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頊世棟:一邊創業 一邊崇拜父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 08:45  《中國企業家》雜志

  頊世棟:一邊創業,一邊崇拜父親

  假使他這輩子沒有出生在頊家,沒有做企業,

  他覺得自己會成為一個哲學家,很可能還會是尼采的信徒

  文 | 本刊記者 雷曉宇

  一走進去,有股刺鼻的煙草味,頊世棟和另外一個年輕人正坐在繚繞的煙霧里抽雪茄。看到我們,他竟然像個偷偷抽大麻被發現的孩子,表現得慌亂又靦腆。

  頊世棟不是一個普通的創業者。除了凱安斯服裝公司Q&X董事長的頭銜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東華紡織集團董事長頊同保的兒子。

  兩年前,頊世棟從倫敦大學輟學,開始創業。他爸借了他200萬人民幣的注冊資金,說:“賠了我替你還,就當交學費,賺了可要還我。”當時,小頊的想法很簡單,“做代工沒前途,還不如自己做牌子”。他也沒做市場調研,招了5個大學生就開始干。4個月后,他們在滬寧線上開了5家店,銷售款式入時的男裝T恤、羊毛衫和牛仔褲。如今,Q&X服裝在全國有超過100家專柜,“今年的銷售額將超過8000萬。”

  他和他爸都很高興,因為牌子里的“X”就是“頊”的意思,那可是他們共同的姓氏。頊世棟還有個哥哥,叫頊棟,在加拿大念書,準備回國進花旗銀行工作。“這工作還是我給安排的呢。”頊世棟說,“其實我挺希望我哥去管我爸那一攤的,我做我自己的企業。我不希望守業,因為守業比創業更難。”

  也許在英國看過太多的落魄貴族,“要靠出租祖傳的城堡來掙錢”,頊世棟無意接班。“第一,這個業務(頂呱呱彩棉)不是我追求的。如果我來接班的話,那我只是看中資金流和客戶關系,對它的業務我要進行全面的轉型。第二,它目前的人力資源也不一定是我喜歡的。如果我去接,很可能我會把資金流抽出來,做我想做的事情——那其實不是接班,還會跟我爸起沖突。”

  頊世棟今年23歲。這幾天,鼻子上長了個紅亮的上火泡。他解嘲說:“這是發育不成熟的表現。”他有個青梅竹馬的女朋友,剛到英國念書,也開始考慮買房子結婚的事。

  就算將來有了自己的孩子,頊世棟也覺得接班是兩可的事情。“不需要他來接班。他愿意接就接。其實所謂商業王國,那是很虛擬的東西,有一天人都不在了,要那個干嗎?我老爸對這東西就特別不在乎。對我倆都特別不在乎。”

  話雖這么說,其實頊世棟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很大。他形容自己的童年就是“從一個棉花堆跳進另外一個棉花堆”。父親常常半夜才敲門回家,也常常帶著他出差。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問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他的答案是“做企業家”。他喜歡打乒乓球,父親帶他逛商場,故意拍著桌子:“這個是紅雙喜的,得幾千塊,不會賺錢你就買不著,懂嗎?”

  至少,他從父親那里繼承了充沛的精力:每天跑三個城市,見五個供應商。采訪的頭天晚上,他剛從廣東回到上海,忙到凌晨兩點才睡,早上九點準時上班。媽媽看著兒子這么累,很不忍心,常勸他說,我給你幾百萬,你把公司賣掉,輕輕松松做投資去。其實頊世棟覺得自己的性格很適合投資,不過目前他就還是堅持“要把做實業先體驗一圈再說”。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父親肯定是頊世棟最現成的模仿對象。他覺得父親“很厲害”,甚至有點崇拜,老跟著父親出去見人、參加各種論壇。他買了本《福布斯中國大陸50富豪排行榜》,“每個人的故事都很精彩,但是絕大多數人現在都很悲慘。所以,沒有模式可以參照。看了那么多人以后,我發現真正成功的人是起起落落的,而不是一直往上升的。如果一直往上升的話,他會跌得很慘。”

  創業以來,頊世棟經歷的最大的一次挫折是在2007年4月。他正準備把公司從常州搬到上海,花了500萬去注冊。兩個月過去了,還沒注冊下來。生產商和供貨商找上門來,繼續投產需要1000萬。“很著急,我有這么大一個缺口。”但他并沒有求助于父親。“我不想通過他。包括現在,也基本上沒有通過他這方面。”

  6月,他和朋友去了一趟西藏。“當時壓力很大,人很浮躁。”他們找了一個藏傳佛教大師陪著,一路教他們如何“靜心”。他們在梅里雪山對面靜坐。結果,“靜心”到一半的時候,他們親眼看到了對面雪山上的一場雪崩。幾乎同時,頊世棟收到了一條來自IDG的短信,說:今天給你打了幾百萬過去,這是給你的生日禮物,你先應付著。

  這個插曲仍與父親有關。IDG原來有意投資東華紡織,后來卻跟頊世棟談了一個1000萬的投資計劃。他去西藏時“已經談得差不多,但是并沒有簽協議”,IDG為何會在沒有任何書面協議的情況下先匯款給他?很難說這背后有沒有父親的煞費苦心。

  在這次風波過后,頊世棟對父親又多了一些尊敬和理解。“以前,我覺得像他那樣花時間和政界打交道特別沒有必要。但是企業做大之后,就涉及到很多政府關系,交稅啊、買地皮啊、蓋廠房啊,都很重要。所以,現在我也會主動去找稅務局和招商辦。沒辦法,這是商業游戲規則,哪兒都一樣。”

  現在,頊世棟一兩個月回趟常州,跟父親聊聊天。他已經感受到跟父親那一代的差別——“他們特別好面子,營業額就是他們的面子。沒有面子,政府關系、銀行貸款,很多事情都不好做。我一開始也是咋咋呼呼一副企業家的樣子,可后來還是覺得,踏踏實實把事情做好就行了。”2008年頊世棟只接受了兩次采訪,一個《中國企業家》,一個《男人裝》。

  和上一代相比,他有著“富二代”和80后那種輕松的游戲精神。前幾天,他跟著一個叫“白玫瑰”的團體去郊區打野戰,好玩極了。對他來說,商場的競爭跟打CS也沒什么區別,不過都是對個人智慧和意志的挑戰罷了。

  時間長了,頊世棟甚至會給父親提點建議。最近他們常聊的是東華集團的轉型問題:從出口到內銷、從傳統經濟到“后現代經濟”(這是頊世棟新“發明”的詞)。最近,他陪著他爸看了好幾家污水處理廠和農業公司。

  在看過尼采的《偶像的黃昏》以后,頊世棟已經沒有商業偶像了,并且對于成功,他開始抱有一種危機感。“看我父親,他的資產雖然有好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但是這個東西我感覺并不是特別實在——他所有的資產全部在企業里面,這個企業是社會共有的,而不是他的。你作為一個董事長,花的錢可能還沒有上市公司CEO花的錢多。如果不是消耗品的話,賺了干嗎呢?只要我活著快樂、健康,不要這些。”

  一邊看《2008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一邊看《易經》。一邊抽雪茄,一邊喝普洱茶。一邊看尼采,一邊看國學。頊世棟承認自己有分裂的兩面。“我是一邊做事一邊在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如果光做企業,我會人格分裂的。尼采說過一句話:你之所以成為現在的你,是建立在你不了解自己的基礎之上的。我就不太了解我自己……”

  假使他這輩子沒有出生在頊家,沒有做企業,他覺得自己會成為一個哲學家。看樣子,很可能還會是尼采的信徒。

  [文化分析]

  不需要奮斗的一代

  中國的社會階層正在快速分化,同時經歷著美國的20年代和70年代

  口述 | 石康

  《奮斗》播出以后,我做了一段80后的社調。他們都比較叛逆,能力很強,獨立,還沒怎么樣呢就擁有了一切;沒有什么父輩的陰影,父母對他們都挺放心的。至于說孤獨、郁悶、宿命感,那是孤獨型普遍的人格。

  其實我接觸的都是一些中上層家庭的小孩,父母身家幾千萬或者上億的,再往上的我就見不著了。他們的素質我覺得我這一代人都挺難想像的:敗家子很少,教育程度高,學的東西很多(都有家教),也很專業,有的鋼琴十級,比如冰球,十二三歲就去國外打比賽,我小時候知道去什剎海溜冰就不錯了。

  他們都沒什么文化,很少讀書,但是很善于理財,家長一高興了獎勵他十萬塊錢,他就知道怎么打理。他們也比我這代人有安全感多了,有自己的主意,想干嘛就去干嘛。這些富家子并不嬌縱,也有打工的,很會為別人著想,還想把學費還給父母,很有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這跟他們在國外長大有關。即使有敗家子或混的人,他們也不會看不上,比我這一代人更寬容。

  《了不起的蓋茨比》(描寫美國20世紀20年代財富悲劇的著名小說)說,“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過你那些優越條件。”好條件的確重要,有了好條件,你從小就比較會關心人,交流能力強,心態更開放。

  這些孩子平時在國外,假期打工或者游歐洲,回北京都住在順義的別墅。社會階層分野正在慢慢形成。

  對于《奮斗》,他們沒有特別推崇或者認同的人物,因為陸濤、米萊都是假的,特別假,只是把一類人的品質極端化了——這樣才好看,真實的東西沒人看。他們受打動的是朋友情,還有女孩的關系這些。

  中國的社會階層正在快速分化,同時經歷著美國的20年代(暴富)和70年代(中產),部分還很超前。靠著高干父親有權的不說,純粹因為父母勤勞致富的,子女還是跟原來的環境有聯系。西方70年代嬉皮士運動,中產階級興起,但是中國很奇怪,上層社會還沒有穩定,中產階級就開始了。沒有上層社會,時尚就取而代之,什么波西米亞風,這個風那個風,簡直橫掃人群,但是時尚能不能傳承很難說,因為時尚的發源和創造力不在中國。

  總有一天,中國會出現“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樣的人,《兔子富了》(厄普代克“中產階級四部曲”)這樣的人,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刀鋒》這樣的人。人會變得更有個性,他們有了很好的生活,但是會開始質疑生活的意義,覺得沒意義。

  但在中國正經歷的這個時代里,富二代會扮演什么角色?現在還不好判斷,他們還處于模仿階段。但是只有有創造力、話語權、生活方式和習慣的人才能扮演角色。

  說到教育,提一下西方的“常春藤模式”。像牛津、劍橋、伊頓公學,它們都有一個嚴密的系統,有自己的集會和俱樂部,這是一個精英圈子。當然不等于你進了哈佛就能成功,哈佛也是99%的人陪著1%的人讀書呢,但是你更有可能被發現——你還要且被篩呢,這是一個布朗運動式的不斷發現并使個人的能力為公共生活做出貢獻的篩選機制。但中國到1900年才有大學,和外國整個社會系統不一樣。你要少出力,也很自在,有點小資,可以苦中作樂,中國人的這種生活方式在一兩百年內很難消失。

  中國人老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后才進入公共生活。但是對于西方人來說,這是一個創造、冒險、發現、完善機制的過程。中國是封建社會轉過來的,更加封閉,自己小日子過好了就行——即使這些富人家也是這樣。

  (口述者為當紅編劇,本刊記者雷曉宇采訪整理)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新浪聲明: 此篇為精編網絡版,欲知更多內容,請參見中國企業家網站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訂制滾動快訊,換一種方式看新聞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