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給我們上了貿易課(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9日 11:07 中國經濟周刊 | |||||||||
如果“中國數字”因為費用問題而自我限制,無疑于是中國對自身國際影響力的“自殺”行為。
美國人提醒:迷信單一數字是“商業大忌” 在美方代表團召開媒體見面會的最后一刻,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曹緒岷會長才出現。曹會長的出現令在場的國內媒體頗感意外,因為作為美方的專場媒體見面會,最初的人員安排中沒有中方代表的名字。另外,即使曹會長要出面,也應該是在第一天,即出席美國大豆協會和大豆基金會的見面會,而不是CBOT的見面會。 “邀請曹會長出席,是臨時決定。而曹會長也是在我們極力要求下才答應的,”媒體見面會的組織者透露說。 會后媒體私下分析說,也許是因為面對中國媒體“不留情面”的質疑和追問,美方認為有必要請中方代表出面,表明中方“看法”。 曹會長一出場,首先表示,2004年的大豆危機已經過去,已不是什么新話題。當時媒體炒得一塌糊涂,但現在問題基本上解決了,不值得炒作了。目前重要的是如何總結危機產生的原因,如何進一步加強我們行業的鍛煉,提升行業的解決危機能力。 對于危機產生的原因,他的分析是,目前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大部分都是根據美國農業部每年發布的市場信息和預測,作出采購計劃和決定。“但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往往不是很準確,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就難以做出正確判斷。這種信息不對稱,是發生危機的重要原因。不僅大豆,其他農產品也存在同樣問題,”曹會長說。 但對于中國企業對美國農業部數字的依賴,美國大豆協會的雷天龍先生評價說,對于任何一家美國的大豆加工企業來說,他們絕不會僅僅依賴于美國農業部提供的預測報告。一家美國加工企業可能平均擁有4-5個專門的咨詢機構,分別就合同事宜、中國和拉美地區的當年收成等向他們尋求咨詢意見。甚至很多美國公司還擁有專用的氣象服務,而不僅僅享受政府提供的氣象預報。所以在美國市場上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渠道,而影響市場的因素本來就很多。 “對于中國企業和進口商而言,美國大豆協會只是個橋梁。如果希望得到最全面的信息,最好的方式還是直接進入美國市場中,包括現貨市場和芝加哥期貨市場,就像日本、臺灣和許多其他地方的企業那樣。”他建議說,“而一旦直接進入美國市場,中國的進口商就會對美國的市場、美國的系統、美國信息的可靠性等有更深刻的了解。這些方面做到了,那么關于美國農業部數據準不準等很多疑慮就自然而然消失了。”他說。 “中國數字”有望問世 既然美國農業部的預測數字不可信,中國企業為何還要堅持采用?“因為中國沒有自己的數據,”曹會長回答說。 那么,中國農業部為何不能像美國農業部那樣,定期向國內外市場發布預測數字?“對其他機構我沒有權力評價,”曹會長說。 曹會長在提供了一連串的無奈回答之后,還是帶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最近,國務院已經授權土畜商會,承擔美國農業部發布大豆產供銷等相關信息的職能。 “我們商會目前已經開始正式準備工作。”曹會長透露說。 不過,目前的數字搜集工作難度很大。如中國大豆的年產量,從沒有一個機構真正全面深入地調查過:中國大豆耕地有多少,農民播種面積有多少,有沒有自然災害等。不僅每個省都要調查,還要一個村一個村的調查。 需求量和購買量的統計,難度更大。美國的做法是,貿易商購買大豆、簽訂合同的數量,都必須向美國貿易部如實報告。而美國貿易局也會定期發布統計數據,如今年簽了多少、幾月份交貨等。但中國目前在這方面還沒有形成制度化。 曹會長還介紹,該系統目前實行會員制,即自愿加入的方式,“目前已有會員100多家”。 會員制,意味著數據系統只對會員開放,而不是向全社會、全球免費和公開發布。原因是“因為土畜協會目前所有費用都來自于會費收入,數據開發系統財力有限,”曹會長說。 中國“數字牌”會因“財”夭折嗎 與中國行業協會的費用來源不同的是,美國大豆協會的費用來源有兩大部分,即直接來源于美國農業部和美國大豆基金會。 美國農業部的資助顯然來自政府財政收入,但大豆基金會的費用來自何處?“來自大豆銷售價格提成,”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尼爾.布雷迪霍福特說。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