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6日,武漢江漢區啟動體現黨和政府關愛老人的構建和諧社會公益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武漢市居住在江漢等7個城區和武漢、東湖兩個開發區獨立居住年滿80歲以上的老人,年齡在70周歲及其以上一二級嚴重功能性障礙的殘疾人都將成為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對象。中新社發 李長林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未來路還長
據任遠介紹,早在十年前,上海養老院的市場需求就已經非常龐大了。但從本質上來說,養老機構是個特殊行業,既有營利性,又有福利性,回報率低,投資回收周期長,但管理又比較復雜,難以吸引大的資本投入。
“辦養老院是一件蝕本的事情,各區往往把養老院當成一個包袱產業!比芜h說。在他看來,外資的進入則為市場型的養老院提供了一個強烈的暗示,即養老院也是可以賺錢的。
對于奧古新諾上海頤養中心的前景,任遠的態度相當樂觀。他認為,隨著改革開放進入工作崗位的人口步入老年,他們已經積累起資本,對高端養老服務產生了需求。而外資養老院能夠針對不同的人群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應該具有很強的營利性。
奧古新諾上海頤養中心的經營方也對該項目的業績表示了相當的信心,但美妙前景是否能夠如約而至依舊令人生疑。從《世界新聞報》對該頤養中心針對的目標客戶所做的一個小抽樣看,消費者對這家頂級的養老院表現出了一定的冷淡。
依據國際經驗,西方國家的老人在養老院度過晚年的比例大約是5%左右。而由于儒家文化的影響,東亞國家和地區的比例偏小,大約在3%上下。《世界新聞報》記者所做的調查結果并不令人意外。
在德國,奧古斯汀針對的消費群體是月收入1000歐元、處于中等收入水平的老人,但進入中國后,這一服務宗旨悄然發生了變化。奧古新諾上海頤養中心鎖定的客戶人群都是所謂的“高端”人士,如當地的富裕家庭、華僑、中國留學生的父母,以及跨國企業外籍主管人員的父母。頂級的硬件設施和服務所需的費用自然也不菲,老人入住時所交付的押金數額,大致等同該房間的產權價格。
對這樣一家運作完全國際化和市場化的養老機構來說,其最大的市場風險就是營銷模式的失當。因此,任遠強調外資養老院要“自覺地選擇適應中國市場的營銷和推廣策略”,比如價格定位、客戶群定位等方面。如何吸引習慣居家養老的中國人,仍將是外來的奧古新諾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對于這家外資高端養老院的前景,作為政府管理部門的上海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則表現得相當謹慎,“現在項目才進行不久,對它的評判不能操之過急!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白紅義
[上一頁]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