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中國經濟周刊》2005 > 正文
 

美國人給我們上了貿易課(3)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9日 11:07 中國經濟周刊
  對此解釋,《中國經濟周刊》也采訪了國內期貨界人士的看法。對于美方所說的“程序”,大家都認同;但對預測結果“不完美”的原因,則持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認為預測不準可以理解,但持相反觀點的人依然堅持是“人為”因素所致。

  某研究人員就“舉例”說,現在美國農業部就又在“故伎重演”,開始尋找新的炒作題材,力圖“扭轉”連續下跌半年來的大豆行情,保證美國大豆繼續“賣個好價錢”。如20
04年8月,美國農業部月度報告意外調低美國大豆產量數據,原因是預測美國要發生早霜,大豆價格止跌回升;2004年11月份,美國大豆的上市季節來臨,全美大豆收割完成了87%,路易斯安那州更完成95%。美國農業部又打出了“大豆銹病牌”,正式發布消息說,“已證實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兩塊測試田里發現大豆銹病,這種檢測結果令人關切”;隨后又說,路易斯安那州三個地方以及密西西比一處檢測大豆銹菌病作物結果呈陽性,同時美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測中心,也聲明從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采集的樣品中,銹菌病檢測呈陽性等等。

  在此類消息刺激下,CBOT大豆價格擺脫半年多的下跌趨勢,重新開始反彈行情。

  “從國際市場競爭角度看,美國農業部的這種做法無可指責,因為作為政府,利用市場游戲規則保護本國農民利益,天經地義。”,國內市場人士評價說。

  對于美國農業部聘請“外腦”預測農產品產量、需求量等數據的做法,該人士認為是“高招”。“從追究責任角度說,誰預測誰負責。所以美國農業部只管發布,對準確與否沒有直接責任,更可避免人為操縱等嫌疑”。

  因此他建議,中國政府也可以借鑒美國農業部的這種“市場化路子”,很多關系國際市場、國際貿易的基礎數字統計,“外包”給市場性機構或公司。

  據了解,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初步確定,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承擔大豆行業的產供求等統計和發布。(具體內容見后面文章“‘中國數字’依然難產”)

  輔文:

  國際定價權不是“爭奪”來的——中國為何不打自己的“數據牌”

  就在國內各方、包括媒體紛紛就美國農業部的數據真實性而進行懷疑和指責之時,國內也有人發出了不同聲音:商場就是戰場,貿易就是和平時期的國際戰爭,“兵不厭詐”古今中外通用,在合法范圍內爭取和保護自己利益,這就是市場的游戲規則。

  市場價格從來都是由供給和需求雙方因素決定的。中國作為全球大豆第一大進口國和需求國,完全“有資格”發揮自己的“需求方”影響力,左右市場價格;目前之所以被動接受由美國單方面主導的國際價格,原因在于我們缺少必要的“手段”,即利用市場游戲規則,打出中國自己的“需求牌”和“數據牌”。

  事實上, “需求牌”、“數據牌”目前已經成為影響國際市場市場價格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如美國CBOT的大豆價格、NYMEX(紐約商業交易所)的石油價格,LME(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價格,這些全球定價中心的每一種商品價格的未來走勢,都將“中國需求”、“中國因素”列為首選因素之列。中國需求量的每一次細小變動,都會導致這些國際定價中心價格的“上躥下跳”。

  “但可悲的是,這些本可以在國際市場上體現中國影響力、實現中國參與國際定價權夢想的中國數字,大多不是來源于中國自己的正式發布渠道,而是由其他國家或機構統計發布的。結果,中國‘數據牌’成了其他國家和投機者打擊中國的武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期貨界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如目前對于中國大豆需求量、進口量、庫存、產量等基礎數據,中國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統計口徑和發布渠道,更找不到權威的、全面的數字;而美國農業部和大豆協會,每周、每月定期向全球公開發布行業報告,不僅公布美國本國數字,還有全球主要產區和需求地的數字。更不可思議的是,中國自己都沒有的大豆需求量、產量和庫存等數字,美國農業部和美國大豆協會統統都有,并成為中國大豆加工企業主要的參考依據。更有中國企業抱怨,他們如果想向國內海關部門了解大豆進口的有關信息和數據,必須花錢來買。

  “國內部門之間、企業之間,為了蠅頭小利而互相封鎖消息;而美國則大方的免費向全球提供一切數據。結果可想而知,不僅中國企業、甚至是全球市場都被美國人牽著鼻子走,”上述期貨界人士評價說。

  這也許正是2004年中國大豆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但反觀國內反應,對于危機的反思除了對美國的指責外,更多集中在了對于國際定價權的討論上。“爭奪國際定價權”幾乎成了2004年中國財經媒體的熱門話題。即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大豆需求國,必須改變目前由美國單方面制定國際價格的現狀,中國也應該擁有部分國際定價權。

  “中國媒體對于國際定價權過于敏感,把一個市場話題政治化,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受邀出席美方媒體見面會的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朱玉辰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國際定價權不是可以爭奪就能得到的,它是市場自然形成的。如果你的市場做得夠規模,市場份額夠大,那你自然就是國際市場,就是定價中心,市場參與者也會認可你。但是如果不做市場,永遠也成不了中心。”

  因此,他認為,目前CBOT大豆交易的歷史、規模、規范和市場認可度等都是世界一流的,成為國際定價中心是市場的必然選擇。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貨盡管發展得不錯,但何時能為為國際定價中心,仍需要一個發展過程,需要國際市場參與者的選擇和認可。

  “其實,中國對于國際定價權的期待,并非癡人說夢。”前述期貨界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市場炒作的就是信息,尤其是數據信息。因此,中國參與國際市場定價權的漫漫長路,可以從啟動和掌控市場數據發布權開始。連國際炒家都一本正經地將中國因素作為其炒作題材,國內相關部門卻對手中擁有的‘武器’視而不見。”

  配文:

  “中國數字”依然難產

  “信息不對稱、過于依賴美國農業部預測數據,而該數據又往往不準確,這是導致中國企業吃虧、直至發生大豆危機的最重要的原因,”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曹緒岷會長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但既然美國農業部數字不準確,中國企業為何還要以此為判斷依據?曹會長回答“因為中國沒有自己的數字。”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大豆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美女財神
怦然心動柔美情懷
金雞送福
恭喜發財圖鈴拿來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