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乃至世界矚目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分別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開幕。北大經濟學院自2014年開始,推出“‘兩會’專家學者筆談”,暢談改革,分享智慧,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年的“專家筆談”也將在“兩會”期間如期與廣大讀者見面。
王曙光: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促使國企和民企共同發展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構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我國經濟所有制的變革、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創新。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相當于再造國基,其重要性和戰略意義不言而喻。然而對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體內涵,對于如何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在國家層面和業界也有不少紛紜的意見。不厘清混合所有制的內涵,我們在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體操作層面,就會出現一些偏差。
學術界關于混合所有制的理解,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個視角:一個是宏觀視角的理解,一個是微觀視角的理解。所謂宏觀視角的理解,是從整個國家的所有制構成來看,既有國有經濟,又有民營經濟,那么這個國家的所有制就可以稱之為混合所有制,這個經濟體就可以稱之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或者說混合經濟。自“二戰”之后,實際上很多西方國家也建立了大量的國有企業,至今很多國家經過經濟自由化浪潮之后,還保留了若干的國有企業。日本也是如此,美國也是如此。純粹由私人經濟構成、而絕對排斥國有經濟形態的經濟體,在這個世界上并非常見,大部分國家都是既有國有企業,又有私營企業,這就形成了一種混合型的所有制、混合型的經濟形態,當然在不同國家國有經濟和私營經濟的比例是不同的,不可一概而論。中國當前的經濟形態,就是一種典型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我國既有國有經濟,又有民營經濟,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大約三七開,這種經濟形態和經濟所有制,就可以稱之為混合所有制經濟。以上說的是宏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在西方主流經濟學界,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炸這樣理解的。
目前在中國學術界對于混合所有制經濟有一種理解,認為混合所有制是指在一個企業中,既有國有經濟股份,又有民營經濟股份,也就是說,在一個企業內部摻雜了國有和民營兩種不同性質的資本,這才叫混合所有制經濟。這種微觀視角(即在一個微觀企業內部)的理解,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界的理解大相徑庭,但是在中國經濟學界和中國的決策層,這種觀點非常普遍,甚至是更加流行的概念,這種傾向不得不令人深思。從微觀層面來說,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是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其資本構成即所有制構成如何,要看企業本身的具體條件和它面臨的外部約束,到底是否在一個企業中納入別的所有制的資本,需要企業視自身情況作出獨立的決定。一個國有企業,在自己的資本構成中是否納入私營資本,需要由這個國有企業根據自己面臨的約束條件來決定,而且一般而言,在外部資金能夠解決自身問題的情況下,企業是不能輕易通過改變資本構成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的,所以國有企業在引入民營資本的時候應極其慎重才行,要尊重國有企業的獨立決策。一個民營企業也是如此,它在自己的資本構成中是否引入國有資本,也要視自己的約束條件而定,不會輕易引入國有資本,因為一旦引入別的性質的資本,其內部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就會發生深刻的變化。在西方主流經濟學界看來,這種微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不能輕易實現的,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微觀經濟主體,它的決策是獨立的,資本構成的改變對任何一個企業而言都極其重大,不能輕易改變。
當然,微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之所以在中國比較普遍,甚至成為一種比較主流的觀點,跟目前中國的經濟形態有直接的關系。中國目前正處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的內部治理機制亟需改善和規范,因此就希望通過引入民營資本來實現這個目標。但是引入民營資本,需要出于國有企業個體的獨立的決策,不宜通過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也不可一哄而上,不可拉郎配,要注重市場機制,尊重市場規律,要使得國有企業在引入民間資本之后真正能夠改善法人治理,真正改變決策機制,要按照市場規則給民營資本一定的話語權。
目前在中國學術界和決策層,應該說兩種視角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并存。這兩種不同層面的理解,就導致兩種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推進方式,從而對中國整個經濟形態就產生不同的影響。宏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強調一個國家中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平等競爭,并行不悖,因此推進混合所有制主要是要通過為國企和民企提供平等的市場競爭條件和準入條件,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等方面采取一視同仁的政策,讓國企和民企共同發展,平等競爭。在中國目前的環境下,恐怕要更傾向于支持宏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打破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的壟斷,使得民營資本有平等的進入市場競爭的權利,這樣既發展了民營經濟,又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競爭實力,同時還提高了我國經濟運行的市場化程度。一旦消除了市場壟斷,在法律上賦予國企和民企平等的地位,則市場競爭本身就會實現優勝劣汰的作用,就會倒逼國有企業的體制變革和產權改革。所以,在現階段,我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導性的方向,應該是鼓勵市場競爭,打破壟斷,降低市場準入,給國企和民企營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這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方向。
對于微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也不能給以否定,在中國現階段,這種模式的出現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在推動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尊重企業主體的獨立決策權利”這一基本原則,允許國有企業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相應的科學決策,以穩妥的方式改變其資本結構,任何強迫命令、簡單粗暴的方法都是不適合的,都有可能留下后遺癥。同時,在國有企業引入民間資本之后,要真正實現法人治理結構的科學化,不要把引入民間資本作為一時的權宜之計,要眼光長遠,以市場規則來設計法人治理結構,不能讓民營資本喪失話語權。同時,在推動微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又要鼓勵各個地區和各個企業以不同創新模式來解決問題,鼓勵混改模式的多元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企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宜強制性地照搬一個模式。要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建立產權交易市場,通過市場手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確處理國企和民企的關系。這個問題,在新中國各個不同歷史時期,都是非常重大和敏感的話題。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平等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應該得到發展,其產權都應該得到保護,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法治的題中應有之義,不言而自明。最近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出臺了保護民營經濟產權的若干舉措,受到民營企業家的極大關注和歡迎,這是極其有利于經濟發展的一項帶有根本性的舉措,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戰略性舉措,十分及時而且必要。為什么現在要強調保護民營經濟產權?其原因在于在實踐中,很多人對民營經濟發展持有誤解,因此政府在保護民營經濟產權中就會出現各種偏差,甚至出現損害和踐踏民營企業產權的事情,嚴重破壞社會主義法治。只有民營經濟產權與國有經濟產權得到平等的保護,我國民營企業家才會持續投資、放心發展,才會營造我國經濟增長的良好局面,如果民營經濟的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我國經濟增長就會受到嚴重的阻礙,企業家投資動力和創新動力就會大打折扣,必將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消極影響。
近年來學術界出現了一個詞匯,叫做“國進民退”,我認為這個概念用得不準確。這幾年國有企業發展很快,國有企業通過產權改革、體制改革,不斷并購重組,做強做大,中央密集地出臺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創新的各項措施,國家對國有企業的重視空前地增強,這是一個明顯的事實。但是我們也不要忽視另外一個事實,就是在近幾年中民營企業也在飛速發展,民營企業在整個經濟中所占的份額、在就業中所占的份額在不斷上升,民營企業在很多原來的國企壟斷領域有了更多的平等競爭的機會,民營企業的重要性正在與日俱增。比如近幾年,民間資本開始進入銀行業,銀監會批準建立了十幾家民資銀行,這在幾年前是難以想象的,這是金融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成果,說明民營經濟在很多領域的準入門檻在降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實際上是同步發展的,當然現在還要革除很多妨礙平等競爭的若干政策,還要進一步為國企和民企平等競爭創造法律環境和市場環境。
我認為將來最好的狀態就是“國進民進”,什么叫“國進民進”?就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同時得到規模的擴張和質量的提升。“國進”不意味著“民”要退,國有企業發展了,民營企業也要發展,要共同發展,這才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假如哪一天中國的國有企業發展了,民營企業落后了,甚至民營企業被擠垮了,我認為這是國家之災,而不是國家之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整個國家中是互相依存的,是互為唇齒的,不是此消彼長和互相替代的關系。而且在現實的經濟運行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互相依存的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產業層面上已經互相融合、互相連結在一起,一方弱了,蕭條了,另外一方也會變弱,變蕭條,所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民營企業就業占全部就業數的大概70-80%,民營企業所創造的國內生產產值大概占到全部產值的70%左右。因此,無論從它創造的價值和就業機會來講,民營企業要是不發展,中國就不會發展,這是當前中國最大的現實,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這個事實。民營企業如果得不到國家的鼓勵、保護與支持,那這個國家就喪失了發展的基礎,因為今天中國的經濟結構和所有制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實際上為什么國有企業這幾年發展迅猛?我認為恰恰是因為中國民營企業發展了,才導致國有企業迅猛發展,因為民營企業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口,化解了國有企業下崗、倒閉、破產、重組而帶來的成本,這些成本都由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承擔了,才導致這個國家在國企發生深刻變革的同時防止了經濟社會的不平衡和嚴重動蕩,避免了大量失業帶來的危機,沒有形成一種嚴重的社會震蕩,導致國民的總體福利沒有下降。所以民營企業作為增量式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中國改革成功的基礎,如果沒有它,國有企業的改革怎么能成功,國有企業怎么能瘦身,你光破產倒閉,那你的結果誰承擔。現在我們在發展國有企業的過程當中,不要忘了民營企業的功勞和作用,要給以客觀評價。
最近我們知道,關于民營企業發展,國家有幾個重要舉措,一個是強調要保護民營企業產權,這是第一個。第二個,要消除壟斷,2016年6月份,國家出臺了一個關于在一切領域進行競爭性審查的指導意見,這也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親自抓的一件事。其目標是消除一切競爭性領域的壟斷,要放低門檻,民營企業需要跟國有企業一樣要享有同等的國民待遇,讓民營企業能夠同等競爭,尤其是原來封閉比較嚴重的像金融業、通信產業等等,要向民企開放,這是對中國未來發展極其重要的問題。國企跟民企最后形成什么樣的關系才好呢?我認為應該是平等競爭、共同發展、共榮共贏的關系,千萬不要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歧視民營企業的風氣,要消除所有制歧視。當然也要消除對國有企業的歧視,現在流行著國有企業低效的所謂“所有制相關”的神話。我們的研究成果證明,在市場機制完善和內部治理規范的前提下,所有制與企業效率沒有相關度。所以要突破效率神話,打破“所有制相關”的認識誤區,重要的是給國企和民企平等的競爭環境和法律環境,使兩種力量公平競爭,共生共贏,這才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和經濟可持續增長所要走的正確道路。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馬龍 SF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