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擺脫邊緣化尷尬 九省通衢擺龍腰(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4日 16:12 中國經濟周刊 | |||||||||
湖北現象 對于湖北,省內外人士有一個共識:優勢資源多,但現狀堪憂。這種“應然”與“實然”的差距似乎構成了一個“似非而是”的“湖北現象”。 從地理位置看,湖北處于橫貫東西的長江中游,縱穿南北的京廣鐵路,京珠、滬蓉高
從自然資源上看,豐富的礦產資源與水電能源為湖北提供了充足的工業原材料和能源動力;三峽大壩宜昌段和三峽前的中國第一壩—葛洲壩都在湖北境內; 從經濟區位上看,湖北處于長江經濟帶、京廣沿線經濟帶的中接點上,中部崛起帶的核心,可對周邊經濟區形成強大的輻射與吸納,極易產生擴散與積聚的經濟傳導效應!斑@決定了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的戰略大支點作用和較強的節點傳導效應!蔽錆h市市長李憲生說。 從第一產業基礎看,湖北不僅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武漢是全國性的糧食、棉花、油脂大型中心批發市場。作為湖北的“二老”之一,“湖北是典型的老農業基地”。 從第二產業基礎看,湖北是近代制造業的重要發祥地,當年“漢陽造”聲名甚至遠播海外。直到1980年代中期,以重工業為主的較完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工業基礎在國內仍屬領先。 從科教與研發實力上看,以武漢為中心的湖北綜合科研與教育實力在全國僅次于北京、上海,武漢是全國高校第三大聚集區,科研院所比肩而立。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全國第二大智力密集區,是國家科技部批復建立列入國家火炬計劃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許多高新技術如光纖通訊、激光、生物工程、計算機軟件等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 但是,所有原有和本有的優勢背后都包含著相應的隱憂:“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本是吸納外地要素資源的通道,現在卻成了流失要素資源的坦途;舊時繁榮一時的工業重鎮,現在卻面臨著產業升級和職工下崗再就業的雙重壓力;科研結構條件居全國第6位,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卻排在全國第11位;雖一直強調“開放市場”,地方保護受害程度卻居全國第4位;曾幾何時,湖北也有過風光的“名牌歲月”,可如今,除了武鋼、東風汽車等特大型國有企業品牌外,“活力28”、“美爾雅”、“長江音響”等當年耀眼的名花,都已經黯然凋零,或者走向式微…… 湖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亞莉說,湖北與中部其它五省一樣,是我國“二元結構”最為突出的區域,加快農業工業化的焦點,重點在中部:作為傳統產業密集區,加快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難點和重點也在中部。 全國人大代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信息學院院長楊云彥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談到湖北經濟時不無感慨地說,湖北正在“邊緣化”,其突出表現在制造業衰退、就業萎縮、勞動力大量外流、投資和內需不旺,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拔覀兪寝r業大省但不是農業強省,我們是科教大省但不是科教強省,我們是人才大省但不是人才強省,我們是人口大省但卻是財政窮省……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尷尬現實。中部塌陷,不是別人強加于我們的評價,而是基于自我反思后我們對形勢的清醒認知”。 事實表明,在多年來形成的區域經濟格局中,湖北始終沒有邁過這道坎:區位優勢沒有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市場優勢,資源優勢沒有轉化成經濟優勢。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現在我國東西、南北發展無法連貫,很大程度在于湖北這一中國發展的戰略大支點不夠強,其承東啟西、接南轉北的作用和“節點”傳導效應沒有充分地發揮。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相關專題: 《中國經濟周刊》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