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威尼斯國家館的曲折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7:09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楊時旸 6月10日,即將開始的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對于中國藝術有著不同以往的意義,因為從今年開始,中國在雙年展上擁有了永久性的國家館。西方大多數國家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建造了自己的國家館,而中國卻一直因為缺乏固定的場所而在很長時間內受到種種限制。但是,由于資金、場地等等的問題,今年的國家館還不能盡如人意,未來的方向還在探索之中。 歷盡曲折 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一屆威尼斯雙年展是中國第三次以國家館的方式出征,只不過前兩次歷盡坎坷,與這次情況極其不同。 2003年,原本由范迪安和王庸策劃的“人造風景”是中國第一次以國家館的名義進入威尼斯,但是因為突如其來的“非典”而被迫取消,最終只能改在廣州展覽。第二次,則是在2006年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上,策展人王明賢帶領著藝術家以國家館的名義參展,卻又遇到了很多預想不到的困難。 “當時原本建立國家館的地方已經滿了,組委會就把一個舊油庫給了我們作為場地。范迪安開始的時候就對那個地方不滿意,覺得有汽油味。我就勸他說,去年有汽油味,一年多過去了,今年應該沒有味了,范迪安好不容易才妥協了。可是,人家那邊又告訴我說,連那塊以前有味的地方也沒有了。”王明賢說,最后他得到的通知是,連舊油庫都沒有了,中國館最后只能在室外的場地舉行。 就這樣,中國館定在了戶外一片空地上。王明賢不太滿意,他們想盡量拖延一下時間,以便能等待一個更適合的場地,但是卻因此錯過了很多辦理手續的時機,最后,因為沒有簽署合同,在運輸參加展覽的幾萬片瓦片的時候被威尼斯海關扣住不放。王明賢又找到國內的相關部門開證明,最后才得以放行。王明賢在事后對記者無奈地說,“如果有一個固定的國家館,事情就不會這樣復雜,但是需要的資金太龐大,在近期建立的難度很大。” 侯瀚如做策展人 轉機似乎在今年的這一屆來臨了。2007年1月,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對外宣布,今年的國家館由他們來承辦,并確定了由侯瀚如作為今年中國館的策展人。 “其實,2003年那次國家館也是我們集團在做。2006年,文化部正式批復,以后的威尼斯和圣堡羅雙年展國家館的項目都由我們來承辦。”國家館項目的負責人王琛說。 其實,很早之前王琛他們就拿到了場地的資料。威尼斯雙年展的場地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綠園城堡,都是一個個建造好的國家館,大部分是上個世紀就完成的,現在已經被占滿了;另外一塊叫軍械庫,是一個連通的大倉庫,是主題展的區域,這次的中國館就被安排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中。 “那個地方沒有辦法挖地基,沒法蓋房子,但是地方很大,也比較獨立,所以很適合做國家館,于是我們就對外發起了一個中國館的方案征集活動。”王琛說,最后他們收到了三百多份方案,“有的確實不錯,但是因為場地的情況比較特殊,所以可以執行的也不多。” 對于展覽內容的方案征集也在幾個著名的策展人中間進行著,最后由專家委員會決定了侯瀚如作為這次中國館的策展人,整個過程一共用了三個多月。 “因為今年威尼斯大展的主題公布得比較晚,再加上場地情況等等,就需要策展人執行能力比較強而且要很靈活,所以大家就一致推舉了侯瀚如。”王琛說。 策展人的愿望 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的組委會曾經對中國的策展人表示過,他們想再開辟出一塊地方,給那些想再建立國家館的國家使用,希望中國能帶個頭。 王琛也證實了這樣的說法,但是在他看來,想再找出比現在這塊地方更適合的場地可能性不大。 王明賢去年曾經對記者說,如果真的搭建一個國家館,至少要有幾千萬元的資金,而這樣龐大的數目更多的只能依靠國家的撥款。 “現在主要的資金還是國家撥的,我們也找了一點企業的現金和實物贊助,但是數量很小。”至于國家撥款的數字,王琛表示不方便說,只是說撥款能夠把這個項目做出來。而據圈內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說,國家撥款的數字是200多萬元。 “那塊場地是威尼斯組委會和他們的市議會簽定的合同,每五年簽一次,原則上只要堅持續約,中國就能一直用下去。但是畢竟還有個五年一次的期限,而且即使以后有了資金,能在那里蓋一個房子,是不是還在那里接著辦也是個未知數。”王琛說,“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說永久也是永久,說是暫時也可以。” 國家館的修建似乎有了些眉目,但是最大的障礙仍然是資金。在與企業談贊助的時候遇到的阻礙也讓王琛苦惱不已:“他們不做的理由基本有三個:一個就是根本不清楚威尼斯雙年展在國際上的地位;第二,就是覺得當代藝術還是個小眾的東西;第三,他們覺得這個活動在國外舉行,對于自己的品牌沒什么宣傳作用。”王琛說,有的企業眼光太窄了。所以,原本希望能有中國企業贊助中國館的設想落空了,最終只能求助于一些國外的大型基金會。 在王琛心里,能蓋一座房子才是最終的愿望,“那樣才是永久的國家館。”他說。 文化上的探討和呈現 談到威尼斯雙年展,人們總是愿意用“奧林匹克”來比喻,強調它的地位。而這次中國的策展人侯瀚如卻不太喜歡這樣的說法。在這次威尼斯雙年展的發布會上,他說,“對于把雙年展比作當代藝術的奧林匹克,我并不贊同。藝術不是用高度、強度、速度來衡量的,不是體育、娛樂,不是競爭,而是文化上的實驗性探討和呈現。” “坦白地說,現在很多國家的文化展覽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威尼斯雙年展是惟一一個還存在國家館的展覽,國家館體制有它自己的問題存在,但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重要的一點是藝術家可以在自己的國家館中對本國藝術進行定義,而不需要為了去迎合別人而做一些不真實的表現。”本屆展覽的總策展人羅伯特·斯托在藝術領域工作了二十五年,同時又擔任著耶魯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的職位,是威尼斯雙年展歷史上第一位美國策展人。他用了很長時間周游了全世界,直觀地考察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藝術發展狀況。 “藝術的變化相對于政治和經濟來說,可能反應會顯得慢一些。人們經常會強調藝術有一個中心,但根據我在藝術領域二十五年的工作經驗,藝術并沒有一個中心,而是有許多個中心,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互相聯系又不可預測的。”在與中國媒體座談的時候,羅伯特·斯托說,“一些媒體、策展人或其他的業內人士傾向于把雙年展看成政治、金錢的較量或者不同藝術流派之間的勾心斗角,但對我來說并非如此,它應該是對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展現。到雙年展去參觀的大多是普通的市民,這是我很關心的一點,就是讓他們只看到藝術本身,感受藝術本身的魅力,而不是背后的那些內幕。”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