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乃至世界矚目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分別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開幕。北大經濟學院自2014年開始,推出“‘兩會’專家學者筆談”,暢談改革,分享智慧,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年的“專家筆談”也將在“兩會”期間如期與廣大讀者見面。
李心愉:“一帶一路”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十八大后,黨中央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戰略。這一發展戰略的提出,既反映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由于綜合國力和世界地位的變化,開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主導作用;也反映了在新形勢下,中國必須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才可能獲得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的發展。12月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完善法治建設,改善投資環境,釋放消費潛力,擴大開放領域,積極吸引外資。這表明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助于夯實自己的增長基礎,也在共商共建共享中為促進世界經濟恢復良好發展態勢做貢獻,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2010年前后,經過改革開放后30多年的長期高速經濟增長,中國按平均匯率法計算的GDP總量超過了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幾乎與此同時,按世界銀行的人均GDP水平分組,中國由下中等收入國家變成了上中等收入國家。雖然和世界先進水平之間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但比起改革開放初期的低收入水平,我們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從產業發展上看,中國的制造業和整個工業的規模也在201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的商品出口則先后超過了德國和美國,位居世界首位。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國際地位以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是不可避免的。
2010年以后,由于基數擴大,也由于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結構性原因,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6.5%以上,這在世界上仍然屬于最好的經濟增長。2014年,我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總額已經超過了美國,雖然這只是一個經濟研究中的參考指標,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經濟發展中所取得的成就。根據我們的測算,按照目前的發展看,大約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中國按平均匯率法計算的GDP將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而人均GDP則可能達到世界銀行高收入水平的下限(12000美元),成為高收入國家。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即使到了那時候,我們的人均GDP仍然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中國作為一個整體而言,在世界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將會比現在更為顯著。我們要對新的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和做好思想準備。在過去,我們的發展目標都是超越世界先進水平,而到了現在,我們則要不斷適應新的形勢,學習如何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并在共同發展中取得共贏,這對我們是一個新的課題。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如果說在過去,我們主要是通過擴大出口來實現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那么到了近幾年,以資本輸出、成套設備出口和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對外經貿合作,則成為我國外向型經濟的新特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黨中央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這是符合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要求的,也是世界經濟潮流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的新機遇。
從國際上看,二戰以后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一個突出變化就是亞洲的崛起:首先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發展帶來的東亞奇跡;現在則是由中國經濟增長帶動的亞洲和世界經濟發展,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對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建設提出了大量的需求,而中國則有較為充裕的資金、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設備以及成熟的、能夠在艱苦環境下工作的建設隊伍,從而能夠為滿足各國的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供給。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機遇。
但在另外一方面,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需要進一步提升,而“一帶一路”沿線提出需求的各個國家的投資環境又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更多的資金留在國內發展呢?這其實就是“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對我們提出的挑戰。
首先,“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實際上是提出了我們應該通過何種途徑來實現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外開放是中國改革開放和高速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改革開放前,我們學習前蘇聯,試圖通過建立獨立自主的國民經濟體系來實現高速經濟增長,和世界其它國家是相對隔絕的,結果和世界先進水平之間一直保持著很大的差距。到現在,俄羅斯雖然在經濟體制政治體制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這種隔絕使得它的經濟停滯不前。但中國的情況則顯著不同,我們是通過積極加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積極參加國際分工,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來支持中國的經濟增長,這就使我們可以利用國際和國內這兩種資源、國際和國內兩大市場,來積極地推動我們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在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外向型經濟的擴展達到了空前的程度,這正是中國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的重要原因。實踐證明,對外開放只會促進而不會阻礙我國的經濟發展。
從國際經驗看,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對歐洲實施馬歇爾計劃,在日本支持戰后復興,這些地方的發展不但沒有削弱美國的國際地位,反而是反過來又支撐了美國的經濟發展。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此后中美經貿關系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重大貢獻,但也反過來推動美國經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而日本則是一個反面的例子,它在經濟獲得發展后,不是積極地幫助比它落后的國家的經濟發展,而僅僅把他們看成是日本的市場,日本是最早進入中國轎車市場的國家,但卻是最晚進入中國的轎車工業與中國合資生產轎車的國家,晚于美國、德國和法國。這種相對封閉的態度,實際上是影響了日本本身的發展。
因此,無論是從中國本身的經驗看,還是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都說明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是正確的戰略選擇。既然是國家的發展戰略,就不能是一時一地的短期利益,而要放眼中國和世界發展的長期趨勢。
其次,我們還要看到,“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是由成千上萬個走出國門的企業來具體實施的。對各位企業家而言,如果要加入“一帶一路”的建設,將會面臨各種嚴峻的挑戰。伴隨著預期回報的增加,風險必然也在增加。企業如果不能做好風險控制,企業就可能受到巨大的損失。因此,必須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深入細致的評估,把風險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同時,還要通過投資多元化分散風險,以取得更高的回報。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靠的是億萬中國人的共同努力,而企業家群體無疑是這一復興的基石,如果沒有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的努力,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以及中國的重新崛起是不可能實現的。我為曾經有機會和企業家進行交流而感到慶幸,也為企業家在各行各業已經取得的偉大成就而感到驕傲。我祝愿中國企業家在參加“一帶一路”以及整個國家的新的建設中做出新的貢獻,并取得更加豐碩的回報。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馬龍 SF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