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李銀河:我盼望60歲以后的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7:15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吳懷堯

  編者按

  作為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和著名作家王小波的愛侶,李銀河一直是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她就同性戀、換偶、一夜情等社會現象發表的一系列“離經叛道”的觀點,更是引發激烈的討論。贊同她的人捧之為“英雄”,反對其觀點者則斥責她的言論“無恥”。是非曲直,盡管目前難有定論,但有一點卻毫無疑問,倘若人們對她的了解和關注僅限這點噱頭,無疑是這個時代和李銀河的悲哀。

  本篇報道,旨在還原一個置身各種爭論背后、作為普通女人生活著的李銀河。

  “喂——”聲音低沉、急促并且警惕,似乎帶著防備。“你們到哪了……對,就是這兒。”

  盡管之前已經通過數次電話,并且有過一面之交,但是,當記者因路線問題致電李銀河時,電話那頭的聲音依然顯得謹小慎微。按照她的提示,七拐八繞后,總算到達了目的地。

  這是一棟隱藏在北京大興郊區的乳白色兩層

別墅。2002年起,李銀河就擇居在此。一條大狗齜露著白牙,微微低伏著前肢,趴在門口。“沒事沒事,它不咬人。”光著腳,穿著一雙紅色塑料拖鞋的李銀河笑著打消了記者的顧慮。“我現在生活很規律,一般不熬夜。早上起來后喜歡到院子里散散步。”院子里生長著怒放的月季花,陽光打在上面,紅得有些晃眼。

  “這些都是我種的。”她帶著頗為自得的神色和笑意說。

  替謾罵自己的網友難過

  身為社科院社會學所家庭與性別研究室主任,李銀河每周二都會去一趟單位,其他時間則待在家里,除了寫論文和專著,就是看看電影讀讀書,“陪著可愛的小壯壯。”6歲的小壯壯,無疑是她溫情母愛的寄托。這個乖巧的小男孩是她的養子,在李銀河授意下,他羞怯地向記者問好。

  “有時候一想起世界上有這么一個小小的生命在依戀我,眼淚就流個不停,眼淚一直流到耳朵里,涼涼的。”李銀河說。而電影則是她的生活必需品,每天都會看一兩部,已經養成了習慣,“要是沒有電影頻道,那

生活質量就太低了。”

  對于現在的居住環境,她感覺滿意且充滿眷戀:“空氣特別好,吃的東西也很新鮮,剛搬來的時候,都是我們在自己院子里種菜,西紅柿、茄子、韭菜什么的,根本就不用到外面去買菜。”

  對于物質,李銀河要求不高,“一個人消費的欲望再高,他睡的只能是一個人的床位,吃的只能是一個人的飯量。”在生活上,她崇尚節儉,從來不買名牌,“衣服都是四五十塊錢的,比我們家保姆穿的還便宜——她一條褲子都二百元呢。”

  平日閑時,李銀河喜歡躺在家里的沙發上,隨手翻看各種書籍。“好就看,不好就扔在一邊,”或坐在計算機前,“有感覺就寫,找不到感覺就停下。”

  有時候,她還會把自己的一些觀點和思緒寫進博客。但是,某些網友的謾罵和人身攻擊讓她覺得無法忍受。“我真替他們難過。”她搖了搖頭,眼睛看著地面:“我的親朋好友對我的做法都挺支持的。王小波如果活到現在,立場肯定也和我一樣,只不過他表達的方式會更幽默。”

  2007年2月4日,是李銀河55歲生日。歲月無情,她的白發、眼袋還有抬頭紋,已經清晰可見。“小時候,每年過生日總免不了感慨萬千,隨著年齡漸長,卻變得越來越麻木。”她露出笑容,“我的生命在走向后半段,我急切盼望著60歲以后的生活。”

  受父母影響最大

  1952年,李銀河出生在北京。其父是山西人,母親是河南人,均為知識青年,抗戰時相識于延安。革命勝利后隨部隊進京,后來被分配到《人民日報》工作。李銀河兄妹4人,她排行老末。“大姐比我整整大一輪,老三也比我大5歲。”現在回想童年,她感覺很幸福,“非常和諧,而且不缺玩伴。”

  “我們家有一個特點,兄弟姐妹都是屬于特別乖的孩子,學習特別好。”李銀河說,每次考試,不管數學還是語文,自己都能力拔頭籌,無一失手。

  說起父母時,她盯著一旁若有所思:“在成長過程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其實還是他們。” “父親經常會給我們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像‘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之類。”李銀河回憶,為了讓自己明白這句話,“父親還舉例分析,說有一次報社開會,大家互相提意見,他直截了當地對一個同事說:”我覺得你這個人有點虛偽。‘后來父親挺后悔的,他告誡我們,以后決不能這樣做。“這些言傳身教,對于十幾歲的李銀河來說,影響深遠。

  若干年后,當一些專家和學者對她的某些觀點大加討伐時,人們很難看到她站出來反駁或者與之激辯,更多的時候,她會一笑了之:“如果我們對周圍的人只觀察,不批評,那么我們一定會活得更快樂一些;如果我們總是嘗試去欣賞美好的東西,而不去看丑惡的東西,那么我們一定會活得更快樂一些。”

  1969年,李銀河17歲,正是花樣年華。然而,“文革”卻把她裹進時代的洪流。本來是要被分到吉林去插隊的,當她得知內蒙正在招人后,有些坐不住了。為了爭取到去內蒙的機會,“我寫了血書表決心。”在她看來,內蒙有軍隊編制,算是屯墾戍邊,不像純粹插隊的知青。“就是當兵了嘛,我覺得挺光榮的。”

  這一去就是3年。

  “內蒙那個地方啊,風沙特別大,有時剛剛挖好的水渠,一場風沙就把它平掉,然后又得重挖,如此反復。”最讓李銀河無法忍受的是,她插隊所在地位于河套地區,屬鹽堿地,農區畝產量僅70斤,但是下的種子就有30斤。“這種無收獲的勞動說白了,是對人的一種折磨。如果說其中有什么正面意義的話,就是讓我明白了社會,知道它和學校還有家庭是不一樣的。這也算一種人生經歷吧。”說起那段生活,她沒有太多抱怨,只是搖頭苦笑。

  1974年無疑是李銀河的人生拐點,因為一篇描寫農村生活的文章,她被推薦到山西大學。“我從初一就開始停課,物理化學一天都沒學過,最終進了歷史系。因為是工農兵學員,所以大學只念了三年。”

  王小波生活“臟亂差”

  在山西大學讀書期間,一次回京,李銀河在一個朋友那里無意間看到王小波的習作《綠毛水怪》,“覺得很震撼”,少女的心弦被文字撥動。1977年,李銀河回北京過寒假,朋友去王小波家有事,“我也跟著去了。”第一次見王小波,她微微有些失望——“他長得不太好看,而且不熱情,只是隨便和我打了個招呼。”

  大學畢業后,李銀河回到北京。和現在的大多數畢業生一樣,“很茫然,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好像在準備,然后等待機會。”因為《光明日報》的總編輯是她父親的老朋友,通過這層關系,她成為報社的一名編輯。

  然而,讓她措手不及的是,剛到《光明日報》工作沒多久,王小波就騎著自行車去報社找她,聊了沒多久便單刀直入,問李銀河結婚沒有,“我說沒有,他對我說,那你考慮考慮我怎么樣。”——李銀河被他的直率嚇住了。

  此后不久,他們開始通信和交往。王小波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讓李銀河至今記憶猶新。確定戀愛關系之后,李銀河的母親不大放心,覺得王小波這孩子“傻大黑粗,看上去挺怪,怕靠不住”。每次母親問起,李銀河的回答總是明確而堅定:“這人有很睿智的頭腦,別人不能比。”

  熱戀時,她想試探一下這個大個子的底,于是問他最壞能做出什么事。“他要是說殺人,我怎么敢嫁給他呢。”李銀河又笑了,臉上泛著柔情,“結果小波想了半天才說,殺牛。在農村他可能殺過牛,從人道主義來說這確實比較殘忍。他說這是他做過的最壞事情,我能接受。”

  1980年1月21日,二人登記結婚。沒拍結婚照,也沒舉行婚禮,兩家各請了一桌。那時王小波28歲,正在大學讀二年級,因為學生有規定不準結婚,所以兩個人結婚是秘密進行的。

  當記者問起王小波的缺點時,李銀河想了好一會才回答:“主要體現在生活上,臟亂差,比較懶,看書時像根木頭,你喊他,他聽不見,要踢他一腳才行。有的時候我回娘家去,他到兩點還不吃中午飯,我就電話遙控,告訴他冰箱里有什么吃的東西。我媽開玩笑說你以后就買個大餅套在他脖子上,省得他餓死。”

  以溫柔優雅的態度生活

  1982年,李銀河去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系碩博連讀。兩年后,32歲的王小波也來了。在美留學期間,他們驅車游歷了美國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歷了西歐各國。在美國的4年,王小波基本上沒有工作,只是在家讀書寫作,李銀河下班回來后就忙家務、做飯。他們的好朋友丁學良在一篇回憶王的文章中感嘆,“李銀河真可謂是賢惠,王小波則像個大爺。”

  對此,李銀河的解釋是:“我不忍心讓那樣智慧的頭腦去干粗活。”

  1988年從美國回來后,李銀河開始了自己的專業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范疇:婚姻、家庭、性別和性。其中關于性的研究多一些,她的第一本論文集就是《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其中除了中國人的離婚、獨身、自愿不生育等問題,還深入研究了一些同性戀的內容。此間,王小波在中國人民大學執教。小說《黃金時代》在臺灣獲獎后,他干脆辭掉公職,當起了自由作家。

  “當初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方向,是因為這幾個領域都是社會學的經典研究領域,尤其關于性的研究,在國內還很少有人涉足。”她說,這些問題自己好奇,“研究它們能感覺到快樂,而且,對那些陷于不幸的人們也有所幫助。”

  幸福時光讓李銀河沉醉,卻沒想到如此短暫。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發給李銀河最后一封電子郵件:“北京風和日麗,我要到郊區的房子去看看了。”次日凌晨,王小波心臟病突發辭世。其時,李銀河正在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得到消息后,她“腦子一片空白,耳朵嗡嗡作響”。

  后來在《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家——悼王小波》一文中李銀河深情寫道:“作為他的妻子,我曾經是最幸福的人;失去他,我現在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我最最親愛的小波,再見,我們來世再見。到那時我們就可以在一起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再也不分開了!”

  轉眼間,王小波去世十年。2007年4月11日,李銀河和12位包括記者在內的王小波的忠實讀者發起了“重走小波路”的活動。

  “這個活動其實是很私人的,就是一幫小波的粉絲為了紀念他,想做點兒跟他有關的事兒。他們向我發出邀請,我正好沒去過云南,就答應了。它本身確實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當記者問及私下李銀河會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懷念王小波時,她淡淡一笑,回答樸實無華:“在心中默默想他。”

  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李銀河覺得平淡無奇,“跟小波在一起有點轟轟烈烈,除此之外,應該說是乏善可陳,也比較枯燥。”至于目前的狀態,她覺得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對社會學還比較喜歡,做起來有一些快樂;對文學無限向往,但是缺乏才能;也許最終發現,我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是觀察四季輪回。梭羅有一句話說得好:”我們為什么不能像攀折一枝花朵那樣,以溫柔優雅的態度生活呢?‘“——她語氣平緩從容,似乎在問旁人,但更多的,像是在自言自語。

  人物檔案

  ◆李銀河,1952年生于北京。經歷過上山下鄉、參加過生產建設兵團。1974年以工農兵學員身份進山西大學歷史系學習,畢業后先后在《光明日報》、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等單位工作,現供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 .

  ◆1998年出版“性社會學系列”。

  ◆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五十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2005年8月,主張實行賣淫非罪化,根治對性工作者犯罪。

  ◆2005年12月,“廣州婚前性行為達86%”的觀點引發爭議。

  ◆2006年3月,“同性婚姻方法”提案第三次受挫,仍表示繼續提交。

  ◆2006年3月,聲援女子上班被強奸提工傷索賠。

  ◆2006年7月,為“一夜情”正名。

  ◆2007年,第四次向兩會提交《同性婚姻提案》。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