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沒有權威數據表明中國居民收入差距在日益惡化,但勞動收入占GDP比例逐年下降卻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人感覺通過辛勤勞動和工作已經不能達成“小康”生活的夢想,看不起病、上不起學、找不到工作的恐懼始終縈繞在老百姓的心里。收入分配已經成為和諧社會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那么,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如何破解這個難題?這是一個需要迎難而上的系統工程。
真實而模糊的收入差距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收入差距所形成的鴻溝,當大部分人群仍然在為生存所掙扎的時候,中國已經悄然形成了規模世界第二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已經成為超越美國的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文/本刊記者 郭洪業
本科畢業已經6年的陳緯緯,最近熱心地想利用暑假組織一場同學聚會,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很多同學紛紛表示工作繁忙,實在抽不開身而婉拒了。但私下里陳緯緯了解到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原來自畢業6年以來,同學們各自的處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幾位在海關、電信和政府部門工作的同學在繁華的大都市已經有車有房,較好的工作也更多地迎來了愛神的青睞,早早地解決了個人問題。而更多的在民營企業部門工作的同學仍然游蕩于茫茫的都市人海中,居無定所,甚至債務纏身,仍然有相當同學無奈地保持獨身狀態。這種經濟生活狀況的差距,增加了很多同學的生活挫敗感,無形中增加了一道自我封閉的墻。當大家都在為爭取更大前途而奮斗時,由于行業和部門的不同,驀然間就形成了這樣的差距,讓不少同學很糾結。
說不清的鴻溝
收入差距顯然不是一個新話題,它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走入人們的視線,今天之所以格外受關注,有其自身的背景。由于房價、教育、醫療等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普通公民的生活開支,其生活質量及其預期受到嚴重擠壓的情況下,大家已經明顯地察覺到財富越發向上層集中,而壓力逐層向底層轉移,這種巨大的不公平與不公正逐漸成為最能挑動公眾情感的社會熱點之一。
但是嚴肅的研究者們卻紛紛表示難以找到定量的數據佐證收入差距越發明顯的事實,收入差距儼然成為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偽命題,盡管所有人都意識到導致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按照社科院社會保障室主任張展新的看法,目前判斷收入差距的主要依據是基尼系數,但基尼系數計算可能存在一些問題。近年來,一些能夠降低收入差距因素在現有的統計體系中沒有充分地反映出來,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流動。低收入群體收入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城鄉居民收入不平等,但是這個因素的作用在現有的收入統計中很可能被低估。當然,一些擴大收入不平等的因素也難以準確估算。這兩類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到底怎樣?總體的收入不平等是不是明顯加大了?這還需要更可靠的統計數據。
相對而言,普通公民對收入差距的感受則要形象得多。“1%的人是年薪百萬,9%的人是年薪20萬,90%的人是年薪2~3萬。而房價本身卻是80%的房子要年薪10萬~20萬的人才能買得起。”這是一個網友對當前收入狀況的看法,認同者甚多。
不管怎么樣,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收入差距所形成的鴻溝,當大部分人群仍然在為生存所掙扎的時候,中國已經悄然形成了規模世界第二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已經成為超越美國的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動輒出現的腐敗案件,每每暴露出部分官員的極端奢侈生活,與大多數居民生活壓力增大,不敢或者無力消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些無疑在直覺上強化了貧富差距的印象。
社會階層固化的風險
2010年3月,隨著北京郵電大學一個年輕博士生命的離去,一份充滿了血淚和無奈的遺書在網上瘋傳:這個世界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我在這里再怎么折騰也激不起半點漣漪。所有的努力都會被既得利益集團踩在腳下,所有的奮斗都面臨著舉步維艱。冷漠的人,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讓我最終下了這樣的決心……
越來越多的貧寒子弟難以通過個人奮斗改變命運,是一個冰冷而嚴酷的話題,這顛覆了國人千年以來的價值傳統,成為新時期考驗中國社會公平公正的最冷冰冰的試金石。
一位在南京大學多年打拼后終于評為教授的學者,當聽說很多人家的寵物狗每月豢養費用達數千元時,不無悲涼地戲謔自己當教授尚不如有錢人家的一條狗,相對于其他熱門專業且生財有道的學者而言,這位心無旁騖地做研究的青壯年學者,面對的是每月5000元的收入,每月2000余元的房貸,一家三口擠在50平米的破舊房子中,其工作情緒和自信心倍受打擊。
知名經濟學者鄒恒甫對世界各國收入分配的演變深入研究后認為,收入差距的趨勢一般很難改變,英國在16世紀以后一直到工業革命前的200多年中,基尼系數一直保持相對穩定,工業革命后基尼系數升高后再次趨于穩定,這種穩定的結構一直保持到現在。其他國家也大抵如此。
此種觀點無疑強烈地支撐了對國內收入差距拉大后貧富階層逐漸固化趨勢的擔憂。“富二代”奢侈無度與“窮二代”蝸居等問題已經很現實地擺在了國人面前。溫家寶總理曾不無憂心地說,自己已經感受到現在大學中來自農村的學生減少了。
張展新認為,對低收入群體來說,存在貧困的再生產,是其后代可能教育和醫療上不去,存在貧困的代際延續的問題,在城市中如果這個群體龐大的話,肯定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富二代、官二代、窮二代現象,其背后分別隱喻的權利、財富與貧困的“世襲”,已經嚴重考驗中國的社會公平與秩序。
社會階層的固化風險,讓很多青年遭遇奮斗的迷惘,大批渴望城市生活的農村精英,實實在在地面臨著可能成為“房奴”的威脅與恐懼,這種由農民轉變成城市貧民的風險,對眾多常年奮斗在城市的農村精英而言是一種莫大的諷刺,2010年春節以后,逃離北上廣的聲音讓眾多的白領產生動搖。
中產階級的非典型成長路
房地產市場的數度癲狂、汽車時代的驟然來臨,都讓人感到生活壓力巨大的普通人驚呼看不懂。
對于中國中產階級的概念與發展狀況,很多學者表示難以給出準確的概念。 “我們現在可能沒有西方國家經典的中產階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為主,但實際上我們現在不談中產階級的概念,還是有一批人有著可觀的收入。問題是這一部分人是誰,比如說掌握公共權利和公共資源的人,可能其收入增長得很快,但是他又不報,從記賬戶上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從消費上可以看出這樣一點問題,比如房價那么高也有人在買,車的消費量也很高,還有度假旅游等。”張展新說,“我覺得中國的確有一批人的收入增長得很快,但是中國中產階級的整體模式和西方的中產階級模式可能不太一樣,來源的途徑、構成很不一樣,這也是需要研究的話題。其收入是怎么來的,是不是技術與管理精英等,這還是一個問號。”
相當多的公務員和公共部門員工,盡管表面上收入不多,但是實實在在地享受起了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張展新說,我認為現在收入透明度太差,統計不上來。有的聲稱收入很少的,但是實際情況可能并不是這樣,我到過一個小城市的專科學校,按理說中國這樣一個地方高校收入不是很高的,但是我發現學校教師買車非常普遍,而且車還很不錯,如果你問起收入的話,你會覺得他肯定不適合買車。所以,現在關于收入情況的統計到底有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現實,我覺得不是太可靠。
作為改善未來中國收入結構的主力軍中產階級,其非典型的特征,顯然難以承擔改善中國未來收入結構的重任。應該說我國的中產階級確切地說是中等收入階層,還是有的。而且也是在壯大的,但是問題是說不經典,透明度不夠,而且讓人琢磨不透。正因為如此,很多嚴謹的學者甚至否定中產階級的存在,而代之為中產收入階層的稱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