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幣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2003上市公司年報專題 > 正文
 
03年報之五:上市公司發展呈現區域不均衡格局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6日 06:16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2003上市公司年報報告報告之五:上市公司發展呈現區域不均衡格局

  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在經濟增長上呈現較為明顯的區域增長不均衡格局,由于資源條件、市場結構、投資環境等多方面發展的差別,各省市在經濟發展上面臨不同的挑戰和機遇。

  顯然,不均衡的經濟增長格局對上市公司的區域分布及業績增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上,東部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而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行對西部經濟的成長,建立了越來越良好的環境,新近啟動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無疑將對未來的東北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

  各地區在新的增長階段上,也面臨不同的增長機遇和產業選擇。這些區域經濟增長的環境因素將反映在上市公司的業績成長上,各地區上市公司的發展也折射出我國經濟增長的區域結構變化,并使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呈現一定的區域特征。

  上市公司的地區分布

  一、經濟落后地區的資本證券化發展慢于發達地區

  截至4月30日,全國共有1287家A股上市公司。這些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

  其中,上海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139家,居全國第一位。廣東省次之,有138家,其中深圳市有76家。江蘇80家,位列全國第三。接下來是北京76家,山東70家,浙江67家。上市公司數目比較少的省區是西藏、青海、寧夏、貴州,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8家、9家、12家、14家和20家。排在前5位的省市上市公司數量占全國總數的39.08%,排在后5位的省區上市公司數量僅占總量的4.74%。

  二、東部地區上市公司數量占全國比重為59.29%

  從東、中、西部地區的差別來看,上市公司的地區分布特征基本上和三大經濟帶的發展差異相符,東部地區上市公司數量多,新興行業的上市公司比例大,資本證券化水平較高。按照傳統的東、中、西部經濟帶的劃分,2003年我國東部地區的上市公司數量占全國總量的59.29%,中部地區占23.23%,西部地區占17.48%。

  三、東部地區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更為多元、完善

  在各地區的上市公司產業分布方面,也呈現了一定的特征。總體上,各地區上市公司均以制造業為主體,但受產業結構多元、市場活動豐富性等多因素的影響,東部地區的上市公司中新興行業資產的比重較高,而西部地區的資源性、基礎性產業的上市公司比重比較大。

  東部地區傳統產業的上市公司比重為59.24%,而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傳統產業上市公司的比重分別達到81.94%和77.33%,遠高于東部地區。在東部地區,新興服務業上市公司的比重達到32.90%,而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新興服務業上市公司的比重分別僅有15.05%和18.67%,上市公司的產業層次較低,結構分布比較單一。全國76.92%的信息技術服務業上市公司分布在東部,新興產業在中西部的發展還存在較大困難。

  四、中西部上市公司的虧損比例相對較高

  從我們分析研究的1287家上市公司來看,2003年年報利潤總額出現虧損的上市公司有158家,虧損面為12.27%。其中,東部地區利潤總額發生虧損的上市公司有81家,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有41家和36家,東部地區的上市公司總量比較多,所以虧損家數也相對較多。但從各區域內的上市公司虧損比重來看,東部地區利潤總額虧損的上市公司比重為10.6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中部、西部地區上市公司的虧損比重分別達到13.71%和16%。總體上,中西部地區的上市公司虧損面較大,在整體盈利情況表現上,中西部地區同樣落后于東部地區。

  五、北京、上海和廣東地區上市公司產業分布特征明顯

  目前北京、上海和廣東地區集中了全國近20%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的產業分布上呈現了較為明顯的地域特征。

  北京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比重為38.16%,制造業的上市規模相對不高,但北京地區信息技術服務業及社會服務業上市公司的比重分別為14.47%和10.53%,遠高于其他地區,北京地區高科技和社會服務業發展較快的產業特征較為明顯。上海和廣東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比重相當,均在44%左右。上海地區在批發零售和貿易業及綜合類服務業上市公司的比重較高,呈現較為明顯的商貿特征和綜合服務發展較快的特點。2003年上海地區的批發貿易零售業和綜合類服務業上市公司的比重分別為11.51%和13.67%,比例高于其他地區。廣東地區交通運輸和房地產業上市公司數量規模比重相對較大,分別為7.25%和9.42%,相對高于其他地區,在交通運輸業和房地產業發展上,廣東地區增長相對較快。

  各地區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對比

  剔除業績波動異常的上市公司的影響,2003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加權平均同比增長34.09%,盈利公司的利潤總額平均同比增長41.12%,其中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6.78%,利潤總額平均同比增長51.54%,業績改善明顯。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表現高于工業平均水平,呈現出一定的優質資產的素質。

  一、東、中、西部地區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對比呈現出東高西低的格局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的區域格局已經出現一定變化,東部地區繼續呈現較高的增長速度,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區域帶,但在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帶的增長對比上,傳統的東快西慢中部居中的增長格局出現一定的改變,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開始超過中部地區,成為加快增長的地區,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西部地區的增長水平日益提高。2003年,按傳統概念劃分的東部地區平均GDP增長速度為12.73%,依然是增長最快的地區。中部地區GDP平均增長10.73%,西部地區GDP增長10.85%。在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上,各區域帶的上市公司的效益增長水平依然表現出傳統的增長的特征,2003年年報顯示,東部地區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速度為37.11%,利潤總額平均增長46.65%,增長水平明顯高于中西部。中部地區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4.53%和38.65%,西部地區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29.56%和36.9%,在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長上,西部地區上市公司的增長速度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并且西部上市公司的虧損比例相對較高,也反映出資產整體盈利能力依然比較落后。

  二、東部地區上市公司產業增長結構相對均衡

  東部地區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市場體系,在產業發展的層次上也表現得更為完整,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地區。2003年東部地區第二產業平均增長16.11%,第三產業平均增長10.91%。2003年東部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7.68%,利潤總額平均增長56.15%,增長水平較高。

  2003年東部地區服務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快速,其中綜合類上市公司業績提高最為明顯,綜合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增長速度分別達到41.89%和44.71%;東部批發零售貿易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50.29%和32.95%;交通運輸倉儲業上市公司2003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10.6%,增速相對不快,但盈利公司利潤總額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26.49%。東部地區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數量較多且增長快速,這是東部地區產業增長均衡的重要特征。2003年東部地區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平均增長41.97%,利潤總額平均增長38.96%,展現了良好的金融資產的贏利能力,經濟效益增長顯著。東部地區產業增長均衡的另一主要特征是房地產業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表現較好,2003年東部房地產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增長幅度分別為21.26%和29.01%。2003年,東部地區信息服務類上市公司增長相對較好,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增幅分別為45.13%和13.91%。總體上,東部地區的各產業上市公司均取得一定的業績增長,主要制造業及服務業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快速,表現出均衡的產業增長結構和多元的產業增長格局,這也成為東部地區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穩定基礎和活力來源。

  三、中部地區上市公司以采掘業、制造業、電力行業為增長主力

  中部地區目前在國民經濟增長格局中,缺乏東部地區良好地理條件和市場成熟度,同時也不具備西部地區優惠的國家政策支持,在增長上面臨較為尷尬的局面。但2003年中部地區還是以良好的資源優勢和制造業基礎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長,完成GDP的增長速度為10.73%。其中第一產業僅增長1.75%,第二、三產業的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5.35%和9.44%。在目前能源需求旺盛、制造業增長快速的經濟增長階段,中部地區在采掘業、制造業、電力行業上取得相對較突出的增長業績。2003年中部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增速分別為36.76%和44.7%,增長水平較高。能源行業方面,中部地區采掘業和電力煤氣水行業的上市公司增長快速,中部地區采掘業上市公司主要是以煤炭開采為主,2003年煤炭行業景氣明顯上升,電力供應緊張使得電力、煤炭行業均獲得良好的增長環境。2003年中部地區采掘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平均增長34.9%和34.91%,收入利潤增長同步;電力煤氣水行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長幅度分別為29.35%和41.86%,電力行業需求增長和投資擴張旺盛,中部地區集中了我國重要電力資產,使得中部電力上市公司業績提升快速。在產業增長形態上,中部地區相對比較簡單,增長主導產業集中在采掘業、制造業和電力行業上。

  四、西部地區上市公司制造業增長一枝獨秀,農林牧漁業增勢較好

  西部地區在資源條件及市場環境上均處于不利的位置,經濟增長比較落后,西部開發政策的支持對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已經產生了較大影響,使西部地區經濟在單薄的基礎上已經出現較快的增長。2003年西部地區GDP(不包括西藏)平均增長10.85%,增長速度略超過中部地區。分產業來看,西部地區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平均增長速度相對較高,分別為5.45%和9.51%,增速均超過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第二產業2003年增長速度為14.39%。在西部地區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上,第一、二產業增長較好的態勢得以體現,第三產業較快的增長水平在上市公司業績上沒有體現。2003年年報顯示,剔除增長波動異常的上市公司的影響,西部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平均增長32.2%和38.23%,是西部上市公司業績表現最好的行業。在業績表現上,西部地區上市公司的行業增長結構明顯過于單一,呈現制造業一枝獨秀的局面。其他行業上市公司數量規模較小,而且存在業績表現出現很大分化,虧損公司較多等因素,使得行業綜合業績表現受個別公司影響很大,缺乏行業增長的代表性。但在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上,西部地區表現出較好的增長水平。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在西部地區的比重相對較高,對西部地區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產生一定影響。

  另外,西部大開發政策對西部12省上市公司業績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五、東北地區制造業增長平緩

  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剛剛啟動,傳統工業基礎厚重的東北地區在工業增長上失去了優勢,2003年東北三省第二產業增長速度僅為12.21%。但在上市公司層面上東北三省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較為明顯,2003年東北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盈利公司利潤總額的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29.02%和47.19%。雖然利潤總幅較高,但由于虧損公司比例較大,東北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虧損面為20%,因此制造業盈利情況分化較大,出現虧損公司較多,但盈利公司的平均利潤增幅較高的局面。在制造業的產業分布上看,主要是鋼鐵、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和化學產品制造業上市公司支撐了東北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促成了利潤較快的增長。

  六、上海江浙、廣東、北京三大經濟圈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特征突出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區域格局中,呈現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北京三大快速增長的經濟圈,這三個地區在產業密集度、市場成熟度和開放度上具備了經濟快速增長的條件,以這三個地區為中心形成的輻射作用帶動更大范圍的地區經濟獲得較快增長。以此為基礎三大經濟增長地帶的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上呈現出一定的區域特征。目前,上海江浙、廣東和北京三個地區的上市公司數量規模占全國總數的38.8%。

  以這三個地區不同的上市公司行業增長結構來看,首先,三個地區的制造業增長速度均實現了較高的水平。制造業上市公司分布上,三個地區均呈現出層次豐富的特征,三個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均分布在從紡織、機械、電子、醫藥、汽車、鋼鐵等多方位的產業形態上,產業的密集程度均處于較高水平。

  第二,北京地區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水平更為顯著。從區域的經濟特征來看,北京地區的科技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信息技術服務業上市公司的規模比重也相對較高。2003年北京地區信息技術服務業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平均增長32.58%和51.77%,增長速度居全國前列,特別是在信息技術服務業整體增長情況不佳的情況,北京地區信息技術服務業上市公司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廣東地區信息技術服務業上市公司也取得較好增長速度,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長速度分別為32.32%和29.49%,同樣取得不俗的增長業績;上海地區信息技術服務業上市公司整體增長情況不良,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29.8%,利潤總額平均增長10.8%,經濟效益改善相對不明顯。

  第三,上海江浙地區增長相對快速的是批發零售貿易業和綜合類上市公司,呈現出較強的商貿服務特征。2003年上海江浙地區批發零售貿易業上市公司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41.04%,利潤總額平均增長33.89%;綜合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平均增長32.33%和53.11%。兩個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均處于較高水平。廣東地區批發零售貿易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平均增幅分別為22.25%和5.54%,綜合類上市公司分別為18.9%和14.63%。北京地區批發零售貿易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27.05%和7.03%,綜合類上市公司北京只有一家,規模較小。

  最后,廣東地區交通運輸倉儲業和房地產業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較為顯著。2003年廣東地區交通運輸倉儲業上市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平均增長20.16%和33.88%。房地產業方面,2003年,廣東地區房地產業上市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26.4%,利潤總額平均增長38.85%,房地產業上市公司在規模和效益增長上均具有較為顯著的特征。總體上,北京、上海江浙和廣東三大經濟圈的核心地區上市公司均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布局和增長行業結構,在總體均取得較好的業績增長中,各地區形成了相對各俱特色的主導增長產業。

  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區域特征判斷

  1、上市公司的發展主體依然在東部地區,特別是以三大經濟圈為輻射帶動的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布局相對均衡,經濟規模、產業密集度和經濟開放度均比較高,在吸引投資進行資本擴張方面的能力較強,在資本證券化方面相對具有比較大的作為。未來東部地區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中制造業的強勢地位應會有所調整,服務業上市公司的比重會有所增加,使得上市公司的產業分布更為多元和豐富。

  2、中西部地區上市公司,產業分布上相對較為單一,因此受主導產業的景氣影響較大。2003年煤炭、電力、鋼鐵、化工等行業景氣提升明顯,使得內蒙古、山西地區的上市公司業績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這樣相對傳統單一的產業結構使得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容易受主導產業景氣的影響,波動較大,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相對缺乏。

  3、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建等區域發展戰略可以借力資本市場,但目前對資本市場影響有限。西部地區落后的經濟基礎和東北地區工業的退化均是有其復雜的歷史原因和經濟條件制約,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支持和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建的戰略構想,均是作為長期的發展戰略提出,短期內不會因此產生大批優質的資產成長為資本市場參與主體,證券化作為相對高級的資產形式需要以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為基礎,這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產業的協調發展,這些條件在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地區短期內難以產生根本改觀。但在多方面吸引資金、資產的并購重組等方面,可以借力資本市場以幫助優勢資源集中配置,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均衡增長。

表1:2003年各地區上市公司數量的行業比例(單位:%)

- 東部地區 中部地區 西部地區
農、林、牧、漁業 1.44 3.01 5.33
采掘業 1.18 2.34 1.33
制造業 51.38 69.23 64.44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28 6.02 3.56
建筑業 1.97 1.34 2.67
交通運輸、倉儲業 5.5 3.01 1.78
信息技術業 7.86 3.01 4
批發和零售貿易 8.26 6.02 8.44
金融、保險業 1.05 0 0.89
房地產業 4.85 0.33 1.78
社會服務業 3.8 1.67 3.11
傳播與文化產業 0.66 0.67 0.89
綜合類 8.78 3.34 1.78

表2:2003年各地區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和GDP增長速度

- GDP(%) 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東部 12.73 37.11 46.65
中部 10.73 34.53 38.65
西部 10.85 29.56 36.9

表3:2003年東部發達經濟地區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行業結構

-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 利潤總額增長(%)
采掘業 25.58 13.91
制造業 37.68 56.15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22.68 43.85
建筑業 20.35 20.05
交通運輸、倉儲業 10.6 42.25
信息技術業 45.13 13.91
批發和零售貿易 50.29 32.95
金融、保險業 41.97 38.96
房地產業 21.26 29.01
社會服務業 15.59 6.89
綜合類 41.89 44.71

  (上海證券報 國家信息中心)

相關文章:

  2003上市公司年報報告報告之一:上市公司業績與國民經濟高度相關

  2003上市公司年報報告報告之二:新增長周期下上市公司亮點不斷

  2003上市公司年報報告報告之三:上市公司投資價值進一步顯現

  2003上市公司年報報告報告之四: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加速上市公司股權轉讓

  2003上市公司年報報告報告之六:多數板塊業績增長跑贏所屬行業

  2003上市公司年報報告報告之七:上市公司資金運用效率仍有提升空間

  2003上市公司年報報告報告之八:2004年上市公司面臨的新機遇和挑戰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年報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國企業家治理沙塵暴
湖南嘉禾沈陽拆遷
陳水扁“5-20就職”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權力
巴黎戴高樂機場坍塌
美英聯軍虐待伊俘虜
莎拉-布萊曼演唱會
飛人喬丹2004中國行
2004法國網球公開賽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