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幸的是,我們的糧食,現在只有一種屬性獲得廣泛認可,那就是私人物品屬性。對于這一屬性的過分強調,和對其他屬性的忽視,是爆發糧食危機、食品危機和其他問題的基本原因。
抽文:食物體系的四個主角,以及組織的極度不對稱性,帶來了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
食物體系的不平衡性
當糧食僅僅被當作經濟物品里的私人物品,農業僅僅被當作產業部門時,糧食和農業是必然傾敗的。而食物體系的四個主角,以及組織的極度不對稱性,則帶來了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
一開始,在食物體系里只有兩個主角——生產者和銷售者。
在糧食處于短缺狀態時,人們雖然每天都要消費大量農產品,但其意見不會被重視。原因是糧食短缺條件下,食物體系是一個純賣方市場,人們拿著錢,都不一定能買到食物。此時,食物體系里只有兩個主角——生產者和銷售者,銷售者是要討好生產者的,所以某種程度上,他要與生產者結成一種聯盟。這種討好的方式,要么是支付一個合理的價格,提供好一點的服務,要么是配合一些重農主義的文化表達。
此時,食物體系的市場力量,大體是平衡的。在人類幾千年的食物短缺時代,都是如此。
一旦出現糧食和農產品過剩,第三個主角——消費者就出場了。銷售者(此時已經轉化為中間商)很快認識到,此時稀缺的,不是生產能力,而是消費能力。所以,他們開始轉向消費者。此時,生產者就慢慢地被棄置一旁了。中間商也常常用消費者的需要,來要挾生產者。
正是這種組織的極度不對稱,使得中間商對上壓,對下欺,不斷擴充自己的利益邊界。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中間商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力量。
在兩端力量弱小、中間力量獨大的食物體系不平衡的條件下,第四個主角——政府出場了。政府是一個高度組織化的力量,如果它能夠站在生產者或者是消費者一邊,與中間商形成一個抗衡,食物體系就平衡了。但是,政府卻很難自覺地站在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一邊。因為政府的政策目標和政府官員的私人目標,常常是與中間商相一致。因而,政府的出現,常常加劇這一不平衡。
由上分析,我們不可能期待市場解決糧食問題,市場制造了這一問題,但沒有能力解決。我們可以期待政府在加大農業補貼上,起到一定作用,但這只能保證數量安全(即糧食安全),卻遠遠不足以保證質量安全(即食品安全)。
所以,打破食物體系的不均衡性,需要政府行使其提供公共物品的責任,企業家行使社會責任,生產者來履行社會承諾。但是,這遠遠不夠。必須提倡消費者社會責任,對消費者進行有效的組織和賦權,才能進一步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綜上所述,認識農業的多功能性,認識糧食的多種屬性,克服把農業僅僅當作一個產業部門的簡單認識,和把糧食當作經濟物品的認知,才可能對解決糧食危機提供基礎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探討有效的糧食危機解決之道。
注:本文研究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7CJY063)、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07JZD0009)、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07&ZD048)、國家985工程二期“中國農村發展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2006XNZD010)支持。
周立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