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商業評論:一個人和一個企業的天花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8日 17:30 21世紀商業評論 | |||||||||
成敗萬明堅 ——一個人和一個企業的“天花板” 萬明堅還能東山再起嗎?
2004年12月20日下午六時,萬明堅離開他工作四年的TCL移動公司時,神情放松,面帶笑容:“我要去北京看病了,我的肺不好,確實很累。” 這是萬明堅在TCL移動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幕,當天早上,公司向所有員工宣布了萬明堅因“身體狀況欠佳”辭職的消息,而萬的離去也讓TCL的一位“老人”袁信成在沉寂多時后再次重出江湖。 一進一退之間令人感慨,萬明堅今日的落寞與早年TCL彩電“營銷教父”袁信成突然穩居幕后頗有幾分相似,只是對于日漸枝繁葉茂的TCL集團而言,萬的離任也不過是自袁信成、吳士宏等TCL各路諸侯粉墨登場、各主沉浮中“情節較為激烈的一個片段”。 而萬明堅將會在何時、以何種身份復出?一個一個看似來得太快的消息吻合著萬明堅“成也高調,敗也高調”的“狂人”個性,誰也無法確定起落之后,萬的“快速復出”帶去的是其一如既往的驕傲?還是四年一夢之后的幡然領悟? 成王敗寇 除了萬明堅的去向,還有更多的問題在等待新一輪的求解。 伴隨萬明堅的下課,四年來一直處于高歌猛進中的TCL手機正在經歷一場寒冬。 自從2002年賺得12億港幣利潤攀上頂峰后,TCL通訊的手機業務開始步入高臺跳水階段,去年底其凈利潤為5.52億港幣,到2004年9月30日,TCL通訊凈利潤為2.74億港幣,而且第三季度還出現了2800萬港幣的虧損。 實際上,從財務報告可以看出,截至今年九月底,TCL通訊的存貨價值達到 10.6億港幣,和去年底相比增加了3億港幣,應收款為14.5億港幣,比去年底增加了10.6億港幣,存貨和應收款占用了公司大量資金,合計達到13.6億港幣。 那些2001年前后TCL手機一戰成名,鉆石文化代表作999D供不應求、一度斷貨的繁榮景象不再,最為悲觀的說法陸續傳來——TCL前三季度已經銷售的手機中,有近一半的貨積壓在銷售渠道進退不能。 成王敗寇,正像幾年前在一片IT狂潮中以同樣豪情沖擊互聯網、最后不得不兵敗而亡的吳士宏一樣,萬明堅的離開沿襲了TCL一貫的成敗邏輯,不同的是,吳士宏讓TCL為之賠進了1億多元,而萬明堅則在短短的四年間為TCL帶來了超過10億元的凈利潤。 然則一朝的輝煌與一朝的失落,在TCL的成敗邏輯里似乎沒有太大的必然關聯,只是,萬的離開就一定能夠把積聚在TCL移動上空的“陰霾”一并帶走嗎? 也許遠非人事的更沓更能拯救TCL移動于風雨飄搖之時,同樣巨大而沉重的壓力讓TCL手機業務處在一個全行業的低迷之中:過去兩年中一直在與TCL叫板誰才是真正“國產手機第一”的波導也在遭受著行業的重挫,200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波導手機產品綜合毛利率繼續下降了16.8%,同時由存貨導致的應收款也同樣超過10億元;中科健第三季度的各項經營指標全面惡化,主營業務收入15.22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并首現虧損;曾經的手機行業“利潤王”夏新電子第三季度僅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2億元,同比下降44%。 似乎,行業的不景可以為萬明堅的去職找到一份稍顯寬慰的理由,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海外品牌一片繁榮,不僅諾基亞、摩托羅拉兩大巨頭在2003年的短暫失利后迅速于2004年重新穩住了陣腳,索尼愛立信、三星,甚至此前在中國市場無甚作為的NEC、LG都在2004年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和銷量。 萬明堅的成敗,儼然一個敏感的行業旗手、國產手機的風向標,昭顯著這個新興產業在短短幾年間的興與衰。那些曾經輝煌一時的風云人物、顯赫一時的國產手機品牌都走到了一個重新選擇的十字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