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記者 李晶
被寄予厚望的公報一經公布,普遍認為驚喜不足,國企改革就是其中一項。
此前社會各界對國企改革呼聲很高,甚至認為可能是本次三中全會的重要議題之一,但從其中的寥寥數語以及提法來看,國企改革并沒有被詳細探討。
理由很簡單,公報重申堅持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基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這延續了過去10多年來的相同闡述,肯定多少會令市場有些失望。這也就是說,國企的定位未變,國企改革估計只在機制層面而非體制層面改革。
但不可否認,其中同時指出了非公有制經濟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也算多少彌補了市場對此的一些缺憾。
個人認為,解讀公報關于國企改革提法的重點應放在“增強國有經濟活力”的“活力”二字,這已充分說明官方明確了未來的經濟改革要以市場為導向,認識到國企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有活力越好。
之所以如此關注公報關于國企改革的相關內容,是緣于本人地處上海,三中全會之前上海國資改革已炒得很熱,作為僅次于央企的第二大國資系統,甚至一度被普遍認為會作為先行先試的樣本,趕在三中全會之前的10月底出臺相關改革方案,但上海方案的最終“爽約”又把大家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本次會議。
但既然關于此的亮點不多,上海國資改革也只有從長計議。
本人關注公報的另外一個要點就是自貿區。
公報明確,“要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這一表述,從字面上簡單理解,很容易被解讀為未來自貿區數量將明顯增加,各地自貿區都有望在之后推出。
上海自貿區獲批至今,已有多地傳出籌備申請,包括西部地區的重慶,中部地區的河南、安徽、湖北,沿海的廣東、天津、浙江、廈門等地都熱情高漲。
顯然,這點充分體現了我國從地方到個人長久以來內心的一個固有頑疾,即對“改革紅利”、“制度套利”不自覺的追捧和逐利。
公報表達出上述對自貿區的“加快”概念之后,可想而知,無疑是更加打開了地方上相關區域、領導對此的遐想空間,更加熱情的勁頭兒可想而知。
但,“自貿區”真的適合你嗎?
對于自貿區的看法,個人很同意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的觀點,即上海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區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嫁接”。
顯然,自貿區的實質并非僅僅是給政策,同時還有地域、經濟特色、定位等自身條件的限制。
上海自貿區立足發展的基礎、最大的優勢、成敗的關鍵,在于貨物貿易的轉口貿易發展,這也是上海自貿區相對于世界上其他大多數自由港、自貿區和離岸金融中心的優勢所在。
而其他地方自貿區建設應借鑒其有益之處,并更多地結合自身特點,而不是照搬上海模式。比如,廣東應在如何與港澳對接上下工夫,天津則應結合過去的濱海新區,擴大同東北亞地區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