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給我們上了貿易課(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9日 11:07 中國經濟周刊 | |||||||||
某研究人員就“舉例”說,現在美國農業部就又在“故伎重演”,開始尋找新的炒作題材,力圖“扭轉”連續下跌半年來的大豆行情,保證美國大豆繼續“賣個好價錢”。如20
在此類消息刺激下,CBOT大豆價格擺脫半年多的下跌趨勢,重新開始反彈行情。 “從國際市場競爭角度看,美國農業部的這種做法無可指責,因為作為政府,利用市場游戲規則保護本國農民利益,天經地義。”,國內市場人士評價說。 對于美國農業部聘請“外腦”預測農產品產量、需求量等數據的做法,該人士認為是“高招”。“從追究責任角度說,誰預測誰負責。所以美國農業部只管發布,對準確與否沒有直接責任,更可避免人為操縱等嫌疑”。 因此他建議,中國政府也可以借鑒美國農業部的這種“市場化路子”,很多關系國際市場、國際貿易的基礎數字統計,“外包”給市場性機構或公司。 據了解,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初步確定,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承擔大豆行業的產供求等統計和發布。(具體內容見后面文章“‘中國數字’依然難產”) 輔文: 國際定價權不是“爭奪”來的——中國為何不打自己的“數據牌” 就在國內各方、包括媒體紛紛就美國農業部的數據真實性而進行懷疑和指責之時,國內也有人發出了不同聲音:商場就是戰場,貿易就是和平時期的國際戰爭,“兵不厭詐”古今中外通用,在合法范圍內爭取和保護自己利益,這就是市場的游戲規則。 市場價格從來都是由供給和需求雙方因素決定的。中國作為全球大豆第一大進口國和需求國,完全“有資格”發揮自己的“需求方”影響力,左右市場價格;目前之所以被動接受由美國單方面主導的國際價格,原因在于我們缺少必要的“手段”,即利用市場游戲規則,打出中國自己的“需求牌”和“數據牌”。 事實上, “需求牌”、“數據牌”目前已經成為影響國際市場市場價格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如美國CBOT的大豆價格、NYMEX(紐約商業交易所)的石油價格,LME(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價格,這些全球定價中心的每一種商品價格的未來走勢,都將“中國需求”、“中國因素”列為首選因素之列。中國需求量的每一次細小變動,都會導致這些國際定價中心價格的“上躥下跳”。 “但可悲的是,這些本可以在國際市場上體現中國影響力、實現中國參與國際定價權夢想的中國數字,大多不是來源于中國自己的正式發布渠道,而是由其他國家或機構統計發布的。結果,中國‘數據牌’成了其他國家和投機者打擊中國的武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期貨界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如目前對于中國大豆需求量、進口量、庫存、產量等基礎數據,中國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統計口徑和發布渠道,更找不到權威的、全面的數字;而美國農業部和大豆協會,每周、每月定期向全球公開發布行業報告,不僅公布美國本國數字,還有全球主要產區和需求地的數字。更不可思議的是,中國自己都沒有的大豆需求量、產量和庫存等數字,美國農業部和美國大豆協會統統都有,并成為中國大豆加工企業主要的參考依據。更有中國企業抱怨,他們如果想向國內海關部門了解大豆進口的有關信息和數據,必須花錢來買。 “國內部門之間、企業之間,為了蠅頭小利而互相封鎖消息;而美國則大方的免費向全球提供一切數據。結果可想而知,不僅中國企業、甚至是全球市場都被美國人牽著鼻子走,”上述期貨界人士評價說。 這也許正是2004年中國大豆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但反觀國內反應,對于危機的反思除了對美國的指責外,更多集中在了對于國際定價權的討論上。“爭奪國際定價權”幾乎成了2004年中國財經媒體的熱門話題。即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大豆需求國,必須改變目前由美國單方面制定國際價格的現狀,中國也應該擁有部分國際定價權。 “中國媒體對于國際定價權過于敏感,把一個市場話題政治化,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受邀出席美方媒體見面會的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朱玉辰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國際定價權不是可以爭奪就能得到的,它是市場自然形成的。如果你的市場做得夠規模,市場份額夠大,那你自然就是國際市場,就是定價中心,市場參與者也會認可你。但是如果不做市場,永遠也成不了中心。” 因此,他認為,目前CBOT大豆交易的歷史、規模、規范和市場認可度等都是世界一流的,成為國際定價中心是市場的必然選擇。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貨盡管發展得不錯,但何時能為為國際定價中心,仍需要一個發展過程,需要國際市場參與者的選擇和認可。 “其實,中國對于國際定價權的期待,并非癡人說夢。”前述期貨界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市場炒作的就是信息,尤其是數據信息。因此,中國參與國際市場定價權的漫漫長路,可以從啟動和掌控市場數據發布權開始。連國際炒家都一本正經地將中國因素作為其炒作題材,國內相關部門卻對手中擁有的‘武器’視而不見。” 配文: “中國數字”依然難產 “信息不對稱、過于依賴美國農業部預測數據,而該數據又往往不準確,這是導致中國企業吃虧、直至發生大豆危機的最重要的原因,”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曹緒岷會長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但既然美國農業部數字不準確,中國企業為何還要以此為判斷依據?曹會長回答“因為中國沒有自己的數字。”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