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稻盛先生說:據說,冬天越寒冷,春天的櫻花就開得越發燦爛。寒冷這種逆境,是櫻花綻放的必要條件。人也一樣,如果被逼入逆境,就要把這看成是神賜予的禮物而感到欣喜。克服了逆境中的苦難,就一定能開辟光明的未來。必須堅信這一點,這非常重要。所以說,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走出逆境、突出重圍?
有一個詞被提及得很頻繁:企業家精神。
其實,所謂企業家精神,無非就這八條:
原著:稻盛和夫
編譯:盛和利他(ID:gh_c6bb6f14acf0)
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潤
經營者必須為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幸福而追求利潤。追求利潤絕對不是什么可恥的事情。在自由競爭的原理正常發揮作用的市場經濟中,通過光明正大的商業活動獲取的利潤是正當的利潤。
盡可能將生產過程合理化,以降低成本;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制定讓客戶樂意接受的最高價格,這種由經營者和員工自己額頭流汗獲得的利潤,值得我們自豪。
既要追求利潤,又不能成為利潤的奴隸。有的人為追求利潤不擇手段,我們絕不能受他們的誘惑。我們必須用正當的方法獲得利潤,為提供客戶期望的高品質產品而拼命努力,不遺余力,光明正大地獲取利潤。
不能采用卑劣的手段,以圖一攫千金。這類事連做夢也不能想。在石油危機時期,有的企業以為遇到了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囤積商品,哄抬物價,如今,這些喪失良知、攫取骯臟利潤的經營者早已銷聲匿跡、無人在位了。
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中獲取的正當利潤是一種報酬,是對那些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人的一份嘉獎。
給組織施加影響力
京瓷這個企業是由我和7名創業伙伴共同創立的,當時包括我在內,一共有28名員工。我們借了位于京都郊區的宮木電機公司的倉庫。創立時的資本金是300萬日元,銀行貸款1000萬日元。從1959年創立以來,至今已有33個年頭,公司自創業開始一直盈利,沒有出現過一次虧損。第一年的利潤和資本金相同,也是300萬日元。此后一路順利發展,現在的員工人數為日本國內13000人,海外13000人,加起來共26000人,銷售額總計4500億日元。
京瓷從中小企業開始到今天,一直由我擔當經營者。基于經營者的經驗,我認為,在思考領導人的領導力時,經營者的個性一定會在企業經營中反映出來。
大概在20年前吧,有一位年輕的記者問我:“稻盛先生,聽說你是一位獨斷型的經營者,是吧?”“獨斷型”是一個很不好的詞,招人討厭。但當時,我卻認為獨斷經營很好。也就是說,在政府機關、大企業里,社長或者領導人交替以后,原來的組織都不變。
我認為,這是很不正常的。比起副社長來,社長的責任要重得多,待遇也高得多。處于這種地位的社長交替以后,如果組織的思維方式不做改變,那么這種交替有什么意義呢?
但記者們認為,組織應該一直保持不變,組織不可以改變。但是,我認為,這樣的話,就不需要什么社長了。如果組織不需要變化,社長拿副社長一倍半的薪水、兩倍的獎金也沒有必要了。
不需要有社長存在,只要有副社長就行了。因為社長的立場,就是承擔全部責任,給企業、組織帶來變革,把公司搞活,帶領大家前進。正因為要發揮如此重大的作用,才給予社長相應的報酬和地位。
所以什么變革都不做的話,根本就不需要社長。我認為,有關領導人、領導力的理論,首先應該從這里開始。
如果不能夠對組織施加影響力,就沒有當領導人的資格。領導人的第一個條件是,不管是好是壞,都必須能夠給組織施加重大的影響。
為踏實的努力提速的“鉆研創新”
“鉆研創新”聽起來好像很困難,其實它就是指“不斷改良改善,使明天勝過今天,后天勝過明天”。
不要重復同樣的作業,而是發揮創意,今天試試這樣干,明天試試那樣干,找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即便是單調乏味的工作,只要不斷刻苦鉆研,發揮創意,也能實現巨大的飛躍。
京瓷公司雖然以制造零部件起家,但如今卻擁有從手機到復印機等范圍廣泛的、高超的技術,但京瓷并不是一開始就擁有如此廣泛的機器研發制造技術。即便在精密陶瓷領域,京瓷也不是從創立伊始就擁有高水平的技術。
從創立起至今的半個世紀以來,京瓷全體員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日日刻苦鉆研,不斷發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創意。這種堅持不懈的積累沉淀,正是京瓷廣泛而先進的技術的來源。
我一直致力于挖掘精密陶瓷的所有可能性。我堅信“精密陶瓷的應用范圍不只限于電子技術領域”,一直積極地將陶瓷技術應用在其他產業領域。
打個比方,陶瓷有耐高溫、耐磨損、硬度僅次于鉆石的物理特性,那么是否可以將陶瓷用在易磨損的地方呢?
我帶著這個想法四處探尋,希望找到有耐磨損零部件需求的公司。
當時,在紡織業已經出現了尼龍等化學纖維材料。尼龍韌性高,在制作尼龍的工序中,用于繞尼龍線的金屬部件很快就會損耗報廢。
我認為只要用陶瓷部件代替金屬部件,這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于是著手研發這種部件。就這樣,紡織機械上開始大量使用陶瓷部件,我乘勝追擊,更加積極地四處探尋“是否存在其他陶瓷應用領域”。
不久,我在開拓美國市場時發現了晶體管的商機,開始獲得用陶瓷制造晶體管端子部件的機會。這種零部件的技術要求很高,但京瓷想方設法成功研發出了該部件。
在一段時期,京瓷成為世界唯一生產、供應晶體管端子的制造商。不久晶體管被IC取代,當時的京瓷已經開發出陶瓷IC封裝產品,這一產品為后來的半導體帶來了迅速發展,京瓷再次取得巨大的飛躍。
京瓷之所以有這些成就,并不是我對技術的更新換代有預見能力,這只是我不安于現狀、全方位刻苦鉆研、發揮創意,勇于向新領域發起挑戰的結果。這樣的舉措造就了今天的京瓷。
堅持刻苦鉆研,換言之,“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是發展事業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
在諸位當中,有不少人因為現在的工作沒有前景而想從事新業務,卻苦于沒有人才、技術和資金,結果只好望洋興嘆,半途而廢。
但事實并非如此,只要在現有的工作中不斷鉆研創新,徹底探究其中全新的可能性,就必定能取得出色的發展。
我們決不能漫無目的地重復昨天相同的動作,而必須在日常工作中,時刻思考“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做得更好”,時刻帶著疑問,事事問個“為什么”,抱著“今天勝過昨天,明天勝過今天”的思想,持續改良改善,不久必將會取得劃時代的成果。
同時,在腳踏實地、不懈努力的過程中,日日鉆研創新,持續改良改善,不僅是提高企業技術實力的手段,甚至說是中小企業蛻變為大企業唯一切實有效的方法也不為過,京瓷的發展有力地印證了這一點。
事業的本質,是經營“人心”
1959年,因意料之外的原因,我創辦了企業。當然,我并不是認為自己有本事才創辦企業的。
在之前的企業做研發時,由于技術問題與上司意見不合,我們發生了爭執。可能也是日本九州男兒的缺點吧,我當時脫口說出“那我就不干了”,離開了公司。
在此之后,我曾經考慮過出國,但周圍的友人勸我說:“好不容易在研發上有了成就,以此為基礎創業吧。”
所以,我著手建立企業,但是并沒有創業資金。這時,我在京都遇到的一位貴人不僅幫助我融資,而且教導我,做事業最重要的莫過于“人心”。
最初遇到這位先生的時候,我只是告訴他:“想利用我此前的研究成果,開發出電子工業用的新材料。”
但是,這位先生卻教導我說:“你雖然非常年輕,但已擁有很了不起的思想,而且你做事特別認真。所以我愿意幫助你,我準備出資300萬日元。但這個錢并不是用來雇用你的,而是因為我欣賞你、佩服你,所以才為你拿出300萬日元。不過,你要自己來經營這個公司,帶領大家開拓前進。另外,在任何情況下,你都不能做金錢的奴隸,不能為金錢所支配。你要在資金缺乏、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帶領和你一起工作的伙伴,凝聚大家的力量,建立一個互相信任、心心相印的團隊。這樣的團隊比什么都強大,經營企業必須依靠這樣的團隊。”
于是,我和7名伙伴一起,加上招聘來的20名初中畢業生,總共28人,開始經營企業。正因為我們一無所有,所以我決定遵循這位出資人的教導,以人心為本開展經營。
的確,發展事業需要以金錢為代表的物質層面的東西,而且人心有極不可靠的一面。即使在曾經相互信任的朋友之間,背叛、欺騙等行為也司空見慣。
雖然人心易變,人心難測,但是一旦心心相連,又沒有任何東西能像人心一樣可靠,在任何逆境中都牢不可破。
我想以這種可靠的、牢不可破的人心作為基礎,經營我們的事業。
確定了這個“以心為本”的經營方針后,我就思考:“既有靠不住的人心,又有值得依靠的人心,那么這種差異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
當時,我27歲,還很年輕。但是,“從今天開始,我必須站在領導人的崗位上指導大家的工作,必須關照大家的生活”。因為我感覺到責任重大,所以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思考得到的結論是:“如果要求他人具備美好的心靈,首先自己必須具備美好的心靈,否則哪怕是具備美好心靈的人,也不會向我靠攏。”
也就是說,自己是否具備值得同事和部下信任的心靈,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經營者自己不能培育一顆足以讓員工信賴的心靈,就無法順利拓展事業。
成為時代的“開拓者”
一部美國西部開拓史就是朝著未開發的土地、不斷挑戰困難的歷史,它教給我們挑戰多么重要。我希望大家也能不斷地向新課題挑戰,開辟未知的領域,成為充滿“開拓者精神”的領導者。
在經濟環境激劇變動、技術革新飛速發展的今天,如果領導者缺乏獨創性,缺乏挑戰精神,不能把創造和挑戰的精神貫徹到集團中去,那么集團的進步發展是難以指望的。甘于現狀就意味著已經開始退步。
領導者害怕變革,失去挑戰精神,集團就開始步入衰退之路。就是說,領導者不滿足于現狀,不斷進行變革和創造,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將會決定集團的命運。這么講并不過分。
只有變革,只有不斷地、反復地進行創造性的活動,企業才能持續成長發展。相反,只想維持現狀,只是墨守成規,就會陷入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泥潭,企業就會衰落。而處于變革中心位置的就是企業的領導者。
得過普利策獎的美國新聞工作者大衛·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在他的著作《下一世紀》(The Next Century)中,有一章專門介紹我的事情。其中,他引用了我下面這句話:
我們接著要做的事,又是人們認為我們肯定做不成的事。
而這句話正體現了京瓷創業以來最寶貴的精神。
創業不久后的京瓷生產的產品——U字形絕緣體,是用于電視機顯像管里的絕緣零件。當時只有這一個產品。
持續這樣的單品生產,經營勢必出現危機,因此需要開發新產品,謀求事業的多元化。
但當時的京瓷卻沒有這方面的技術積累。因此只好在市場中闖蕩,東奔西走,一邊聽取客戶的需求,一邊拼命獲取訂單。
然而,剛剛誕生的小公司,沒有客戶愿意給我們訂單。最后能夠成交的,都是別的公司拒絕的、不能做的產品,或者是技術難度過高,或者是價格上做不下來。就是這樣的東西,說一聲“我們能做”就接下了訂單,但是沒有設備、沒有技術、沒有人才。
從“一無所有”的狀態出發,全員共同努力,費盡心血,做出產品,如期交貨。就是這樣一天接一天持續地挑戰,京瓷成了這一領域的先驅者,不僅確立了精密陶瓷作為工業材料的重要地位,而且讓它發展成為具有幾萬億日元規模的產業領域。
同時,還以培育的精密陶瓷技術為核心,開展多元化,現在從材料到零部件、機器以及服務,展開了一個廣闊的、宏大的事業。
但在事業的根底下,起了關鍵作用的思維方式,就是“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
敢于放手“逼自己一把”
在創業初期,我每天都在經歷企業“生死存亡”的考驗。用格斗劍法來形容的話,我可以說是拿著一把匕首每天在戰場上慘烈廝殺。
所以,我當時所面臨的狀況,絕非那種“去道場拿著竹刀、按照××流派劍術指南學習劍法”的所謂“鍛煉過程”,而是每天身處戰場中央,進行真刀真槍的對決。
我剛才說過,在這種環境下,根本沒有閑工夫去“消極氣餒”;也可以這么說——一旦你消極氣餒,你會即刻被打倒。
當時,我這個之前一直只會研發工業陶瓷的“工科男”,居然要開始經營企業了。
我真的就像一個完全不懂劍道和刀法的門外漢,光靠手上攥著的一把出鞘的匕首,就不得不在戰場上進行廝殺。而我只要稍有破綻,就立即會被砍死。
在“科班出身”的所謂“習武之人”還在腦中算計“出招時,是把劍對準對方的咽喉還是眼睛”時,我已經屈身貓腰,用匕首朝對方橫著砍了過去。
瞄準對方的小腿或腹部,鋒利地一斬。這一系列動作都是在與對手碰面瞬間完成的。我記不得是從哪兒學到了這樣的技巧,只是下意識地這么做了。
在如此“真刀真槍”的“商戰”之中,像道場里學的那種“科班出身”的技巧是不管用的,因為在實戰中,你是沒有時間去思考“現在要用劍瞄準對方的眼睛”、“現在要平舉著劍,腳貼著地向前移動”等劍法套路的。
從這個意義層面上看,我正是因為在這種“真刀真槍”的殘酷環境下感到害怕,才得以生存下來。這份恐懼,讓我不敢去“消極氣餒”。
雖然感到害怕,但我還是堅持去創業。
不斷借錢,為了擴大企業的規模,一家家地開設分部;不斷添加設備。隨著這些具體計劃的推行,我真是擔心得不得了,以至于夜不能寐。
既然都夜不能寐了,那只能勇敢地直面現實了。背負著債務,卻還要積極、樂觀、努力地經營企業,這一切都讓我感到害怕。
也正因為我是如此膽小之人,所以每天都“真刀真槍”地奮力“搏殺”。
因此我認為,如果一個人“消極氣餒”,那證明他對自己還“留有余地”,還有閑工夫去感受“消極氣餒”。
而我則完全沒有這種閑工夫,這便是我的心得體會。
如果在座的各位中,有的人并沒有像我說的那樣“極度認真”地度過每一天。那么我建議你一定要試著對自己“狠一點”,把自己“逼到絕路”。
不安于現狀,時刻抱有危機感
京瓷從創業初期開始,就必須向新產品、向未知的領域進行挑戰,這是宿命。而且,不挑戰新事物,公司就無法生存,全體員工都具備這樣的危機感。
這不是“能”還是“不能”的問題。必須不斷發揮獨創性,這是市場必然的要求,凡是中小企業都一樣。
一般來說,公司必須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徹底,必須磨煉這方面的技術。所謂“選擇與集中”,就是要選擇自己的強項,把力量集中在發揮特長這一方面,否則就會失敗。
的確,這是真理。我也一直向部下強調,要盡可能用自己的“絕活”一決勝負。
但京瓷的情況是,只靠我們拿手的絕活,只靠單品生產,企業還是難以為繼,我們一開始就有這種深刻的危機感。基于這種危機感,我們千方百計開發成功,并讓它事業化的,就是硼硅酸燒結玻璃產品。
從那以后,不斷開發新產品、開拓新事業成了京瓷的習性。作為遺傳基因,我認為這已經植入了京瓷員工的心中。
在這里,我也向各位塾生提出希望,“滿足于現狀就意味著退步”,公司全體員工都要共有這樣的意識,保持足夠的危機感,努力營造充滿活力的公司風氣。
基于這種危機感,公司中充滿創造創新的氛圍,那么就可能掀起前所未有的、超越常識的、飛躍性的技術革新。在京瓷成長發展的歷史中,劃時代的多層半導體封裝的開發成功就是好的例子。
無論何種境況,始終思善行善、保持樂觀
釋迦牟尼佛祖說人生不是恒久不變的,而是跌宕起伏的,所以人生皆苦,活著就是受苦。
我們眼前呈現的,就是由如此跌宕起伏、變幻莫測的命運與因果報應法則構成的人生。
所以,人可能飛來橫禍,企業也可能因為好運而興旺起來。不管遇到哪種情況,“活著就要感恩”。即使遭受痛苦、遇到災難,“感恩”也十分重要。
在遭受災難時還要感恩,人們往往難以做到。人一遇到災難,很容易心生怨恨,很難對降臨給我們災難的自然或神靈表示感恩。
但是,不管遇到怎樣的命運,我們都不能嘆息埋怨、墮落愚癡,而應該保持樂觀開朗,一心一意地努力繼續前進,然后,每天“要謙虛不要驕傲”“努力再努力”“心懷感恩之念”。
我們應以這樣的心態面對人生,這一點十分重要。
人生本來取決于命運。但為了度過美好人生,我們不能順從命運的擺布,而應該思善行善,這是改變命運最好的辦法。
無論遭遇何種災難,無論受到何種幸運的青睞,我們都要心懷感恩,不驕不躁,樂觀開朗、努力認真地活下去,這一點至關重要。
這就是度過美好人生的秘訣。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