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1980 未完成的追問(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6日 19:13 經濟觀察報

  四

  潘的情況更糟。

  潘1959年生于北京,父親是原國家航空部機關干部,母親是醫務工作者,他是老大,有個弟弟。全家在支邊建設中遷往青海,潘寄居在北京的親戚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從此對很多事抱敵視態度,就像馬太福音說的,我來,并不是叫地上太平的。”

  二十來歲時的潘 “集無政府主義、相對主義、虛無主義于一身”,“除了順從最高統帥外,所有人都可以反”。他憤世,乃至厭世。

  1979年春節,他沒有回家,一個人在學校過年,整天在雪茄煙和烈性酒里昏沉度日,被極度的孤獨和絕望所包圍。5月31日晚,這個大學一年級學生,在操場上喝下了濃縮的來蘇水,被及時發現送至醫院。醒來后的潘對醫生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不感謝你們,因為你們又把我送回到這悲慘的世界上來了!

  1980年4月,輔導員找到潘,讓他參加《中國青年》雜志社來校了解青年思想狀況的座談會。他在座談會上一言未發,會后被特別叮囑 “不要走”,《中國青年》編輯馬麗珍與他單獨談了近四個小時。隨后他應邀寫了一篇關于人生觀的文章,與黃曉菊的合在一塊兒發表。除了學校和 《中國青年》雜志社,幾乎沒有人知道他也是潘曉,他近乎刻意地保持低調。

  但在1980年7月,潘被校方帶到北京一家醫院檢查。一個實習大夫給他下了診斷:重型精神病。1981年2月2日,校方黨組給潘父母致信,要求潘自動退學,潘的家長簽了字。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潘退了學,由此對父母產生了不滿,退學后立即割斷了與家里的聯系。

  “開始時,我住在北京火車站候車室。一次,我發高燒,連續三天滴水未進,更沒有食物充饑,只是倒在長椅上昏睡,到了第四天,才扶著墻到盥洗間喝了些涼水,回到那椅子上繼續坐著,直到退燒才走出候車室”。兩年中找不到工作,他要過飯,當過搬運工,睡在橋洞和火車站。1983年他被牽涉進一樁盜竊案,正趕上“嚴打”,坐了三年半牢。他不希望有人去探監,出獄時也沒有通知家人。

  此后他什么活計都干過,房地產,廣告公司,圖書出版,軟件,計算機設備,營銷,“坑蒙拐騙都干過,五花八門”。他還一度在中華英才網開設“老潘信箱”,為年輕人解決就業及人生困惑!耙徊涣羯襁蒙了個良家婦女,還生了個孩子”,兒子如今12歲。

  早年寄居,大學被逐,以及之后的牢獄生活,使他覺得自己永遠是個邊緣人,“我在社會中的競爭力非常差,大學未畢業,什么都沒有,剩下的就是觀察思索能力及勤奮,彌補了自然的劣勢”。

  潘認為,那場人生觀討論是他人生中的災難事件——“人生觀討論使我失去了正常人的福利資格,生活權利被剝奪了。1980年,當所有右派摘了帽子,我卻被驅出校門,顛沛流離!

  “我現在還在為歷史、還在為那場討論付出代價。有人說我應該和《中國青年》雜志打官司,又不是我自己想參加那場討論。如果正常畢業,當時包分配,大學生很稀缺,進國務院部委的不少,可能也弄個官當當,現在沒這個機會了。都是這場討論,弄完后又把我轟出來。”

  五

  潘曉討論也沒有給黃曉菊帶來多少好運。

  這封來信掀起了令人始料不及的熱浪,甚至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關注。1980年6月,黨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喬木來到《中國青年》編輯部,對這場討論予以肯定,并建議要讓“潘曉”現身出場。

  潘曉不是一個人。潘曉是兩個人。潘曉是一代人。27年之后,潘曉之“曉”認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現在也覺得沒有錯,有沒有更高的道德?也許有,但我沒有找到”。但潘曉之“潘”卻說,“潘曉討論打開了中國社會的潘多拉盒子,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現在世風日下的開端”

    到七八月間,潘曉討論熱到了極點,《中國青年》將原來每期8頁的專題版面擴大到20頁,發表了許多講述和潘曉類似甚至更為悲慘的經歷的來稿;第8期還發表了武漢大學歷史系學生趙林寫的《只有自我是絕對的》一文,文中提出,“如果說學習其他學科的最終目的是改造世界,那么學習哲學的目的,就是改造自己,改造自己眼中的世界——自己變了,世界也就變了——只有自我才是絕對的”。

  那時候,越來越多的讀者和記者提出要見潘曉,還出現了很多冒充潘曉的人。編輯部把讀者們寫給潘曉的信的一小部分轉交給黃曉菊。

  8月,在雜志社的安排下,黃曉菊作為惟一的“潘曉”出場,在《中國青年》的編輯部里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的采訪,20日在《新聞聯播》播出。黃曉菊在采訪中說的一句話——“我們不能因為社會上存在著垃圾就像蒼蠅那樣活著”,立刻成為名句傳播開來。

  節目播出后,馬上有報紙發表匿名文章,列舉黃曉菊的種種缺點,比如脾氣壞,對姥姥不好,等等。

  1980年年底,形勢 “急轉直下”,開始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潘曉討論后來被稱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發端,與之并列的還有高校學生競選事件。

  但黃曉菊的心情還算不錯。她跟杭州的一對姐妹書信來往探討人生問題,并成為好朋友。她還去了杭州跟她們見面,在她們家住了幾天,整日爭論不休。她還去了武漢,跟趙林聊得也頗為投機。她發現自己的困惑不僅僅是她個人的,而是許多人共有的,這讓她感覺好多了。

  當年,她離開了工作八年的工廠,在《中國青年》雜志社的幫助下,進入中國青年出版社的發行部,不久后又成為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的資料員。她結婚了,但由于她的“大女人”傾向,她離了婚,只身帶著三歲的兒子生活。

  “一定要自己主宰自己,不能沒有我自己的意志,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最主要的調子,我是個大女人,天生的,沒辦法,弄得滿身都是硬傷和內傷”。她說。

  不久后,她又失業了,南下海南,當過記者、保姆和廣播電臺熱線主持人。1993年,她回到北京,開起了服裝店。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