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乃至世界矚目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分別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開幕。北大經濟學院自2014年開始,推出“‘兩會’專家學者筆談”,暢談改革,分享智慧,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年的“專家筆談”也將在“兩會”期間如期與廣大讀者見面。
王躍生:保護主義無前途,期待新的全球化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不利外部環境。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明確提出中國堅持全球化的大方向,反對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經濟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國的根本利益。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全球經濟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地位,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談判”。這些都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于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
實際上,全球化作為戰后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已經一再被證明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當全球化遇到挫折、世界經濟發展困難的時候,仍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并不能使一國經濟走出低迷,走向繁榮,更不用說帶來世界經濟的增長。只有全球化和開放才能建立起世界經濟的增長機制,使世界經濟重新回到繁榮軌道。
以美國特朗普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為例。特朗普上臺執政以來,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保護美國市場的孤立主義和反全球化政策,諸如退出TPP,修改NAFTA,限制企業對外投資,高關稅保護市場等等。然而,這些措施能夠有效么?一國是否可以通過孤立主義與保護主義而獨享繁榮呢?我們認為,這些措施都是過于簡單化、表面化的,它體現了特朗普作為商人的簡單邏輯:
既然美國投資就業不振,那就不讓美國企業到外國投資,只能在本國建廠,投資和就業就可以增加;既然產業空心化,就大力發展美國的實體制造業,禁止制造業企業外遷,并讓已經遷出的企業再遷回美國;既然TPP和NAFTA使國門大開外國產品涌入美國,那就堅決退出或者修改;既然外國產品涌入美國搶了美國產品的市場,那就對外國產品征收高關稅……。這種邏輯看起來直截了當,在短時間內也許可以帶來一些效果,但是,它根本違背了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違背了當代經濟學的全部理論與思想,違背了21世紀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大趨勢,實踐中也不可能收到長期可持續的效果。
首先,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限制了要素和產品的自由流動,阻滯了全球范圍內的資源有效配置,必將帶來全球經濟的效率降低和福利損失。經濟學理論證明,自由市場、自由貿易、自由競爭是經濟效率的來源。在當今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經濟變化日益頻繁、需求和供給都日趨復雜的條件下,任何單個國家都不可能擁有發展經濟所需要的全部要素和條件,至少不擁有最優的要素和條件。此時,如果減少和限制要素與產品的自由流動,資源配置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是最優的。譬如,如果沒有外部的技術、資金、管理經驗的流入,沒有外部市場對中國產品的巨大需求,中國的經濟起飛必然大受影響。同樣,如果沒有對外部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本的利用,沒有全球分工帶來的對美國技術、設計、品牌、服務的高定價,美國也不可能獲得如此巨大的經濟利益。阻礙貿易投資和要素流動必然導致資源錯配,資源錯配必定降低效率、減少福利,越是開放度高的國家越是如此。所以,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所帶來的結果必定是全球經濟的沉淪和福利損失。
其次,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將阻礙一國比較優勢的發揮,降低一國的經濟效率和福利。以美國為例,一旦美國真的將自身孤立起來,大搞保護主義,美國經濟和消費者都將蒙受巨大損失。其一,美元的國際地位將進一步降低。如果美國不再承擔世界領袖的責任,一切以美國自身利益為轉移,包括商品定價、貨幣政策、美元匯率等等,那么,世界各國便沒必要緊抱美元不放,其他貨幣如歐元、人民幣等將可能替代美元的很多功能。雖然短期內美元的地位無法完全被替代,但其國際地位降低則是不爭的事實,而一旦美元的地位降低,美國龐大的鑄幣稅收益和美元流進流出的蓄水池效應將大打折扣。其二,美國經濟效率將顯著下降。限制企業外遷在國外設廠,企業將不得不在缺乏效率的國內生產,這種做法當然會抬高成本降低效率。實際上,奧巴馬政府幾年以來一直在努力使制造業回流美國,但效果不佳,正是因為回流未必符合企業的理性選擇。如果特朗普政府強行要求企業留在美國或者回流美國,這樣的做法是會帶來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改善,還是保護出一個畸形的經濟結構,很可懷疑。以政府補貼來彌補企業留美造成的效率損失,更只是一種姿態,現實中很難實現。即使實現了,也會進一步加劇經濟的畸形。其三,美國消費者將蒙受明顯的福利損失。多年來,全球化結構保障了美國消費者享受全世界最優質價廉的商品和服務,以至于最富裕發達的美國卻有著發達國家中最低的商品價格和物價水平。如果在保護主義下對外國商品征收高關稅,國外商品要么退出美國市場,要么價格大幅度提高,將迫使美國消費者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福利損失。
再次,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必然受到外國的報復,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一方面,如果各國都采取保護主義的做法,提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降低市場開放度,進行貿易戰,結果只能是一損俱損。以中美兩國為例,如果美國真的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對中國產品征收高關稅,那么,美國的農產品、飛機、汽車等對華出口的大宗產品必然受到中國的報復,自身的損失亦不可謂不大。另一方面,如果一國自我孤立于國際經濟體系,而其他國家和地區采取合作與開放的政策,該國的損失可能比其他國家更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早日結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在美國退出TPP之后,如果沒有美國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取代TPP成為亞太地區主要經貿自由化安排,美國將是最終受損者。
總之,當前世界經濟低迷和全球化受到質疑,并非全球化本身的問題,而是全球化模式的缺陷。重振世界經濟增長仍然必須依靠全球化,但新的全球化應不同于舊有“中心-外圍結構”的美式全球化,而應是一個更均衡、更開放、多中心、可持續的全球化。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馬龍 SF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