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貿易戰的平民解讀:穿在中國(7)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4日 16:07 新世紀周刊 | ||||||||
務實的寧波性格 天一廣場,與寧波國際會展中心一樣,都是寧波服裝產業衍生出來的對外開放亮點所在。國際會展中心是一年一度寧波國際服裝節的主場館,天一廣場則是融休閑、商貿、旅游、餐飲、購物于一體的大型城市中心商業區,而這里是寧波人購物的首要選擇。
按說在這樣一個中等城市的大型商圈里,應該會有很多知名品牌立足其中。但是走遍整個廣場,記者發現,這里的服裝店多半是寧波或者浙江的自產品牌,唐獅、森馬、林中鳥、美特斯邦威等等,徜徉其間的寧波人,也大多身著浙江本地的服裝。 是不是因為寧波人做服裝生意的太多了,每天面對那么多衣服,反而對日常穿著打扮不大講究?對于記者的疑問,陳文飛博士承認,從消費角度來說,寧波不是個非常時尚的城市,甚至有點土氣,但寧波人的性格非常實在,喜歡獨立創業。 他還拿大連和寧波做了比較。兩個地方都是沿海開放城市,都有著自己的國際服裝節,大連已經辦到14屆,寧波是辦了9屆。從經濟實力上說,大連不如寧波,但大連人外出的行頭都很漂亮,每年的服裝節簡直就是大連人的狂歡節。 而寧波人呢,更講究吃,每天如果沒有一頓海鮮的話,那日子是過不下去的。相反,寧波人在穿著方面則比較隨便,只要舒服就行,有買名牌衣服的錢,不如拿去做投資房產或者辦企業。寧波人炒股票的也特別少,因為這個東西太虛無了,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保險。 浙江巨鷹集團董事長陳照指著記者身上穿的某品牌T恤半開玩笑地說:“你這件衣服至少花了100多塊吧?很可能就是我們這里生產的,成本10塊錢都不到。放在商場里賣100多塊,你說我們會去買嗎?” 從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說,名牌的價格和價值,更是需要再三掂量的。一位抱著孩子的年輕女子說,她給孩子買衣服,都是去些外貿店里,十來塊錢買上一打。小孩子的衣服本來更新就快,才不會去買麗嬰房里的衣服呢,洗不了兩次就穿不下了,劃不來。 面對爭端 靜觀其變 從5月20日,中國再次宣布大幅調高74種紡織品出口關稅以來,歐美堅持設限,于是中國宣布自6月1日起對81項紡織品取消征收出口關稅……短短的時間里,前來寧波采訪的媒體絡繹不絕。各家企業面對記者的提問已經駕輕就熟,不過不同規模的企業給予的回答還是有所區別。 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云彪給了記者四個字:靜觀其變。目前的應對措施就是:市場多元化,產品多元化,暫時不去碰設限產品。 因為早在半年前,雅戈爾曾經參與過一次業內的討論,并不能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來。目前國家所實行的政策也只是預案,隨時可能再做調整,企業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解決問題。 陳照對于記者的提問則沒有那么謹慎,“我們是過苦日子過來的,生存能力強,不怕。企業總歸得生存下去,銀行貸款得還,2400名職工工資要發,一年4000萬的稅得繳。只要企業擰成一股勁,沒有什么過不去的。不是歐美對我們設限嘛,我們可以去別的國家啊,日本,東南亞,總能找到飯吃的。” 相比之下,象山向榮制衣廠總經理馮平良則表示了對大環境下小企業的擔憂:“行業跟家庭是一樣的,一個家庭總得有人站出來主持局面。國內國外的政策變化這么大,我們小工廠是沒有能力單獨來應對的,希望能夠有龍頭企業站出來,引導整個地區的行業導向,這樣既可以避免惡性競爭,又有助于幫助小企業共同渡過難關。” 除此之外,寧波人還走起了迂回路線—境外設廠。巨鷹集團在柬埔寨投資辦起一家員工人數超過千人的針織企業,“因為歐美對柬紡織品出口沒有什么貿易壁壘,‘巨鷹’完全可以把面料等半成品運到設在柬埔寨的工廠,然后在那里生產加工成品,出口歐美市場。” 正如陳文飛博士所言:寧波人天生就是經商的料。 不甘心只做貼牌 中國消費者崇尚西方服飾文化的消費習慣,也給國內企業打造品牌帶來很大阻力。其實洋品牌不一定就是洋人設計洋人制造的,蜻像廣東的一些企業,已經可以為世界知名品牌做些簡單的設計,得到認可后再打上別人的品牌進行銷售,這就是所謂的“貼牌”。 馮平良說,如今寧波大部分服裝企業所進行的只是單純的“定牌”生產,因為從面料到款式,全部都是對方打好樣之后拿過來的,寧波人只是完全按照這個設計進行生產,一點自主性都沒有。這一點,就連在中國走中等略偏上路線的雅戈爾也不例外。 孫云彪說,雅戈爾在國外市場上的合作,貼牌加工的比例要更多一些。記者問及,一旦這個品牌的消費人群知道這一事實,是否會對品牌的忠實度有影響時,孫副總表示:貼牌是自創品牌的必經之路。 “我們做貼牌的那些品牌,在那些國家的檔次,相對而言,比雅戈爾在中國男裝市場中的檔次還要偏高一些,應該不會對國內消費者有太大的影響。” 孫副總還以中國一句古話為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雖然不是很恰當,但他認為比較形象地解釋了中國服裝業在整個世界服裝產業鏈中的地位問題。 中國是制造大國,經濟還處于發展階段,就現階段而言,位于產業鏈的低端是比較合理的,因為還不具備在別的階段與人競爭的本錢。 單從產品價值來說,他認為雅戈爾,包括國內其他一些大型企業的服裝都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必須承認,國人品牌的影響力不夠,又缺少一流的專業設計人員,暫時還沒有辦法與國際流行趨勢迅速接軌。 對此,陳照也顯得很坦然,畢竟一個品牌的創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需要幾代的人努力。何況中國人的產權意識還不夠強,一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主設計的產品,可能還不等上市就已經被人復制后批量生產。 不過,巨鷹集團已經在努力之中,“巨鷹”T恤早在1995年就被評為國家名牌產品,1996年開始在美國申請注冊,經過十來年的奮斗,“巨鷹”從當年的品牌零出口,到2004年150萬美金的出口額,在品牌之路上有了良好的開端。 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國服裝曾經經歷了幾次“顏色革命”。 數字寧波 到目前為止,寧波市共有服裝企業近2000家,20多萬從業人員,年銷售額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就有400多家,年服裝生產能力達13億余件,占全國服裝總產量的12%。 在全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中,寧波服裝企業占11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前10位中寧波就有3家。 另外,寧波服裝業的中國馳名商標有三個:雅戈爾、杉杉、羅蒙,還有11個品牌為中國名牌產品。寧波這座城市也被業內公認為“中國服裝名城”。 爵溪 寧波服裝奮斗的縮影 從爵溪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寧波服裝奮斗的縮影,也看到了中國服裝的希望。 說起要采訪寧波的服裝企業,當地媒體的同行推薦說,一定要去爵溪看看,到了那里,才可以真正明白為什么寧波人能把服裝生意做得這么大。 逼上梁山,艱難起步 爵溪很小,位于寧波象山縣東部,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城區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本地人口僅1萬4千余人,地處偏僻,無任何資源。 爵溪又很大,外來人口近2萬人,500多家工廠,固定資產約50億人民幣。其中針織企業430余家,銷售超億元的企業6家,具備年產各類針織服裝4億件的生產規模。2004年,爵溪工業生產總值達65億,稅收總額1.2億,是中國最大的針織出口基地之一。 20世紀60年代末,爵溪人賴以生存的海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人均耕地才1分多,根本沒有辦法解決溫飽問題。用巨鷹集團董事長陳照的話說,海里的水產能吃不能賣,搞養殖又是投機倒把,沒有煤沒有電,山上的樹根都被挖出來做了柴火。“嫁女不嫁爵溪郎”,爵溪人算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漁民出身的爵溪人首先想到的是編織漁網。70年代中期,他們開始編織麻袋、手套和襪子。到了80年代,爵溪人把幾臺上海人淘汰的舊機器抬回爵溪,開始生產腈“”綸衫褲,由此拉開了爵溪針織業的序幕。 為了提高技術水平,爵溪人用轎子把退休的上海師傅抬進了山,同吃同住,奉為上賓。這是爵溪人給予外人的最高禮遇,因為只有以前的地主才有轎子坐,解放后就再也沒有人乘坐轎子出入了。 請進來的同時,一批批爵溪人紛紛到上海企業進行培訓。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為爵溪的發展做好了人力和觀念的鋪墊。憑著誠意和刻苦,沒有“地利”的爵溪人,以“人和”開始了自己的奮斗歷程。 走出去,前面是個天 在計劃經濟色彩還很濃厚的年代,紡織是國家控制的行業,棉花統購統銷,產品也是統一銷售。爵溪的作坊式小工廠不可能被納入國家計劃經濟渠道,只能在縫隙中生存。得不到優惠政策照顧,得不到商家的青睞,更付不起商場高額的上柜費,在國內市場處處碰壁,爵溪人最后想到了國際市場。 陳照笑稱:那時候就想著要把東西賣到國外去,可當地根本沒有外貿人才,也很少有人懂英語,全部得靠自己打拼。為了死記英文,爵溪人也算攪盡了腦汁,把“A”叫做“豎叉叉”,把“B”叫做“13搭著寫”。 就是用這種看起來有點可笑的學習方法,爵溪人轉彎抹角與全國各地的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合作,拿到訂單后,擴大生產能力和引進國外先進設備便提上了議事日程。 產品檔次提高后,拿到的國外訂單也越來越多。1985年,爵溪的工業生產總值首次過億,成為寧波第一個億元鎮,其中主打的產業就是針織和服裝。 在此期間,先行企業并沒有對后發企業進行打擊壓制,反而充分合作,齊頭并進。因為爵溪人明白,一旦形成區域化網絡結構,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將對企業的發展有著更好的促進作用。 當地人把象山針織廠,巨鷹集團的前身,稱為象山紡織業的“黃埔軍校”,因為后來自己開服裝廠的人中,大多數都是從這一家廠出來的。提起這個,陳照一直倍感自豪。 之后,爵溪人的服裝生意在國際市場越做越大,從最初的東南亞市場逐步轉向東歐、西歐和南非市場。一些知名企業還紛紛在歐美設點,開展直接貿易,硬是把針織、服裝生意做到了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逐步形成了以亞洲、歐洲為重點,以日本、西班牙、韓國、美國、澳大利亞、波蘭、阿聯酋、香港、捷克、挪威為十大出口市場的格局。 小鎮網羅世界名牌 在爵溪,記者發現,這里很多企業生產的都是世界名牌,阿迪達斯、圣羅蘭、彪馬等近百個世界知名品牌在這里定牌生產。僅巨鷹集團一家就生產著美國的耐克、公牛,意大利的華倫天奴、范思哲等著名品牌的服裝。這些名牌之所以選擇爵溪作為合作伙伴,正是因為看上了這里的產業優勢和技術能力。 但是,只做無品牌的外貿加工生產基地,雖然客觀上促進了企業加快完成資本和技術的原始積累,但為他人做嫁衣賺到的終歸是蠅頭小利。 在向榮制衣廠,記者看到一張工作流程單,正在打包外運的國外某品牌T恤在當地的加工收購價是每打35美元,平均一件不足3美金,但貼在衣服上的標價顯示,到了國際市場,價格一下就漲了10倍。 為了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企業必須搶占先機。繼巨鷹集團在美國、西歐等地注冊商標之后,恒大針織、力宏針織等一大批中小企業也在南非、西班牙等地注冊商標,開始走上了品牌經營的道路。 據爵溪街道書記孫國夫介紹,僅2004年一年,爵溪的服裝企業在技術改造方面的投入高達3.6億元人民幣。德國德樂單面、雙面大圓機,香港立信、臺灣亞機等高溫高壓染色機等各類縫紉先進設備都被擺進了爵溪企業的廠房,這里幾乎成為世界先進紡織設備的“博覽會”。 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爵溪服裝企業明顯縮短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同時也在不斷地把國內同行甩在身后。目前,寧波生產的低檔文化衫所占比例已經下降到20%以下,中高檔產品占到80%以上。 說到未來,幾乎每一家爵溪服裝企業都信心十足,他們有信心讓爵溪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基地。從爵溪人,爵溪企業的身上,看到的不僅是繁華和繁華背后的坎坷,同時也讓人隱約看到了通向繁華的未來之路。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