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處于一個很獨特的商業環境,不規范的市場經濟運行和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路徑,有很多灰色地帶。
文/孫連才
中國的很多民營企業家做到一定程度都避免不了進入一個怪圈,對太子奶李途純的議論還未見分曉,實德徐明又一頭栽進輿論的漩渦,這到底怎么了?
當一個社會處在制度轉型時期,處在重大的轉軌過程中,違規、違法的現象就會激增。社會學稱之為“社會失范”,就是說,原有的規范失去作用,而新的規范又沒有建立起來,結果違規行為就普遍發生。企業家的目標是要賺錢,多數企業家還是按照合法的渠道賺錢。但是,確有一些企業家看到渠道上的漏洞,于是就鉆制度上的空子去獲取利益。而中國處于一個很獨特的商業環境,不規范的市場經濟運行和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路徑,有很多灰色地帶,自制力較強的企業家舉輕若重不敢掉以輕心,而更多的企業家則在灰色地帶通過權力尋租尋求利益,這見不得光的幕后交易,成了很多企業家的阿喀琉斯之踵,但愿徐明不是!
一個企業家最為珍貴的東西有兩樣:一個是他的創業激情和創新精神,一個是他的市場眼光和組織技巧,這是市場一直短缺并將長期短缺的稀有資源。但前仆后繼倒掉的民營企業血的教訓告訴我們,權力尋租的利益要不得!因為你不知道那一天爆發,他終將會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硬傷,成為企業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中國的企業家需要和政府保持一種微妙的關系。一方面,中國并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的影子,政府掌控了過多的社會資源,并且設定限額。因此,很多時候,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在產品、技術、市場等方面的開拓創新,而是向政府“尋租”,即企業不惜耗費巨大的成本和政府建立“關系”從而取得“特許經營權”,因為特權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通常是超額利潤。另一方面,企業和政府之間的盤根錯節也讓企業無法擺脫政治漩渦,商業領袖的鋃鐺入獄的背后常常是官員的落馬,本來追求經濟利益的企業家也成為了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中國的政商關系,永遠是一個一言難盡的話題,有時候你以為你能操控局面,其實在政府看來,你不過是一枚棋子而已,而且是一枚過河卒子,一旦過了河,你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把握....... 政府的權力在陽光下才能給企業帶來安全感,企業更應該陽光的運作,盡量避免權力尋租帶來的利益!見不得光的交易終將會將企業送上不歸之路!
中國自古奉行“富不能貴,貴不能富”的傳統,一個人要么是“悶聲發大財”,要么是做一個“社會活動家”,很少有能夠兩全的。如果你想“既貴且富”,那么就很可能面臨悲慘的下場。有些企業家認識不到這一點,賺了錢之后想成為社會名流,但結果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
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很多企業的危機公關十分不到位,要么遮遮掩掩,要么退避三舍,負面新聞、小道消息、流言蜚語會把一個企業一夜之間擊垮!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民營企業的決策機制、管理流程、治理結構是多么的脆弱,當危機來臨時幾乎全部癱瘓,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在規范運作的一定規模企業,要做好企業的應急管理機制、授權機制、決策機制,在遇到危機時和公眾及保持良好的信息溝通。
不管中國多么復雜的商業環境,但愿再也會因為創始人的突變導致企業解散或清算,當企業到達一定規模時,他實際上也承擔了社會的功能(就業、稅收、地方建設與發展),誰都傷不起!
作者系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博士
中插:
很多時候,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在產品、技術、市場等方面的開拓創新,而是向政府“尋租”以取得“特許經營權”。
相關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