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貿易戰的平民解讀:穿在中國(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4日 16:07 新世紀周刊 | ||||||||
透析中國服裝產業鏈 中國的服裝一貼上國外品牌就價格陡升,明明是一條金鏈子,卻只發揮出了石頭的效益。中國服裝要想真正走出國門,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我們一個老總從紐約回來,說在第五大道的一間品牌店里看到一條中國真絲質地的
在中國最有名的紡織城無錫,一位從事服裝行業七年之久的女職員向記者講述了這樣的故事,而這就是中國紡織業面對的現實。事實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紡織業在中國依然是大而不強,沒有國際品牌。這就意味著中國企業只能賺取一點點的加工費,沒有能力向高利潤區挺進。 雖然中國紡織品出口的總數量異常巨大,但把這樣的數量攤薄到中國近1億紡織業相關從業者身上,這樣的數字就會神奇地降下來,而再計算一下每位從業者創造的利潤,就會很容易地發現:中國服裝產業賺的都是小錢,高利潤離中國企業還很遙遠。 有人說,中國服裝產業鏈是一條金鏈子,為中國人提供了最多的就業機會,但另一面,中國服裝產品過低的附加值讓這條金鏈子只發揮出了石頭的效益,一旦面臨危機,就有破碎的危險。 [生產篇] “我現在一個月工資1000塊錢左右,干的是檢驗工,剛來時是裝口袋的,車工。”在無錫紅豆集團的襯衫車間里,打工妹李芳清和記者聊起了家常。 她說:“我這個檢驗屬于管理,但和車工一樣也是計件拿錢。雖然公司包吃住,但現在我住在男朋友家。要是自己租房子,公司有補貼,每100元補60塊錢! 李芳清來自安徽銅陵,像她這樣的打工妹占紅豆集團2萬員工的一大部分。據紅豆集團宣傳科卓科長介紹:經過培訓,這些打工妹就可以上崗,由于是計件工資,打工妹要有一個熟練的過程。 剛開始每月會拿七八百塊,熟練以后都會超過一千。有一位打工妹,前年在全國西褲裁剪大賽上拿了亞軍,現在已經被提拔為車間主任。而像李芳清這樣當上管理人員的打工妹,工廠里到處都是。 除了打工妹,在紅豆集團上班的當地人也非常多。在集團總部所在的無錫市港下鎮,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人在紅豆上班。記者在茶水間遇到的諸師傅,一家子就有九個人在紅豆工作。而紅豆集團的員工構成,也是中國紡織產業的一個縮影。 解決1億就業人口 有專家判斷,在中國,從事紡織業及其相關產業的人多達1億。如果中國紡織業的發展不穩,會給這部分就業人口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在中國和歐盟、美國之間的紡織品摩擦中,這是很關鍵的因素。盡管中國政府可以做出一定的讓步,但這1億人的飯碗必須要考慮保住。 中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有業內人士透露:雖然近些年打工妹的工資待遇有了很大提升,但和國外相比,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仍然十分低廉。服裝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工廠,靠得就是這個比較優勢。 正是無數打工妹的一針一線,讓中國的服裝走向了世界。紅豆集團負責外貿的楊順成先生告訴記者:中國產品的價格優勢是明顯的,但價格也不完全是決定性因素,中國穩定的政局也是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 貿易糾紛影響深遠 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在中國做生意已經比較規范,也非常安全。雖然非洲、東歐、拉美的國家也有價格優勢,但在總體條件上不能和中國相比。在中國的一些區域,紡織產業已經有比較完備的產業鏈,而這在其他國家并不具備。 在紡織工業占很大比重的無錫市,已經基本形成了紡、織、染、面料、服裝為主體的產業鏈,有1000多家服裝企業。無錫紡織品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的21%,貿易額高達35億美元,主要出口美國、日本和歐盟諸國。 今年一季度,無錫全市紡織品出口3.38億美元,同比增長42%,但進入二季度,出口增幅明顯回落,在廣交會上“訂單危機”就已初露端倪。這當然與中國同歐盟和美國的紡織品摩擦有著很大的關系,面對這樣的情況,無錫市的領導也感到非常棘手。 無錫市外經局一位負責人分析認為,美國和歐盟的“設限”將使整個紡織行業深受影響,特別是中小紡織企業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 而這位負責人也開出了多貼“藥方”—中國政府采取了以出口服裝件數,而不是價格為標準收稅的措施,因而提高產品檔次質量就顯得極為重要;還有就是嘗試“走出去”到境外投資辦廠,以繞過貿易壁壘。 事實上,一些在境外設廠的企業前幾年已嘗到了甜頭。在柬埔寨、蒙古設廠的光明集團就稱,今年年初取消配額后,境外企業的訂單明顯減少,企業也曾有意“打道回府”。但此次形勢突變后,境外企業的訂單又多了起來。 而紅豆集團也非常后悔沒有在境外設廠,在集團最近的一次內部會上,公司決定加快企業境外辦廠的步伐,同時大力開發非配額產品和非配額地區。 出口為內銷服務 在采訪企業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無錫地區出口歐美的紡織品大多附加值不高,除了棉布等材料,成裝以內衣和襯衣為主。而這部分的利潤很薄,不超過10%。但隨著國內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必須要靠擴大外貿量才能吃飽。 另外,很多企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們是利用國外市場來翹動國內品牌。雖然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比較低,但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口碑。這樣,企業在國內市場推銷附加值比較高的西服、襯衫等產品時,就會比較有底氣,產品也賣得出價錢。 而對這次紡織品摩擦,許多大企業都有準備。楊順成認為,紅豆集團出口產品的產值占總產值的1/10左右,對集團的沖擊不會很大。如果增收關稅,對企業的影響有限,成本可以轉嫁和壓縮。但如果在數量上加以限制,就很難辦了。 不過,楊順成也承認:“即使沒有這次貿易戰,企業也要對外貿這塊加強一下。人民幣一旦升值,企業面臨的壓力一點也不會小!倍诮邮苡浾卟稍L后,楊順成和許多無錫當地紡織企業代表,都將前往北京開會,向商務部傳遞來自企業的意見。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紡織業的大企業在發展主業的同時,都有著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像紅豆集團就涉足服裝、橡膠、機械、地產、生態農業等多個產業,在當地很受歡迎的“赤兔馬”牌摩托車就是紅豆集團的產品。 紅豆集團的總裁周海江也不止一次對外界表示,服裝業的門檻太低,競爭過于激烈,利潤沒有太多的提升空間。 [生活篇] 如果能夠跨越時空,把中國紡織品附加值過低的事情說給明朝或是清朝的某個江南織戶聽,他一定會以為這是一個玩笑。因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的紡織品(主要是絲綢),一向是歐洲皇室貴族才能享用得起的高檔面料,古老的絲綢之路也給中國帶來了不計其數的黃金白銀。 在記者采訪途經的蘇南地區,自古以來就以絲綢貿易聞名天下,也曾經是清朝最繁盛的絲織業中心。據史料記載,早在500多年前的明朝天啟年間,無錫就成為聞名遐邇的“布碼頭”,每年的貿易量達700萬疋。 而蘇州的絲綢更是世界聞名,現在享有盛譽的蘇繡藝術一開始誕生時也僅僅是服裝的一種裝飾。在江南大地上,清政府更是設立了江寧織造府、蘇州織造府和杭州織造府,專門為皇家供應衣物。 不過,在今天,備受皇家喜愛的江南絲綢,眼下卻沒有當地人追捧,而喜愛團龍繡鳳的審美觀念也早已被取代。 老字號不敵洋品牌 在蘇州古老的步行街——觀前街,絲綢店遠沒有舶來品牌顯眼。周末晚上,是觀前街人流量最大的時候。但在觀前街最有名的綢緞莊——乾泰祥綢布店,卻很少有客人光顧。 一位在蘇州大學上學的女孩對記者說,不是不喜歡穿唐裝,也不是不喜歡絲綢。如果是節日穿穿還可以,但平時生活,還是國外的牌子和設計比較適合。要是在辦公室,穿唐裝工作,是不是有點太另類了。 而在中國最具服裝消費能力的城市上海,在好一點的商場里,洋品牌幾乎是一統天下。在上海徐家匯港匯大廈三層的時尚女裝區,很難看到漢字品牌,更不要說國內品牌。一位從西安到上海出差的先生,特意趕來為女友挑衣服。記者過去看了看女友給他開出的購物單,全都是國外品牌。 不過,一位很會逛街的上海朋友告訴記者:“其實許多上海女孩也買不起百貨店里的外國牌子,她們只是在找樣式。看好了以后,她們會到襄陽路去抓。在上海,女孩子是不會穿LV的,因為即使是真的,也會被認為是從襄陽路淘到的水貨。 另外,上海也有專門的絲綢店,位置在淮海路邊的小巷子里,雖然也有人去購買,但店鋪都比較窄小,給人以小作坊的感覺! 服裝成為城市名片 許多人認為,中國的服飾文化已經進入到比較成熟的階段。一方面,受歐洲服飾文化的影響,奢侈華貴的服裝在中國銷路大增;另一方面,受美國服飾文化的影響,中國人也開始強調穿著的隨意和舒適。 而由于中國地域廣大,各城市之間的服飾文化也逐漸呈差異化發展。雖然上海和蘇州只有1小時的車程,但服裝文化卻極為不同。蘇州女孩子的衣服大多典雅秀氣,有點小可愛的感覺,而上海女子的服裝大多洋氣十足。 在上世紀的100年里,中國人的服飾觀念經歷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中國紡織界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像上世紀70年代藍色、灰色泛濫的局面已經不會再出現,個性化的服裝將成為消費者的最愛。 沒有品牌的服裝大國 不過,記者卻發現,有太多的消費者把中國品牌服裝和傳統民族服裝做了關聯,而事實上,現在的中國品牌大部分都是做洋裝。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服裝業所面臨的困境,在洋裝這一最普遍的領域,中國品牌始終生活在洋品牌的陰影下。 雖然中國紡織品的出口數量巨大,每天都有裝載中國紡織品的集裝箱抵達美國的東西海岸,歐洲的利物浦和阿姆斯特丹,但中國卻沒有輸出一個真正的國際品牌。中國紡織企業依然是靠著低價在打拼,而低價所傳遞的信息,就有國貨質量不行、老土的意味。 對于舍得花錢買衣服穿的城市女孩子而言,最怕被人說的就是穿國內品牌老土。附加值低,不但影響了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更高的利潤,也影響到了企業在國內市場上和洋品牌的競爭。 [分析篇] 在中國和歐美紡織品摩擦后,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說,中國紡織品的附加值太低,中國的服裝沒有品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卻很少有人說清。而事實上,提升中國紡織品的附加值是一個系統工程,絕不是一個或幾個企業就可以完成得了的。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我們不能不說中國的企業把提升附加值想簡單了。有許多企業是埋頭賺錢,看得到10%的微利,卻看不到10倍以上的品牌效益。” 他說:“在整個產業鏈上,每一點都有提升附加值的可能。但我們的許多企業總是以為提升附加值,打造品牌效益是成衣廠商的事情。這本身就是一個誤區。有品牌的棉花,有品牌的棉布,有品牌的印染,最后才是有品牌的服裝! “現在產業鏈上游也終于有人開始做品牌了,說實在的,這也是外國人教給我們的。好幾次外貿訂貨會,外商指著名字要成衣廠商采用黑龍江一家小企業生產的棉布,說是質量好。后來,據說那家企業都不用倉庫,貨只要從機器上拿下來,就有人取走。這樣的故事發人深省呀。”他這樣對記者感嘆。 給別人做嫁衣 加工代工,畢竟是給別人做嫁衣。紡織業如此,其他產業也一樣。在IT領域,中國臺灣的業界巨子施振榮先生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加工代工處于利潤曲線的U型谷底,前端的設計和標準制定、后端的品牌打造才是高利潤的區域。那中國的服裝企業能否在高利潤區有所作為呢? 無錫市伊迪菲休閑服飾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蔚亮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說:“IT產業和紡織產業沒有太多的可比性。IT產業的興起才不過二十幾年的時間,可以說是一個新鮮事物,你盡可以按照你的理解去做,因為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 “但紡織品尤其是服裝不一樣,人類穿衣服的歷史已經超過萬年。在這樣漫長的歷史中,服裝已經成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近百年來,中國人開始改穿洋服,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而中國的設計師沒有經過西方文化的熏陶,想要設計出符合西方審美要求的服裝,談何容易。另外,即使中國設計師有這個能力,也要對方相信你,認同你,這些都需要時間! 其實,中國也不是沒有學習的對象。像日本和韓國的服裝最近在國際上就比較流行,在中國更是許多“哈韓族”、“哈日族”的最愛。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日韓服裝走向世界的過程,就不得不佩服他們企業的心機。 日韓服裝之所以有比較好的附加值,不僅是因為企業做的好,更是因為他們把國家的文化推向了世界,服裝不過是這個文化包里的一部分而已,F在全世界的動漫迷都在看日本的東西,日本的服裝能不火嗎?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