁文艷 馬東紅報道“要統籌配置城鄉建設用地資源,加快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向城市的流轉。”日前,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蔡繼明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加快城鄉土地流轉 蔡繼明認為,要妥善解決建設用地缺口,除了節約集約使用現有城市建設用地,盡可能多地將39億畝低山和丘陵開辟為建設用地外,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統籌配置城鄉建設用地資源,加快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向城市的流轉。 他說,全國城鄉建設用地總量為3.41億畝,但城鎮建城區5700萬畝,承載著5.7億人,而農村建設用地2.84億畝,只承載著7.4億人,全部建設用地中不足17%的城市建設用地卻承載著全國多于43%的人口,農村建設用地是城市建設用地的5倍,農村人均占用建設用地是城市人口的3.8倍。如果對農村建設用地特別是宅基地合理規劃和調整,僅此就可以節省大約三分之二的建設用地。這樣一來,隨著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節約和集約使用,城鄉建設用地總量不但不會增加,還有可能減少。 他認為,這里的關鍵在于,如何在城市化進程中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向城市建設用地合理有序有效的流轉。 蔡繼明說,目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工作已在部分省市展開,一些省級人大和政府也頒布了一些相應的法律和政策。但是,由于我國憲法和土地管理法都規定城市的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村集體土地只有通過政府征收或征用才能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所以,只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未經國家征收和征用便進入市場,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會改變城市土地單一國有的格局,從而與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產生抵觸。 他說,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大多處于自發和無序狀態,一是由于城鄉二元結構下城市規劃只規劃國有土地,對于流轉到或即將流轉到城市來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尚未納入城市建設整體規劃中;二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驅動,導致區域內土地的開發整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都由各行政區各自決策,缺少全國統一的規劃協調和統籌安排;三是雖然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土地監管的文件,但是違反規劃擅自轉變農地用途的現象仍十分嚴重。根據2007年對全國90個城市的突擊審查結果,違規利用土地的宗數達到60%;涉及的土地面積達到總數的47%。 土地規劃實行增減掛鉤 蔡繼明還認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產權地位也不平等。他說,城市國有建設用地有正式的土地使用權拍賣市場,實行市場定價,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使用權市場體系和價格制度一直沒有建立起來,以致造成“同地不同價”。 蔡繼明說,符合規劃的新增城市建設用地(包括城市規劃范圍內的農村集體土地)可以實行私有。 他說,可以對土地管理法做如下修改:原有城市的土地歸國家所有,新增城市土地可以采取多種所有制形式。對于新增的公益性用地,繼續通過征收或征用的方式獲得,并實行國有;對于非公益性用地,在符合城鄉建設統一規劃的前提下,由用地單位通過市場而獲得,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進入市場自由交易。 他建議要加強城鄉土地統籌規劃,實行“增減掛鉤”。他說,所謂“增減掛鉤”,就是城市建設用地增加和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 他建議,一是以大城市為依托加快城市化進程(因為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節省土地),改變大中小并舉、特別是優先發展小城鎮的戰略;二是要把城市化落到實處,不僅要讓農民離土又離鄉,還要讓農民進廠又進城,并在城市安居樂業,變成城市居民;三是要改革征地制度,非公益性用地,一律通過市場公平交易,這樣一方面可以引導制造業向城市邊緣的工業園區集中,另一方面使農民分享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由于土地轉用所帶來的巨大收益;四是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推行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償轉讓,這樣可以激勵進程定居的農民放棄農村的宅基地,使“增減掛鉤”政策落到實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